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机制。方法:用小鼠制备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静脉将间充质干细胞输入同基因、异基因小鼠体内,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调节T细胞(Treg)的百分比、Foxp3及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同基因及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能促进小鼠脾脏、胸腺及淋巴结中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促进小鼠脾脏、胸腺及淋巴结中Foxp3、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由CD4+CD25+Foxp3+T细胞、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及Foxp3的高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2.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用MACS进行骨髓CD34+细胞的分选;用流式细胞术进行CD34+细胞纯度鉴定;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贴壁法进行BMMSC的体外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进行BMMSC表面标志鉴定;用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所得的CD34+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传至第3代继续培养72h后的BMMSC高表达CD44、CD29,而HLA-DR、CD45、CD34表达阴性,说明所培养的BMMSC纯度很高;Transwell培养板培养CD34+细胞与BM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及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发现,实验组有活性的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BMMSC有促进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reduce myocardial apoptosis and myocardial fibrosis, thereby improving the cardiac funct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CD34~+CD38~+造血干细胞移植入MISTRG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人源化免疫特征。方法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生儿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结合免疫磁珠法分选hCD34~+造血干细胞,然后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4~+CD38~+细胞的比例。取2×105细胞数注射至辐照后的新生MISTRG小鼠肝脏内,分别于第3、6、9、12周采血检测人源免疫细胞的分化与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磁珠法分选人的CD34~+CD38~+造血干细胞纯度高达92.0%。移植小鼠外周血中的hCD45~+细胞初始浓度水平大于10.0%,淋巴细胞群包含人源T(hCD3~+CD45~+)、B(hCD3-CD19~+)和NK(hCD3-CD56~+)淋巴细胞,其中B(hCD3-CD19~+)淋巴细胞所占比值最大(初始水平为49.0%±7.4%),髓系细胞群则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初始水平为82.3%±4.5%)。小鼠外周血中hCD45~+细胞比值和T细胞占免疫细胞的比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而NK细胞基本完全消失。结论人源CD34~+CD38~+造血干细胞在新生MISTRG小鼠中可有效分化为人源淋系和髓系免疫细胞。在移植后的12周内hCD45~+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MISTRG免疫缺陷小鼠最佳的人源化免疫系统维持时间为第3~6周。  相似文献   

5.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反应及抗原提呈功能有明显差异,而与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明显差异。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单一核细胞并培养、传代,传至第2代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CD34+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磁珠分选仪分选出的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24 h 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骨髓CD34+细胞的增殖活性。 结果与结论:CD34+细胞加入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无差别。银屑病患者和流产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D4+ CD25+T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出MSCs,通过Ficoll分离法和尼龙棉柱法获取正常人及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中CD4+ CD25+T细胞比例;MSCs经丝裂霉素MMC处理后按不同数量(2×103、1×104、5×104个细胞/孔)接种培养板作为基底层细胞,然后分别接种体外分离纯化的异体ITP及正常人T淋巴细胞,于2、4、6天后各自收集T淋巴细胞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接种于骨髓MSCs的ITP患者CD4+ CD25+T细胞比例.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数量及CD4+ CD25+/CD4+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PHA作用下,数量>1×104的骨髓MS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4天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Cs可显著上调ITP患者及正常人T淋巴细胞中CD4+ 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 CD25 +/CD4+比值(P<0.05),且随MSCs量的增加,作用增强(P<0.05).体外骨髓MSCs对ITP患者CD4+ CD25+T淋巴细胞具有上调作用,以上这种机制可使ITP患者的细胞因子及CD4+ CD25+T淋巴细胞逐渐接近于正常人但仍达不到正常人水平(P<0.05).结论:MSCs在体外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进而诱导ITP患者免疫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7.
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骨髓来源的MSC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效果,但骨髓的采集对供者而言是创伤性操作。脐带为产科废弃物,采集容易且对产妇、婴儿无任何损伤。为了探索脐带华氏胶来源MSC(Wharton's jelly-derived MSC, 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评估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证实在MLR中,异基因来源的反应性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被来自供者、受者或第三方的WJ-MSC抑制;在Transwell分离培养中,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较直接接触培养弱;随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 3-dioxygenase, 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 1-MT)剂量的增加, WJ-MSC对CD4~+、CD8~+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长期培养传代后的第10代WJ-MSC也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这说明WJ-MSC的免疫抑制作用不受MHC的限制,其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与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表达,而IDO是WJ-MSC有效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髓Sca-1+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MSCs注射组。注射组于0、2及6 d腹腔注射Balb/c小鼠Sca-1+ BM-MSCs,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鼠在7和14 d时分别于背部皮下与足跖注射C57BL/6小鼠脾细胞。24 h后用千分尺测量小鼠足跖的肿胀,ELISA法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及FACS法测脾脏免疫细胞比例。结果 注射组小鼠足跖的肿胀程度(0.368 ? 0.126 mm)显著轻于对照组(0.731 ? 0.111 mm,p < 0.01)。注射组外周血中IL-10和TGF-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IL-12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注射组小鼠脾脏调节型T细胞、树突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BM-MSC通过上调抑炎因子和调节型免疫细胞的数量而减轻DTH小鼠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L1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hPMSCs)介导的对脐血CD8+T细胞活化、周期及对IL-17分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RT-PCR及FCM检测hPMSCs对PD-L1的表达;应用化学合成的PD-L1 siRNA阻断PD-L1在hPMSCs上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脐血CD8+T细胞;FCM分析阻断PD-L1后,hPMSCs对PHA刺激下CD8+T细胞活化、周期及PMA活化下CD8+T细胞分泌IL-17的影响。结果:hPMSCs高表达PD-L1分子,PD-L1 siRNA能有效阻断hPMSCs对PD-L1的表达;FCM分析结果显示,hPMSCs能够抑制CD8+T细胞对CD69的表达,但阻断PD-L1后,CD69的表达与未阻断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与未阻断组相比,处于G0/G1期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在hPMSCs存在条件下,脐血CD8+T细胞对IL-17的分泌明显增加,阻断PD-L1的表达后,IL-17的分泌被进一步上调。结论:PD-L1在hPMSCs上表达能够协同hPMSCs对脐血CD8+T细胞周期的抑制,并且能够抑制hPMSCs上调CD8+T细胞对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Nanog蛋白在CD73+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Nanog蛋白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 -两个细胞亚群.体外分别培养两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测定两组细胞Nanog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CD73+ ADMSCs细胞约占总细胞的5%,形态上分为大细胞和小细胞.Nanog蛋白在CD73+ 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16.85±6.83)%,弱阳性表达率(81.78 ±7.19)%,阴性表达率(1.63±3.59)%;nanog蛋白在CD73 - ADMSCs细胞中强阳性表达率(5.74±2.79)%,弱阳性表达率(85.84 +37.31)%,阴性表达率(8.42±4.12)%.在Nanog阳性表达的细胞中可见不同分裂时相的有丝分裂细胞,CD73+细胞的分裂象明显多于CD73 -细胞.结论 CD73和Nanog可能均是ADMSCs特异性表达的标志,Nanog蛋白强阳性的细胞可能更具幼稚性.通常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ADMSCs是多种细胞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自SD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组注射阿霉素当日尾静脉射干细胞1×107;正常组不做处理。 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腹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干细胞移植组较生理盐水移植组则有明显改善(P < 0.05)。②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造模后外周血CD4+CD25+Treg/ CD4+ Tre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干细胞移植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在组织局部的表达而诱导CD4+CD25+Treg产生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内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对于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比较气管内及尾静脉移植HUCBMSCs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取第2代HUCBMSCs培养至4代;60只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Cont组)、博来霉素组(BLM组)、HUCBMSCs移植Ⅰ组(MⅠ组)和HUCBMSCs移植Ⅱ组(MⅡ组),每组15只;后3组小鼠采用气管内插管灌注博来霉素制造肺纤维化模型,24 h后,MⅠ组各小鼠气管内灌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HUCBMSCs,MⅡ组各小鼠尾静脉内注射Brdu标记的HUCBMSCs,分别于模型建造后的第7、14、28天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在肺组织的定位和分布;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的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α-SMA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两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第7、14、28天均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3个时间点的MⅠ组、Ⅱ组的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均分别较博来霉素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中TGF-β1、α-SMA的表达情况:BLM组MⅠ组、MⅡ组Cont组(P0.05);MⅠ组和Ⅱ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移植HUCBMSCs可以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中,能够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实验研究均证实在单细胞水平可以向造血及内皮细胞分化。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分析其细胞周期及免疫表型,使用RT-PCR和FISH的方法检测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大部分细胞处于G0/G1期,并且高表达Flk1,CD13,CD29,CD44,用RT-PCR和FISH的方法能够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提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基因转化可能发生在比造血干细胞更高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AT-HOXB4蛋白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方法:采用磁珠阳性分离(MiniMARCS)纯化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用造血干细胞体外悬浮培养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观察应用TAT-HOXB4蛋白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能力。结果:加入TAT-HOXB4蛋白组的CD34+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3倍,MNC为对照组的6倍,并且在实验的第4天体外扩增效果最明显。结论:TAT-HOXB4蛋白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多肽片段诱导建立C57BL/6J小鼠EAE模型;分离纯化培养BALB/c小鼠BM-SC,对EAE模型小鼠进行移植,移植前后对EAE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器官CD4+ CD25+ Foxp3+T细胞(Treg)的数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脾脏IL-2、IL-4、IL-17和IL-23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异基因BMSC移植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BMSC移植组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Treg数量显著增加;脾脏中IL-2、IL-17表达显著下降,同时IL-4、IL-23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异基因BMSC移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Treg数量和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EAE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小鼠卵巢修复化学治疗药物诱导的卵巢早衰(POF)。方法选择雌性ICR小鼠40只,鼠龄8周,体质量25~30 g。将ICR小鼠采用SPSS生成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POF组、h UCMSCs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POF组与hUCMSCs组每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70 mg/mL,连续15 d,建立POF模型。建模成功后hUCMSCs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hUCMSCs进行治疗,POF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并在移植后的7 d、14 d测定血清中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含量及观察卵巢组织形态改变。结果建模完成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OF组和hUCMSCs组血清E2、AMH均都降低,血清FSH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UCMSCs移植后7 d,与POF组比较[(94.39±14.99) mIU/mL、(60.92±14.60) pg/mL、(2 870.00±801.74) pg/mL],hUCMSCs组血清FSH[(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ApoE-/-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鉴定。将30只ApoE-/-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MSCs移植组,每组10只,阳性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从尾静脉注射MSCs。比较各组小鼠的斑块面积;分析各组小鼠不同组织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炎性因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Cs移植组小鼠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CD4+CD25+Treg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P<0.05),CD4+CD25+Treg细胞增殖反应下降;上清液中TGF-β和IL-10浓度显著升高,而IFN-γ浓度显著下降。结论:MSCs移植可能通过调控体内炎症反应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分别培养与鉴定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与tdTomato红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BM-SCs;将两种细胞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  相似文献   

19.
背景:药物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成为近年来预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舒芬太尼是一种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剂,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式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80 min),建模后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前5 min经腹腔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经腹腔静脉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 L,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此基础上于冠脉阻断前10 min经腹腔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kg,治疗后2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心肌梗死面积: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钙蛋白Ⅰ水平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增加,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比较,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增加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Caspase-3蛋白表达: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压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减轻,舒芬太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明显减轻;(6)结果表明,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减轻大鼠心肌梗死程度,保护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致敏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高。本研究拟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干预,观察能否提高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率。方法: 应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小鼠骨髓MSCs,并分为6个实验组,包括实验组1:d11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2: d0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3:d11和d0 2次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4: 无MSCs干预的致敏小鼠对照组;实验组5: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非致敏小鼠)移植对照组;实验组6: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不移植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生存分析、移植效果分析(血象改变、骨髓细胞恢复及嵌合分析等)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检测,最终评估MSCs干预对各实验组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率的影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实验组4、5、6)比较,MSCs干预(实验组1、2、3)在2次异基因脾细胞注射法致敏的动物模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时,未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也未能延长致敏动物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论: 体内应用1×106 MSCs干预,未能促进2次异基因1×106 C57BL/6小鼠脾细胞输注法建立的重度致敏模型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