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骨肉瘤基因治疗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基因治疗的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材料和工具.病毒载体转染率高,但免疫原性和细胞毒性较大,且携带外源基因较小,病毒滴度不易提高;非病毒载体虽转染率较低,但安全、制备简单,且可携带较大容量的外源基因.纳米载体因无免疫原性、无遗传毒性和较高的转移率等,越来越引起重视.该文就目前骨肉瘤基因治疗中应用的载体类型和特点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截肢或保肢)使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50%~65%,但仍有近三分之一原发病变患者及80%有转移病变患者会复发,复发患者生存率近20年未见明显改善。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对骨肉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认识,骨肉瘤综合治疗,尤其是基因治疗研究也有一定进展。该文就骨肉瘤基因治疗载体、抗骨肉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促骨肉瘤细胞凋亡基因治疗、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及自杀基因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截肢或保肢)使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50%~65%,但仍有近三分之一原发病变患者及80%有转移病变患者会复发,复发患者生存率近20年未见明显改善。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对骨肉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认识,骨肉瘤综合治疗,尤其是基因治疗研究也有一定进展。该文就骨肉瘤基因治疗载体、抗骨肉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促骨肉瘤细胞凋亡基因治疗、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及自杀基因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骨肉瘤发生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骨肉瘤基因治疗技术得到很大发展.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基因治疗策略有基因补偿治疗、自杀基因疗法和免疫增强疗法.近年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多种肿瘤具有趋向性,可利用其携带治疗基因靶向至肿瘤部位,从而提高基因治疗效率.该文就骨肉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保肢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及保肢手术成功率均较前有了明显提高[1].但仍有一部分骨肉瘤因多种原因而导致治疗失败,因而有必要探索和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2].肿瘤基因治疗概念的提出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良好发展前景及其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骨肉瘤的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针对骨肉瘤已经开展了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以及联合基因治疗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等多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法.但无论是哪种基因治疗方法均需构建能将外源基冈特异性转移至靶细胞的载体,因此有无安全、无毒的载体成为基凶治疗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骨肉瘤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对骨肉瘤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联合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冯毅  吕智 《实用骨科杂志》2006,12(5):426-429
自杀基因治疗是将某些细菌、病毒和真菌中特有的药物敏感基因导入肿瘤细胞,通过此基因编码的特异性酶类将原先对细胞无毒或抑制作用极低的药物前体在肿瘤细胞内代谢成有抑制作用的产物,通过抑制核酸合成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1999年,Grossin等将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转染入人骨肉瘤细胞株后发现其对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异常敏感。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反义核酸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利用反义核酸对肿瘤进行基因治疗的新技术给骨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骨肉瘤反义基因治疗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今后该领域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癌是世界上恶性程度极高,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约有125万人患病。在我国肝癌目前已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至少有10万名新发现病人,和11万名肝癌病人死亡^〔1〕。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治疗效果都十分有限,并未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大部分肝部病人对化疗及放疗等治疗均不敏感,能手术根治的病人仅占15%。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人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且在该领域已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如Habib等^〔2〕使用野生型P53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目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得到了较好控制, 但免疫抑制剂本身的毒副作用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10年来基因治疗在器官移植中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变是成人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常常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椎间盘退变分子病理机制涉及多种分子水平上的改变,相关的生物治疗研究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生物治疗的材料包括细胞因子、基因以及细胞,分别对应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其中基因治疗又分为直接基因治疗和间接基因治疗。本综术主要围绕基因治疗靶点和各种基因载体来探讨基因治疗在椎间盘退变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与药物或重组蛋白治疗等治疗相比理论上有许多优点,本人介绍基因治疗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4.
近 2 0年来 ,随着勃起神经递质 (NO等 )和海绵体平滑肌功能等有关阴茎勃起机制研究的巨大进展 ,出现了许多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 ,如西地那非等药物口服、血管活性药物海绵体注射、阴茎血管手术及阴茎假体置入等。上述方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并发症及禁忌证。因而 ,未来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应该在具备良好疗效的同时 ,有更少的副反应和禁忌证。基因治疗的初步研究显示了美好的前景。一、基因治疗与基因治疗载体(一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目标是将遗传物质导入靶细胞内 ,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 …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指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以颈肩腰背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常见的椎闻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和腰椎管狭窄症等.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类固醇注射封闭、理疗和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进程.随着人类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更深入的认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椎间盘退变早期进行转基因的干预,对延缓椎间盘退变甚至逆转疾病进程产生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的定义是: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肿瘤细胞缺陷的基因,或是将治疗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从而达到使肿瘤缩小或消除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诱导恶性细胞直接死亡;(2)调节机体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3)通过修正异常基因来逆转恶性过程。基因治疗也有可能提高肿瘤对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向正常组织导入能抵抗放化疗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的基因,从而保护这些组织。主要的基因治疗方法有基因置换、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一、基因治疗载体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关节疾病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和对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认识的深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式已经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骨科领域更是如此。基因治疗是指在特定的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中表达原本不表达的基因,或者导人新基因,使某基因过表达或限制、关闭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关节疾病是发病率高,后果严重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基因治疗关节疾病更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包括胰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现手术治愈机会少,术后存活率低,因而有必要探索全新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是近年研究热点,它是指将外源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这一治疗手段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外源基因导入人体,就近年恶性肿瘤特别是胰腺癌的基因治疗转导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284-1287
基因工程技术治疗骨缺损、骨坏死不仅可以持续、高效地于局部释放生长因子,而且其提供的内源性成骨生长因子较外源性生长因子具备更高的生物活性。慢病毒载体具有转染效率高、可持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增加调控基因后可调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容纳大片段的外源性目的基因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将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手段应用到骨缺损治疗中具有较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慢病毒载体应用在骨缺损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其恶性程度大,发病率高,但其病因及转移发展的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在相关的基础研究中,骨肉瘤动物模型对进一步研究骨肉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因为骨肉瘤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这一特点,不同于上皮细胞来源,使得骨肉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存在着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