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尿β_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4h尿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6例尿常规试验蛋白为阴性的糖尿病(DM)患者24h尿白蛋白和尿β2-MG排泄量及血β2-MG含量。结果:尿β2-MG在正常白蛋白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均明显增加,而血β2-MG无明显增高。结论:尿β2-MG测定对DN的早期诊断比血β2-MG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UAER)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未合并微量白蛋白尿(NMAU)组(P<0.01).结论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NAG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1例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NAG酶等指标,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各证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尿α_1微球蛋白、NAG酶均高于正常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MG、α_1-MG与中医证型有一定关联,与NAG酶相关性差。结论:可将24 h尿微量白蛋白、β_2-MG、α_1-MG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血压正常的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NIDDM合并自主神经病变(ANP)时,其血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UAE)、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关系。结果表明,NIDDM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值较对照组减小;合并ANP的夜间收缩压下降值较未合并ANP者有显著性差异;合并ANP者24h尿UAE升高。提示NIDDM尤其合并ANP者血压节律减弱或消失,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Ⅳ型胶原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系。方法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值均<0.01)。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均与UAER呈正相关(P<0.01)。分别以UAER、尿TGF-β1、尿Ⅳ型胶原、血TGF-β1为应变量(Y),以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自变量(X1、X2、X3…X12)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DL、HbA1c进入UAER的回归方程(Y=0.959 0.532X9 0.188X12);HDL、HbA1c进入24 h尿TGF-β1的回归方程(Y=3.263-0.47X10 0.212X12);HbA1c进入24 h尿Ⅳ型胶原的回归方程(Y=4.032 0.106 X12);LDL、HbA1c进入血TGF-β1的回归方程(Y=-14.51 1.413X9 7.622X12)。结论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2名健康者和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尿MAlb及β2-MG定量测定.结果 随着病程的发展,24h尿M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逐渐增高.在糖尿病(DM)患者中24h尿MAlb排泄量与24h尿β2-MGMG排泄量成正相关(r=0.477,P〈0.01).结论 24h尿M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联检有助于全面评估DM的肾脏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h尿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量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24h尿白蛋白(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结果押随着DN的发展熏24h尿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逐渐增高。在糖尿病(DM)患者中24h尿Alb排泄量与24h尿β2-MG排泄量成正相关(r=0.576,P=0.000)。结论押24h尿Alb排泄量和24h尿β2-MG排泄量联检有助于全面评估DM的肾脏损害,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10~20mg/d,连续治疗60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及血β2-微球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血β2-微球蛋白的作用。结论福辛普利可降压及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状况,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记录病程,采集血压、血清Ⅳ-C,并检测尿NAG、尿IgG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病程、血压、尿NAG、血清Ⅳ-C和尿IgG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与病程、血压、尿NAG、血清Ⅳ-C等密切相关,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5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根据24h尿微量蛋白分为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B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两组患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治疗方法不变,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结果 治疗A组(早期肾病组)与B组(临床肾病组)治疗后,24h尿微量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可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DN者120例随机分为肾炎康复片组(A组)44例,缬沙坦组(B组)41例,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联合给药组(C组)35例,3组患者均连续控制血糖和血压治疗3周以上,分别给予肾炎康复片、氯沙坦及二者联合治疗,连续给药12周.比较3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DN的效果较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好,临床上可以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最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最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OH)。D3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尿蛋白定量≥30mg/24h为DN大鼠,诱导成功后1,25—(OH)2D3组给予3ng/(100g·d)皮下注射。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体重、血糖、血肌酐、24h尿白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DN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细胞外基质(ECM)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DN组相比,1,25—(OH)2D3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ECM聚积显著降低(P〈0.01或P〈0.05)。尿VEGF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s=0.41,P=0.037),与体重、血糖、血肌酐无相关性(rs分别为0.18,0.13,0.21,P〉0.05)。结论1,25-(OH)2D3可减轻DN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降低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1例并发糖尿病肾病,32例糖尿病未并发肾病)和27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未并发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并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而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观察2组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β2-MG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肾功能,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DN—111)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予PGEl治疗2周,并观察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肌酐、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PC-E1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较前均明显下降(P〈0.01),其余检测指标虽较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无肝功能异常改变,治疗期间无皮疹、血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GEl可减轻DN.111患者尿蛋白的排泄,延缓DN的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中低分子量蛋白标志物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选择速率散射比浊法、微粒子免疫发光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对45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尿中的α1-MG、β2-MG和MAlb进行联合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尿液α1-MG、β2-MG和MAl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检测的阳性率尿液α1-MG〉β2-MG〉MAl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组中尿液α1-MG、β2-MG和MAlb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尿液α1-MG、β2-MG和MAlb对DN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