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ADC值在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压缩骨折85例共147节椎体,其中恶性组55例共100节椎体;良性组30例共47节;选取同一患者病变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组成对照组69例共69节椎体。b值为0、300s/mm2。并测量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相应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ADC值分别为:(6.95±1.97)×10-4mm2/s、(4.54±1.10)×10-4mm2/s及(1.41±0.84)×10-4mm2/s,经T检验,良恶性组间、良恶性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定量测定对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病因有一定价值,但部分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经临床及MRI确诊的椎体压缩骨折152例393个压缩椎体.其中良性压缩骨折225个椎体,恶性压缩骨折168个椎体,分析比较病变压缩椎体外形,骨髓信号改变,椎弓受累,椎旁软组织影及增强后改变的磁共振影像特点.结果 本组病例中,良性椎体压缩骨折呈凹形占63%,恶性椎体压缩骨折呈楔形、倒楔形占98%;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52.4%后缘成角,恶性压缩骨折79.1%后缘圆隆;良性椎体压缩骨折60.8%T1WI序列呈不均匀低信号,恶性压缩骨折55.3%呈均匀低信号;恶性压缩骨折多累及附件及椎旁软组织,增强后呈不均强化.结论 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准确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MRI液体征像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诊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共78个压缩椎体(良性43个,恶性35个),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观察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征像,并探究MRI液体征像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以T1WI低信号,T2WI、STIR稍高信号为主要表现,其中两者区别在于良性患者椎体周围软组织有轻微肿胀或无肿胀,椎体上缘/下缘后部突向椎管,椎体后缘平直,椎弓根基本不受累,多见液体征像;恶性患者椎体呈楔形改变,且椎体后缘膨隆,椎体周围软组织有明显肿胀,并累及椎弓根,液体征像出现少;在78个病变椎体中,共有16个(20.51%)出现液体征像,其中良性椎体中有13个出现液体征像,恶性椎体中有3个出现液体征像,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液体征像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液体征像多在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出现,故可作为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MRI影像学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对患者CT及MRI征象进行统计,并明确良性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CT、MRI征象差异。结果 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18例为良性、32例为恶性。CT与MRI征象均以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主。其中良性与恶性患者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等征象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77.8%(14/18)的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出现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显著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出现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征、充气征、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影、骨膜反应、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为椎体压缩骨折的常见CT与MRI征象,其中辐条车轮状高密度征可作为鉴别良性及恶性椎体压缩骨折关键征象,利于椎体骨折病变性质的判定,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脊椎良恶性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椎良恶性压缩性骨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103个病变椎体均行MRI常规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良性组25例44个骨折椎体,恶性组18例31个椎体,结核组20例28个椎体,正常对照组63例共63个椎体。分析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DWI信号特点,定量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病变组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组与结核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成像ADC定量测定能在很大程度帮助鉴别脊椎骨折的病因。DWI的信号改变不能非常准确地鉴别良恶性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静态增强MRI和动态对比增强MRJ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不同检查方法中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最主要的MRI征象.方法:经临床和(或)病理组织证实的胸、腰椎体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Acute comtression fracture,ACF)43例(71个椎体)和胸、腰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Malignant comtression fracture,MCF)49例(99个椎体)行非增强、钆剂T1wI静态和动态对比增强MR检查.以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良、恶性作为因变量,各种MRI征象为自变量因素分别采用非增强MRI(模型1)、非增强MRI联合静态增强MRI(模型2)以及非增强MRI、静态增强MRI征象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模型3)对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预测效果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模型对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T1WI信号均匀性、椎体后缘膨隆、椎体后上角后凸、椎弓根改变、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旁软组织改变、椎体强化模式、椎旁软组织强化模式、椎体动态增强开始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共10个征象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体T2WI信号均匀性、椎体内液体征象、压缩椎体形态、椎间盘改变共4个征象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ROC分析结果显示:非增强MRI、静态增强MR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效果优于非增强MRI或非增强MRI联合静态增强MRI,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6%、90.7%和8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弓根改变、椎体强化模式以及TIC类型是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558,4.666和0.007,P值均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高分辨CT征象对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29例SPN(恶性结节88例,良性结节41例)的高分辨CT征象,对不同征象在良恶性SPN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指标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恶性SPN的CT征象中前3位依次为毛刺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均高于在良性SPN中的发生率(χ2=26.590、33.661和5.125,P均<0.05)。当选择毛刺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3种征象中的任意3个联合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时,毛刺征和分叶征联合指标的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76和0.92,均高于单一CT征象鉴别诊断效能,3种征象联合鉴别诊断的敏感度未变,而特异度、准确率均下降。结论:高分辨CT能够清晰显示SPN的形态特征,毛刺征联合分叶征能够提高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I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3例中,共累及152节椎体.50例多椎体受累.112节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24节椎体前后缘隆突.35节椎体压缩性骨折.115节附件破坏中,80节附件外形粗大.53例中,40例可见跳跃征.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陈希奎  唐贵超  廖林森  贺君 《河北医学》2013,19(10):1450-1453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及DWI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临床资料完整的椎体骨折患者64例,分析其MRI常规、动态对比增强及DWI成像特点。结果: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4例(良性组),共计40个病变椎体,31个在T2WI上呈等高混杂信号,T1WI为部分低信号,9个在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Ⅰ度7个、Ⅱ度8个、Ⅲ度15个和Ⅳ度10个。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例(恶性组),43个病变椎体,35个T2WI呈混杂高信号,7个呈低信号,T1WI上均呈低信号;Ⅰ度20个、Ⅱ度11个、Ⅲ度7个和Ⅳ度5个。良性组ADC值高于恶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椎体压缩性骨折动态对比增强Emax、ES显著高于良性组,而TTP低于正常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常规检查、动态对比增强及DWI成像有利于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其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选取150例2020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理、CT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统计CT、MRI检查对椎体压缩骨折的检出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MRI检查对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CT、MRI影像征象特点。结果 病理结果 显示,15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96例恶性,有54例良性。CT检查结果 显示,恶性87例,良性42例,误诊12例,漏诊9例。MRI检查结果 显示,恶性75例,良性50例,误诊4例,漏诊21例。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HMRI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2、0.85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敏感度为90.63%,高于MRI检查的78.13%(P<0.05),特异度为77..78%,低于MRI检查的92.59%(P<0.05)。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弥散技术对脊柱单纯性和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国内外应用弥散序列检查鉴别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进展,包括病理性骨折;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在DWI表现为等低信号混有条状高信号,病理性椎体压缩性骨折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及等低信号。结论MRI弥散序列的信号改变能鉴别脊柱单纯性压缩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但需进一步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MR,Magnetic resonance)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和表观弥散系数(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诊断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健康志愿者和89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常规序列及DWI的影像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 1、通过DWI信号强弱判断椎体病变的良恶性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3(p>0.05);2、在b=400s/mm2时,只是感染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分别所致的压缩骨折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93,p>0.05),而其余各组之间的AD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采用常规MRI和采用常规MRI联合DWI时,在诊断椎体病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8(P<0.05)。结论通过DWI成像技术和测量ADC值,可做为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一种新的诊断途径和标准;常规MRI序列与DWI技术相结合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在临床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及骨质疏松所致良性椎体骨折患者89例,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T1WI、T2WI)及b值为200、400、600、800s/mm2 DWI扫描。结果常规MRI信号及DWI信号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200、400、600、800s/mm2时,良性椎体骨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椎体骨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b=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4%、92.17%、80.22%,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MRI序列及DWI信号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效果不佳,可结合ADC值进行诊断,当b值为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的同反相位成像( IP/OP)、表观扩散系数( ADC)以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序列在鉴别椎体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作为恶性组,良性疾病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80例作为良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并采用双回波技术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中采集IP/OP图像;分析良恶性病变病例的DWI信号特点,定量测定两组椎体的ADC值、信号强度比(SIR)值和信号衰减程度(SAR)值。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两组DWI信号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值为(2.24±0.31)×10-3 mm2/s,高于恶性组ADC值的(1.72±0.36)×10-3 mm2/s(P<0.05);良性组SIR值为0.58±0.15,高于的恶性组的1.26±0.16(P<0.05),良性组SAR值为0.45±0.36,低于恶性组的0.15±0.07(P<0.05)。结论 DWI信号不能准确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和SIR值、SAR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椎体病变,其治疗方法、原则及预后差别大相庭径,因此正确找出椎体病变的病因对制定治疗原则及方案便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MR硬件和软件的迅速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 imaging,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在椎体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HDX 1.5T)对169例267个椎体进行常规扫描和CSI扫描,测量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SIR)。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将267个椎体分为正常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40个胸椎、63个腰椎),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1个椎体(6个颈椎,50个胸椎,67个腰椎,8个骶椎)。对各组SIR值进行F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5117±0.1468)。良性压缩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7195±0.1475)。恶性压缩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458±0.1231)。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正常椎体组SIR最小,良性压缩骨折组SIR次之,恶性压缩骨折组SIR最大。正常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重叠。CSI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压缩骨折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