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现代医学病名,无明确之中医病名。现代医学认为,其由于腰椎间盘变性,从而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骨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应隶属"腰痛""腰腿痛"及"腰痹"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生以肝肾亏虚(主要为肾虚)为本,同时与脾胃、气血、外伤、瘀血以及外邪等其他诸多因素亦密切相关。系统整理历代文献对此病的记载论述,梳理其中医学之病因病机及其相应治疗原则,从而为现代临床防治此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六大疾病之一,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为特征。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骨痛"、"肾痹"证相类似;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以肾虚、脾虚立论为多,且历代医家辨治多仅重视该病的肾虚而偏用补肾药,忽视了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故临床疗效不甚满意,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与同道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础医学     
57肾虚老年人骨矿物含呈与血浆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郑关毅,一//福建中医药一1996,27(1).一42 以肾虚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尺、挠骨骨矿物含量的均值以及血浆雌二醇、攀勇同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肾虚组男、女性患者骨矿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OD;肾虚组中男性T低于相应的对照组,而E,则高于柑应对照组,两组比较分别为P<0.01,尸<。.05;肾虚组中女性E,低于相应对照组,P<。.01,而T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意义,尸>0.05;肾虚组中女性骨矿含量随着血浆E:的减少而降低,而男性肾虚者骨矿含量则与血浆T无关。(邓富明) ,61158 230例中…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首乌长春宝治疗具有肾虚衰老症状的老年人,观察了其对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性激素水平及清除自由基等多项与肾虚衰老相关指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具有肾虚衰老症状的老年人(360岁),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脑功能损害及危重病人。1.2肾虚衰老症状标准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及延缓衰老中药的衰老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中有关虚衰评分方法进行评分。诊断依据:(1)腰脊酸痛(非外伤性);(2)颈酸膝软或足跟…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肾虚邪伏"的由来,结合现代医学对"肾虚邪伏"的认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探索研究乙肝慢性化的中医病机实质,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方法:古代及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整理。结果:"肾虚邪伏"是导致HBV持续感染,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持续感染又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其中HLA-DQB1与慢性乙型病毒的感染、治疗、预后具有紧密的联系。结论:从"肾虚邪伏"认识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中医通常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肾虚和湿热相关,但笔者认为"血瘀"才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早中期以湿热为主,属实证;后期以肾虚为主,为虚中夹实,整个病程都有"瘀"的存在,"通瘀"是本病的中医基础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CP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与分期对症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难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元气理论引入中医学,以元气作为生命之根,提出尺为脉之根。以此审察生命的强弱,预测疾病预后,成为后世脉法的重要原理,体现了《难经》脉学理论的原创性价值,其诊察方法与机制,对于临床至今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家健康》2011,(1):66-67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老年人的一些不适应症状归为"肾虚".一些老年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直接关系,这个传统医学概念"肾虚"中的肾脏,不单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内分泌代谢、消化等都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科中肾虚的临床诊断是最为频繁的,其中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但是对肾虚的研究一般多为中医之中,在现代医学上的研究还不够。目的:本文采用前瞻性的设计方案,针对773例(2014年6月-2015年6月xx中医院所治疗的患者)男性中老年人的肾虚实例来展开临床症状及治疗的分析,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将通过对这773例肾虚患者的病理及用药、治疗方式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考证,认为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膜性肾病"病名记载,按其泡沫尿、四肢浮肿、腰酸、乏力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等病范畴。病因方面研究认为,内因多由禀赋不足、年老体弱、饮食不节或情志内伤等致正气亏虚;外因多由湿热之邪侵袭人体,内外合邪致病。该病的病因病机核心是脾肾两虚,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前者运化水湿,后者蒸腾气化,标实则以湿热(毒)为主。机体脾肾虚弱,则蒸腾运化不利,从而湿热(毒)之症状愈发加重,法当清热解毒、化湿治疗。治疗方面总结现代医家的治疗方法,采用单味药、中成药和专方治疗等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的研究认为:“肾虚”应分2种。老年的“肾虚”可称之为“生理性肾虚”即衰老现象,老年钟在下丘脑。青壮年的“肾虚”是“病理性肾虚”,是未老先衰,且都具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隐潜性变化”,都具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紊乱,及和大脑方面的关系,从而给临床以肾虚的研究、诊断、治疗提供了许多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对肾虚症状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聚类分析方法寻找肾虚症状的自然类群,探讨肾虚证候结构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聚类分析应用的局限性。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思想和原则收集大样本的肾虚症状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调查样本中,肾虚症状经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其症状群落的结构和关系与中医理论的描述基本一致,为中医诊断学中有关肾虚的症状结构提供了科学的解释。结论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积累中经验性地形成了证候与一组症状约定性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以及他们的密切程度尚缺乏流行病学基础上的系统研究。聚类方法可以将一组或一群症状自然地聚为一族或一群,从而揭示一组症状与证候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由于聚类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对证候与症状的这种分析尚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3.
人迎气口脉法是《黄帝内经》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脉法,是古代医家在遍诊法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比诊脉法。文章通过探究人迎气口脉法的定位,分析历代医家对人迎气口脉的运用,以"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为纲,总结其在分阴阳、辨六经、指导针刺治疗、判断外感内伤及疾病预后等方面的应用,高效判断疾病的病位及病性,精准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近30年"寸口脉法"在中医各系统疾病文献中的应用频次,了解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概况。方法: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新版《中医内科学》中肺系、心系、脾胃系、内分泌系、泌尿生殖系疾病的病名为检索词,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药""辨证""经验"为检索词,检索出自1986年1月至2015年12月30年间符合标准的全部可检索文献,又以"寸脉""关脉"或"尺脉"为查找词,查找文献内应用"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情况。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9 805篇,其中未描述应用"寸、关、尺"三部脉法、仅描述了以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为19 675篇,占所检文献的99.34%,而描述了应用"寸脉""关脉"或"尺脉""寸口三部脉法"进行辨证施治的文献130篇,占所检文献的0.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01年为分界点,对前后15年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其使用频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近30年文献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医各系统疾病及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中,大多数医者更倾向于使用不分部的"寸口整体脉法"进行辨证施治,而"寸口三部脉法"则是针对"寸口整体脉法"无法准确辨证的某些特殊病例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益寿饮对老年肾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4例肾虚血瘀证老年人用益寿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衰老症状及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结果 益寿饮治疗后的衰老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IL-1,IL-2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益寿饮能够提高老年肾虚血瘀证患者产生IL-1,IL-2的能力,进而发送免疫调节功能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6.
以热毒理论指导冠心病辨证治疗,在近年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尝试梳理热毒理论与心病关系的源流,以期探索热毒与心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以"热毒""心痛"为主线对历代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梳理。"热毒"在《黄帝内经》中作为病因首次被提出,而"心痛"作为病名则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已被提到,"热毒"与"心痛"的联系自春秋战国时期即被提出,历经各代发展,成熟于明清。本文依年代梳理历代医家对"热毒"与"心病"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其症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理论的探索过程。现代关于心系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是对古代认识的延伸与阐发,热毒与心病关系的源流发展,可为现代心系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8本医案中不孕医案的整理,得出历代医家对不孕证的脉证分析,用药以及预后判断,从而为当前不孕证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珍贵经验。方法:运用教研室自制“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检索出以“不孕”为症状的医案20例,进行归类。结果:总结得到不孕病因3种,从金元到现代8位医家诊治经验。结论:3位医家认为不孕以月经不调为主诉,5位医家提到脉诊在诊断与预后判断有意义,其中2位以尺脉强弱判断是否为有子之候,4住医家治疗不孕选用四物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18.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肾"本质的研究中,我们最初得到肾阳虚证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的结论[1].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肾虚证的辨证标准如腰脊酸痛、腿软、耳鸣耳聋、齿落发脱、性功能减退等都是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的表现.肾虚与衰老显然具有共同的外部证候.因此,在观察肾阳虚证的甲状腺与性腺(男)轴功能时,各增加了相应的老年人组[2],结果显示老年人组的甲状腺轴与性腺(男)轴功能的异常值与成年人的肾阳虚证甚为类似,说明肾虚证是未老先衰,而衰老就是生理性肾虚.  相似文献   

19.
肘部迟发性尺神经炎临床非常多见,其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自90年以来,我科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尺神经嵌压症状较重的病人收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难经》脉法继承了《黄帝内经》中诸多的脉学理论,如寸口理论、五脏虚损的顺序、三阴三阳之王脉、脉之阴阳、色脉相应、四季之脉象等。《难经》还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脉法进行了创新。在诊脉部位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将各脏腑病变分候于寸口部位;在脉象浮沉、迟数与脏腑的关系上,认为数脉为腑病,迟脉为脏病;在脉象变化与阴阳的关系上,强调在诊脉时,要注重阴阳脉象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疾病的转归;在脉象变化与五行的关系上,认为某一部位脉象的变化不仅能判断其所主脏腑的病变,亦可结合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在尺脉变化与元气的关系上,认为元气的盛衰主要与尺脉变化息息相关,其脉象的强弱可提示元气的盛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