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云:“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历代医家对此语的解释纷繁,莫衷一是.如《金匮要略心典》云:“(难)经言其为病之故;此(金匮)言其致病之原也.”《医宗金鉴》认为“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金匮要略语释》认为《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指病邪而言;《金匮》“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指正气而言.《金匮要略浅述》认为是传抄之误.《金匮要略讲义》则存疑不释.等等说法,难以透关.为解其惑,效法训诂,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二句,与《难经》“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意思相反,故历代医家存疑。如《医宗金鉴》说:“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必是传写之讹”。现代许多医注家赞同《金鉴》说法,认为是“阴  相似文献   

3.
将"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之"癫"释为癫狂病之癫症是不妥的,当时所说之"癫",或称"癫病""癫疾",即癫痫,"重阴者癫",即病癫痫。"狂",实乃后世之癫狂病,释"狂"为癫狂病之狂症,欠妥。因《难经》成书时之医学语境,"狂"并不单指刚躁狂暴、逾垣上屋、弃衣奔走等之狂症,多泛指精神异常之病症或现象。读"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宜如读《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之"诸""皆"字,宜理解为非全是,或非全部;即部分或大部分具"重阳"或"重阴"脉者病癫狂病或癫痫。"重阳者狂,重阴者癫",以脉象昭示了部分或大部分癫狂病、癫痫已作的病理状态,吾家以此认识并指导癫狂病、癫痫之临床辨治,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故宜正确认识和理解此句经典名言,使之更好地运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中医药研治。  相似文献   

4.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历代注家对此众说纷纭,然多数认为,癫狂二证先由正气不足,邪从阴入而癫,邪从阳入而为狂。故高校教材亦从其  相似文献   

5.
蒋中秋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35-1436
1对癫狂的认识1.1历史沿革癫狂为常见精神失常疾病,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较系统的描述,如"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解》谓"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阴阳失调可以发病;《灵枢.癫狂》又有"得之忧疾"、"大怒"、"有所忧喜"等记载,指出了情志因素可致病;《难经.二十二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的观点,使癫与狂相鉴别;《河间六书.狂越》认为"心火旺,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丹溪心法.癫狂》:"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之间"。明清以后的医家亦多有论述。  相似文献   

6.
探讨《素问·奇病论》经文"人生而有病癫疾者"并提出笔者之看法。赞成古今不少医家释此段经文之"癫疾"为癫痫之看法,然认为此段经文"癫疾"之病因记述并不符合临床实际,后世医家随其意之所释并不可取。最后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固然是中医学经典之祖,然受限于成书时之历史条件,必然会有某些欠妥之处,这就需要后学者继承时扬其精华,弃其不妥,方能使这块瑰宝更加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出自刘完素所著之《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癫"指癫狂病之癫证,"狂"指癫狂病之狂证。"多喜"常见之精神疾病: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简称躁郁症)躁狂、心气实,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简称分裂情感症)躁狂、心气实挟痰,精神分裂症(简称精分症)偏执型前段、痰瘀酿毒侵心。"多怒"常见之精神疾病:躁郁症躁狂、肝气实,分裂情感症躁狂、肝气实挟痰,精分症偏执型前段、痰瘀酿毒侵心。尽管刘完素之癫、狂症名判别说不妥,然其所提出的癫狂病因火热说,对狂症之临床辨治却有着甚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以女子七岁为一时段,男子八岁为一时段,在相同的时段,男女的生理进程大致相同.在言及女子六七,是"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是"阳气衰竭于上";又言及男子七八,仅较女子多"肝气衰,筋不能动"一句,余则相近.差别大者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于此,注家皆随文训释,有谓女子不足于血,其衰先从阳明始,男子不足于气,先从肾气衰始.  相似文献   

9.
医话两则     
<正> 案一、癫狂癫与狂,都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癫病表现为沉默痴呆,语元伦次,静而多喜;狂病表现为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难经》“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王太仆有”多喜为癫,多怒为狂”之说。癫狂之  相似文献   

10.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 ,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汉唐时代 ,书中多称之为“下剩”,宋代以后则统称“泄泻”。引起泄泻的病因很多 ,现在这里专谈肾阳衰所致泄泻。1 肾阳衰的病因导致肾阳衰的原因较多 ,举常见者有因素体阳虚 ,久病或久泄 ,或由劳损过度 ,下元亏损 ,或因年老体弱肾阳不足均可导致肾阳虚衰。2 病机若肾阳虚衰 ,则不能温煦脾阳 ,以致脾阳亦衰 ,不能腐熟水谷 ,引起泄泻。《医学衷中参西录》说 :“至黎明寅时 ,为三阳之候 ,人身之阳气亦应候上升 ,自下焦而将达中焦 ,其人或元阳之根柢素虚 ,当脐之处 ,或兼有凝寒遮蔽 ,即…  相似文献   

11.
癫狂为常见神志病。祖国医学关于本病论述甚丰。《灵枢·癫狂篇》:“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难经·五十九难》:“癫狂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简言之,癫者,语言错乱为癫也,狂者,怒骂飞走为狂也。本病治法方药首当推崇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大法多为后代所宗。其以方药简单,临床疗效卓著为特色。余临证甚喜用之,兹略述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辨析《黄帝内经》中关于癫痫与癫狂的论述。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研读、分析、探讨,总结癫痫与癫狂之异同,并综合《黄帝内经》多篇文章就癫痫与癫狂之病名、病证、治疗从文献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灵枢.癫狂》所言"癫疾"实属"癫痫",与通常所言精神错乱之"癫狂"的含义不同,癫狂之"癫"与癫痫之"癫"并非一病,两者应当分辨,概念不能混淆。结论:癫痫与癫狂虽病名、病因、病机等不同,但都属于情志疾病范畴,每每表现出思维、知觉、情感、动作等方面的障碍,故除针药为治外,摄护措施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癫疾,是神志失常的一种病症。俗有“文疯”、“文痴”之称。在唐宋以前,对癫疾的名实称谓有含混之嫌。如《证治准绳》云“素问止言癫而不及痫,灵枢乃有痫瘈、痫厥之名,诸书有言狂者,有言癫狂者,有言风痫者……迄无定论。”此尚习之风,至汉唐及宋亦未予分辨。自元往下,才将癫狂予以区别。首避泾渭者,乃丹溪之言:“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次则有明代王肯堂,发前人之未发,将癫疾与狂、痫明确地区别开来。研究癫证的病机与治法,自《内经》以下,亦代不乏人。如《丹溪心法》云:“癫属阴…大率因痰结于心胸间,“清·林佩琴曰“癫者,多由心脾郁结,志愿不遂,更或惊恐,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14.
《丹溪心法·癫狂》曰:“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又《丹溪心法·痫》篇又指出痫之发生“非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现证之临床,确有不少癫狂、癫痫患者,其病因无不因痰而引起。对于这些病人,这时若能相应地采用治痰方  相似文献   

15.
癫与狂在临床症状上各有特点,癫病多属阴证,狂病多属阳证。在一定条件下癫与狂可以互相转化,或交替出现。二者都属精神失常疾患,故常癫狂并称。中医认为癫狂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阴阳失调为主,“病在肝胆心脾胃经”。从肾论治癫狂者较少。余今认为癫狂也有病在心肝肾经,主要在肾者,当从肾论治。兹论述如次。肾为水火之脏。按中医五行理论,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水生木,木生火;肾与肝和肝与心有“母子”关系。另外,心属火,肾属水,正常生理状况下,水火相济,心肾相交,阴阳平衡。如突受惊恐,惊恐伤肾…  相似文献   

16.
肿瘤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外邪反复侵犯人体或素体正气不足,加之外邪侵扰,导致机体阳气不足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然阳气不足引起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等阴邪内生,阴邪蕴久化热,加之机体为抗阴邪趋向之阳气,三者固结积聚,故言"阳衰阴盛,阴结阳搏"。阳衰阴盛与阴结阳搏两者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肿瘤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举病案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三鬼穴,又称"十三穴"、"鬼穴",首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癫第五·治诸横邪癫狂针灸图诀记载:"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这十三个腧穴是治疗癫狂痫等精神疾患的经验效穴。鬼穴治疗癫病、狂病大多因情志内伤、脏腑阴阳功能失调,甚至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针刺鬼穴有通经络、调阴阳、和气  相似文献   

18.
“气因于中”语出《素问·厥论》篇。原文是:“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文中的气因于中,《太素》作“气居于中”。其注云:“寒邪之气因虚上乘,以居其中。”高士宗注为:“阴寒之邪,气因于中,而阳气日衰。”张景岳也云:“……为下气上争,为精气滋下,皆因气因于中也。”唯有马莳另辟蹊径,注为:“肾气既困于中。”其文义虽近,然理却欠明。笔者经过反复阅读经文,再三琢磨,觉得无论气因于中还是气居于中,都不合上下文义且使人费解。疑气因于中为气困于中之误,若作气困于中则文通义畅较为贴切。从字义来分析,困字比因字更接近上下经文文义。查《说文》、《中华大字典》、《辞源》、《广雅释言》等辞书,“因”字多作原因、由来、沿袭等解释;而“困”字则多用来形容人之劳乏、环境之穷蹙、困窘、被困不通  相似文献   

19.
癫狂治验     
杨红英 《江西中医药》2009,40(12):44-44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癫症是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症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证治准绳·癫狂总论》云:“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  相似文献   

20.
就《素问·病能论》记述之怒狂及其治疗做了论述,并指出: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所致之怒狂,实乃现代医学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呈精神运动性兴奋者。文章就原文所述怒狂之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做了进一步阐释,同时,还就怒狂论述及治疗对其他精神疾病辨治之指导作用作了介绍。文末指出,由于后世一些医家未能深析怒狂之论述,对怒狂之成因及治疗做了不妥之阐释与错误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