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式耳石复位法和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6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石复位法)和治疗组(改良式耳石复位法),随访1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改良式耳石复位法治疗后,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对照组治愈率79.3%,有效率93.1%,复发率24.1%;治疗组治愈率90.3%,有效率96.8%,复发率12.9%.结论:对于BPPV患者使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的治疗效果在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的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单侧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80例,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分别为改良Epley复位法组、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联合组)。改良Epley复位法组给予改良Epley手法复位,半夏白术天麻汤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给予改良Epley复位法和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但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痊愈时间要比其他两组缩短许多,疗效也较其他两组快,并且复发率较低。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起效快、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卢浩  卢瀚 《卫生职业教育》2013,(17):142-143
目的探索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药物治疗手段。方法将64例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半规管耳石复位配合抗眩晕药及抗胆碱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半规管耳石复位及高压氧治疗顽固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一病症,分析探究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9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44例患者给予单纯耳石复位治疗,设为对照组;后45例患者给予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P0.05);试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的临床效果,患者眩晕症状减轻,预后恢复较好,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耳石症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A组143例和B组141例,分别使用Epley法和Semont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1周和1个月后复位法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周后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88.1%和87.9%,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95.1%和95.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良好效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估。结果两组病例治疗2周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随访3个月后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两组患者治疗后DHI量表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DH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手法复位能够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耳石复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BPPV患者可提高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耳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实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由我院收治的78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Epley手法复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相关参数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实施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改善血液参数指标,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分析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患者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两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实验组n=50)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03例BPPV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接受耳石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改善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治愈22例,改善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谭向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00-10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00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上半规管患者15例,占7.5%,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患者41例,占20.5%,采用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治疗;下半规管患者134例,占67.0%,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混合型患者占10例,占5.0%,采用Epley加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联合治疗。2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0.5%,5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在耳石症病患眩晕的治疗中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耳石症眩晕治疗的病患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两组,给予其中一组病患改良Epley复位法进行治疗设为复位组,另一组病患给予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设为联合组,每组各90例,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病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复位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4.4%,联合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复位组(P0.05);两组病患复位后不适症群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耳石症病患眩晕的治疗中采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可有效改善病患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老年人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改良后Epley管石复位法及改良Semont管石复位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1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05,P=0.00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8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46)。结论: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郭改艳  宋倩  刘春霞  吴瑞  高亚军 《海南医学》2023,(24):3554-3557
目的 观察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PC-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IS)评分和计时平衡试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分别为(8.17±2.49)分、(8.41±2.21)分、(8.34±2.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6±3.98)分、(13.24±3.16)分、(10.97±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P(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耳石复位法诊治的BPPV患者150例,主要对其中的97例PC-BPPV和29例HC-BPPV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PC-BPPV患者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HC-BPPV患者采取Banbecue翻滚法;对照组患者统一采取Epley耳石复位法。对余下的24例SC-BPPV患者也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的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个月的前庭功能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在BPPV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对于不同的半规管BPPV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对HC-BPPV采取Barbecue方案,对PC-BPPV及SC-BPPV采取改良后的Epley耳石复位法方案,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给予相应的管石手法复位。治疗组在复位前先给予益清定眩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4 d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和DHI评分,减少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耳石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耳石复位治疗的75例BPPV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首先确定责任半规管,然后行耳石复位。后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经首次耳石复位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病人53例(70.6%),10例经过2次治疗、7例经过3次治疗后体位性眩晕消失,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BPPV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责任半规管,据此选择不同的耳石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耳石复位治疗安全可靠,应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洪娟  毕涌  方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22-624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9月本院治疗的19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EP+BE组)67例、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组(EP组)61例、倍他司汀治疗组(BE组)6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的有效率和平均有效时间。结果 EP+BE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均高于EP组和BE组,EP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高于BE组,EP+BE组3 d内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EP组和BE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例特点,并对1年内随访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眩晕中心经眼震视图检查诊断为BPPV并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患者,收集患者资料,从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分析并总结出患者临床特点.按复位后1周、3个月、1年进行电话随访.部分患者通过现场验证方式随访,统计患者手法复位1年内随访后复发情况.按复发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20例BPPV患者纳入研究,对以上病例进行电话随访,随访183人,失访37人.未复发组118例,复发组65例,1年内复发率为35.5%,其中因眩晕再次来门诊就诊并通过位置试验现场诊断为耳石13例,占总人数5.9%,其中复发1次10人,复发2次2人,复发3次1人.两组患者性别、受累半规管类型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受累半规管数目、就诊时眩晕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类型的管石,采用相应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8.6%,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7.7%.BPPV患者就诊时眩晕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患者年龄越大,越容易复发,患者多管耳石较单管耳石更容易复发.对于混合型耳石(即多管耳石),根据眼震特点采用联合手法复位,准确、联合、多次复位后,其疗效较首次复位后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