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渊源,科学的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已知对"血"、"气"最早,最详尽的总结论述,就见于《内经》之中。其中有诸多"血气"、"气血"并称之处,现将其中有关"血气"、"气血"论述摘抄出来,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膀胱"在结构上是指下焦之下、以腹膜为其外壁的盆腔空间,其中包括含尿液的尿脬和腹腔液。"膀胱"所藏津液主要指腹腔液,它来自大肠、小肠分泌的水液,通过三焦特别是下焦的网膜结构聚积于盆腔的间隙空间中,再通过内脏的温度、压力等作用,变成小水颗粒,从腹膜等途径渗入膀胱经,最后通过膀胱经的气化作用转运全身。故不应把《黄帝内经》中的"膀胱"与西医解剖同名之"膀胱"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王燕平  张维波  叶丰瑶 《中医学报》2020,35(7):1391-1396
《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水有时指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水系,可称自然经水;有时指人体十二经脉中气的通道,称为人体经水。后者位于血脉之外,与血脉和五脏六腑相互影响。经脉之气相应于人体组织液,与水的性质相似,故古人把经脉之气比喻为经水。  相似文献   

4.
阴阳五行学说及五运六气学说深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自然观,此两种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应时”思想.时间是阴阳的首要内涵,需“应时”而法;五行是阴阳的二分,以四时的递嬗为基本节律,“应时”而迁;六气是阴阳的三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时间为统属的时、位、标、本的统一;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动变化的时间坐标,反映了天地万物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应时”而环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帝内经》的文本分析,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指出真气为人体依据自身DNA而合成的内源性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为人体的先天之气.经气是经脉中运行之气,包括后天水谷转化而成的营卫之气和先天真气;正气包括经气和自然界随季节出现的正常物理因素;邪气是自然界的非正常物理因素和人体中的病理物质及异常微环境;宗气是人体中...  相似文献   

6.
传统医学对痿病的系统认识,肇始于《黄帝内经》,立论之详,可称诸病之首。本文以文字溯源为基础,结合医理阐述与临床思维,进一步对“痿”释义及演变进行考辨,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痿病源流的梳理,结合文献古籍考究本病义理,指出痿之生,启于肺,关乎胃,源于肺热叶焦;痿之因,伤于热,关乎湿,成于百脉干竭;痿之变,始于上,关乎下,终于久伤成劳。痿病之辨治,当在“独取阳明”的基础之上,参以泻南补北之法,临证亦需兼治兼挟标症,后期当观权达变,灵活施以“痿痹合治”,以期厘正痿之病、因、证、治,临证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义蕴丰富而深刻。探讨《黄帝内经》中天地和、天人和、志意和、五脏和、饮食和的含义和思想,及其与哲学中"和"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和研究《内经》中"和"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五色五味"理论被后世医家谙熟并指导临床实践。此理论产生于五行、阴阳归属关系,基于此,"五色五味"入通于人体五脏,即青、酸入于肝,赤、苦入于心,黄、甘入于脾,白、辛入于肺,黑、咸入于肾。观察人体五色变化,可知疾病顺逆与病损部位,五味适宜,补养五脏,五味过及,有损五脏,故补益五脏,应谨和五味。掌握"五色五味"理论,对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黄帝内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学论文总集,乃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黄帝内经》运用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相成思维全面地诠释"气交"理论,认为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万物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天人一体观,"气交"理论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变化对生命生理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的起源、本质,生命的生长、繁殖、发育、运动形式、思维等生命现象发生的机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有着极为丰富的论述。本文对《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论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从生命的分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阐述,尤其是对胎孕、男女性别、人体生长发育、人体寿命、人体感觉功能、人体精神思维、健康、体质等方面,作了客观而深入的论述。中医学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科学的理论反为中医学理论所掩盖,不为人们所注意。本文发掘《黄帝内经》生命科学理论,旨在光大《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对养生有着精辟的论述。其养生思想不断被后世医家实践和完善,直至今天,仍有效而广泛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释古代音律学中"八音"与"八风"、"八方"、"八节"、"八卦"之间的相对应关系,认为《素问.脉解篇》中"木音"属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八音"之范畴。《素问.阳明脉解篇》中"恶人与火"当为恶人之声音与琴、瑟所奏"丝音"离卦之音。  相似文献   

15.
"阴阳交"病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三篇,文章通过对"温、交",及关键词"阴阳交、三死"的深入探讨,以及治疗方面的整理,来认识"阴阳交"病,为现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中"后"字除表示常用之时间较晚与空间位置靠后而外,亦可表示作名词之肛门、粪便以及作动词之排便诸义。基于训诂学之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相关条文加以探讨,旨在明憭经典之本义,而益于明理与达用。  相似文献   

17.
“终始”一词在《黄帝内经》原文中共出现17次,且被作为《灵枢·终始》篇名,可见内涵深刻,意义丰富。对《黄帝内经》中出现“终始”二字的原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背后所指之意,发现“终始”虽只有两字,却暗含了法天则地的核心观点。通过天地至数,始一终九,展现天地之序,凸显天地合一理念的重要性。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提出了天人相应,顺其自然,恪守常变的法则。另一层面“终始”在经脉方面反映出其以气为用,周而复始的观念,并强调了辨证首辨逆从,阴阳论之的指导思想,且在论治时提出逆顺思维以指导临床治疗。“终始”在论针刺之道方面彰显了参天法地,以求和顺的重要理念。最后结合“平人”观,分析“终始”包含“平人”之道,用以指导达到“以平为期”之用。为养生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终始”观念的表达,还发掘其背后所隐喻之象思维、术数观、运气学说等思想,故可看出,“终始”一词背后所蕴含的深邃的内涵思想。该文结合道家思想与古代哲学思想探寻其义,以助深刻理解《黄帝内经》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1 《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黄帝内经》十余卷 ,《外经三十七卷》。”这是迄今现存文献中最早见到《黄帝内经》书名的记载。《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依据西汉末年刘向父子《别录》、《七略》为依据整理而编成的。2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自序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为《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 ,是最早提及《素问》之名的文献记载。3 《黄帝内经》由两部分组成 ,最早记载于《甲乙经》《甲乙…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多次论述到“十二辰”。本文结合古文献及古天文概念,说明“十二辰”不是“十二时辰”,也不是十二时,而是先秦社会对时间空间方位的一种规定制度,有其特定的时间值及方位概念,所谓十二月、十二时、十二建、十二节……皆同此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现在人们熟知的“十二时辰”概念,是东汉后才大量使用的,《黄帝内经》里尚没有关于十二时辰的明确论述。了解这点,对学习“天人合一”以及中医时间理论,了解《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等,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