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T仿真内窥镜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CTVE)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47例主动脉病变进行CTVE成像 ,5 8例并行DSA检查 ,3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 147例主动脉中 ,139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 (2 )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 ,夹层动脉的内膜瓣 ,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结论 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 (CTA)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动脉疾病 ,帮助和指导手术 ,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病变螺旋CT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 材料与方法 22例主动脉疾病(11例主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大动脉炎、2例主动脉缩窄)者行螺旋CT增强检查,以表面覆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CT仿真内窥镜成像(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 结果 SSD均能很好显示病变的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夹层内膜片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MPR可较好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和内膜片;MIP可清楚显示管壁钙化和动脉瘤形态;CTVE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管的狭窄。 结论 诊断主动脉疾病综合应用螺旋CT的各种技术可基本取代X线血管造影,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7,自引:13,他引:134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通过软件功能调整CT值阈值和透明度,显示含气器官或主动脉的内腔,赋予人工伪彩色,重建出沿空腔器官中轴行程一致的多幅器官内表面图像。再用电影功能依次回放,获得仿真内窥镜效果。用此方法检查21例患者及正常人,其中喉部8例,气管支气管3例,结肠5例,主动脉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喉、气管支气管及结肠CT仿真内窥镜获得类似纤维内窥镜显示管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尚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主动脉CT仿真内窥镜能显示血管内壁、假性动脉瘤的破口、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结论CT仿真内窥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窥镜的补充手段,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喉及下咽部的临床应用价值(兼与传统CT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喉及下咽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喉及下咽癌57例,19例螺旋CT扫描与38例传统CT扫描行对比分析,8例多平面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对比;8例(另有4例正常喉及1例声带息肉)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行仿真内窥镜成像,并与纤维喉镜对照研究。结果⑴19例螺旋CT轴位图像在显示粘膜表面病变,估计深部浸润范围,喉软骨破坏,以及颈部淋巴结方面均与手术所见相符;而38例普通CT中有3例对侧声带表面病变、1例喉软骨破坏及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漏诊。⑵8例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中7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显示了喉内解剖、肿瘤及其浸润范围及血管、气道的情况。⑶4例正常喉、1例双侧声带息肉及8例喉癌CT仿真内窥镜从头端入路显示喉内解剖及病变位置、形态、大小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一致,且2例从足端入路显示了纤维喉镜不能显示的声门下及气道狭窄远端情况。结论螺旋CT较传统CT敏感度及准确率高;多平面重建可更好地显示喉室、颈部血管及气道情况,是轴位图像的很好补充;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以分别从头端或从足端入路显示喉腔结构,是纤维喉镜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术前对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原始数据行MPR重组,比较原始横轴位图像与MPR图像显示DAA的情况。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9例。MPR图像上也均可显示真假腔形态、大小,显示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18例。21例均能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 MPR能显示DAA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可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术前评价DAA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MRI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主动脉瘤 ,其中真性动脉瘤2 0例 ,主动脉夹层 2 6例 ,假性动脉瘤 3例。全部病例均采用MRISE常规序列 ,9例采用FFE序列电影成像。结果 本组病例均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 ,可直接测量主动脉瘤瘤体大小。 2 6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特有的双腔征 ,18例显示内膜片 ,7例显示内膜撕裂口。 9例患者 (真性动脉瘤 1例 ,主动脉夹层 8例 )共 2 0支分支血管受累。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瘤和瘤体内结构 ,是诊断主动脉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仿真内窥镜在主 -髂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6例临床疑诊主 -髂动脉疾病及 40例腹部检查患者行MSCT血管造影检查 ,之后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可疑血管病变部位行CTVE并观察所获图像质量与扫描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0例夹层动脉瘤均见撕裂内膜及双腔征 ,16例动脉瘤样病变见瘤腔扩大 ,48例见内膜钙化斑 ,血管内支架及血管置换术后各 1例可见支架形状及换血管部位狭窄 ,血管闭塞 1例见闭塞管腔。结论 CTVE图像质量的好坏与增强技术、扫描参数、运动伪影相关。CTVE是MIP、MPR及SSD的重要补充 ,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中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主动脉夹层破口显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利用螺旋CT扫描的容积数据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比较。结果 27例CTVE清楚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内膜片,4例由于伪影干扰图像质量欠佳;21例直观、清晰地显示了腔内破口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主动脉分支血管开口的关系,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显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影像,CTVE结合轴位及SSD、VR、MPR图像,能为临床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仿真内镜技术(VE)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均行CTA检查,并将获得的原始图像通过Analyse 7.0软件行VE重建,以观察主动脉夹层内面的影像特点。结果:23例中,A型主动脉夹层18例,B型5例。VE清晰区分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并清晰显示内膜瓣22例,占96.0%。19例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占82.6%。累及周围血管11例,占47.8%。结论:VE可直观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情况,包括真假腔大小、内膜瓣、破裂口的形状和大小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等,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提供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喉及下咽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常和异常喉及下咽部的CT仿真内窥镜 (CTVE)成像技术及其初步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层厚 3 0mm、螺距 1 0、间隔 1 0mm对 10例正常和 2 0例经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部病变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 ,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VE能清楚显示正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19例头端CTVE上显示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与纤维喉镜所见基本一致 ,1例声带息肉显示明显不如后者 ;2例从足侧观察肿瘤与声带和前联合的关系 ,弥补了纤维喉镜的不足。CTVE不能显示组织的颜色变化 ,不易观察病变的表面状况 ,难以判断病变的性质 ,以及不能观察喉内结构的活动情况。结论 CTVE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的方法 ,能清楚显示正常和异常喉及下咽部的腔内结构 ,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53例检者行容积扫描,包5拓鼻腔及鼻旁窦13例,喉部4例,气管和支气管20例,胃和结肠16例。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内镜的影像,应用Fly through软件沿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全部病例(正常者除外)均经纤维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鼻腔及鼻旁窦、喉部、气管、支气管及胃、肠腔CT仿真内镜获得类似于纤维内镜显示空腔器官腔壁或腔内病变形态的效果,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结论:CT仿真内镜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目的 初步评价CT仿真内镜(CTVE)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GE公司HispeedCT1螺旋CT扫描机及CTVE软件Navigator对113例(86例患者,27例正常人)进行临床应用,其中气道39例,消化道33例,喉13例,心血管12例,耳部6例,胆道4例,膀胱、输尿管3例,副鼻窦3例。7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结果 CTVE所见正常解剖及病纤维内镜所见类似。CTVE可清楚显示管腔狭窄与闭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扫描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将所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NavigatorSmooth功能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其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螺旋CT平扫能客观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及邻近结构受侵情况。其中大网膜、胰腺及肝脏受侵分别为7例、4例及3例,淋巴结转移3例。CTVE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出正常胃壁内部结构,病灶的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28例中26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基本相符。准确率高达92.8%。结论CTVE成像与螺旋CT平扫相结合,对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 HiSoeedAdvantageCT/i)扫描,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3.1版本工作站,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 气管镜所见的CTVB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其中4例与病理标本对照。结果CTVB能100%地观察到段以上支 气管和80%以上亚段支气管。2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23例,闭塞4例,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例,气管狭窄2 例,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1例。结论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但在 观察支气管粘膜的表浅病变和获取组织学标本方面不能取代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血管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RAS及1例RAS肾切主后患者行肾动脉SCTA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例同时行肾动脉血管CTVE成像。结果:SCTA2DCT图像显示7例RAS患侧肾体积明显缩小,肾皮质明显变薄,无或部分强化。7例RASSSD和MIP均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与范围,但不能显示肾段较小肾动脉的狭窄情况。1例RAS肾切除术后MIP和SSD未见肾动脉有其分支显示。3例肾血管CTVE能显示狭窄的肾动脉开口及管腔明显变窄。结论:SCTA及CTVE是诊断肾动脉主干狭窄的有效方法,基本上可代替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在喉部的应用价值。方法:正常12例,喉癌3例,声带息肉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进行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CT仿真内窥镜准确显示喉腔,并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与纤维喉镜及手术所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E可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师治疗、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右肺上叶支气管解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支气管树和仿真内镜2种后处理方法显示右肺上叶段支气管,并对其分支形式进行分类.方法 对204例胸部CT扫描患者,重组右肺上叶支气管的支气管树和仿真支气管镜图像,分别应用2种图像对右肺上叶支气管分型,分析不同图像对不同分支类型支气管的显示效果;综合2种方法对右肺上叶支气管进行分型,统计2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分型结果.结果 支气管树图像立体直观,可以准确显示典型的两两共干分支类型,当两两共干长度较短或类似3分支时,难以与3分支型区别;仿真支气管镜图像从内腔显示开口数目及"隆嵴"的形态,可以将共干长度较短的两两共干型与3分支型进行区分;综合应用支气管树及仿真支气管镜2种后处理方法对20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分型显示,3分支型76例(37.3%),尖后共干型50例(24.5%),其他78例(38.2%).结论 支气管树与仿真内镜2种后处理方法综合应用,在对右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形式分类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临床资料和CT表现。所有病例行层厚为3mm胸部螺旋CT扫描,其中平扫3例,增强扫描2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和仿真内镜(CTVE)重建后进一步观察。结果 1例气管MEC表现为受累气管壁局部增厚,肿瘤轻度强化。3例左主支气管MEC表现为主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结节,并沿支气管方向生长,平扫肿瘤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密度均匀;1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1例见钙化;3例均有气道阻塞性改变,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气管、支气管ME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的各重建图像能更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以手术病理或电子内镜检查结果为最终判断依据,对40例患者进行CTVE检查,探讨该检查手段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三维后处理方式及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比较CTVE的肿瘤显示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程度及各种重建方式对胃癌显示的有效性。结果 CTVE检查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5%,漏诊率为3%,误诊率为2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2%。结论 多层螺旋CTVE多种重建方式结合原始图像的使用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