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心病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3):160-16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颈总动脉作彩超检查,并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结论:CDFI对颈总动脉病变检查准确、可靠;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时,预示着冠状动脉有发生样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测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5 2例有明确心绞痛症状但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一般 CHD组 )、 3 5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患者 (MI组 )和 3 5例正常人。用 HP Sonos5 5 0 0彩超仪 +高频探头分别检测他们的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颈总动脉内径 :一般 CHD组 0 .69cm± 0 .0 7cm,MI组 0 .70 cm± 0 .0 8c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而正常组为 0 .62 cm± 0 .0 8cm,与前两组差异显著 ;2 . IMT:一般 CHD组 0 .87mm± 0 .2 3mm,MI组 0 .89mm± 0 .2 6mm,正常组 0 .66mm± 0 .15 mm,统计学处理结果与 1相同 ;3 . 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 :一般 CHD组为 66.70 cm/ s± 18.0 1cm/ s,MI组为 5 8.79cm/ s± 15 .67cm/ s,正常组 75 .4 4 cm/ s± 15 .78cm/ s,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4 . 血流阻力指数 :MI组 (0 .73± 0 .0 5 ) >一般 CHD组 (0 .71± 0 .0 7) >正常组>(0 .68± 0 .0 4 ) ;5 . 斑块探测率 :一般 CHD组为 5 3 .85 % (2 8/ 5 2 ) ,MI组为 62 .86% (2 2 / 3 5 ) ,正常组为 11.4 3 %(4/ 3 5 ) ;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总动脉的 IMT、斑块发生率与心肌缺血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有关联。二维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二维和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显示清晰程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前、后壁IMT值.结果 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提高(P<0.01);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大于造影前颈总动脉内径值(P<0.05);造影后前壁IMT值大于造影前前壁IMT值(P<0.01);造影后后壁IMT值小于造影前后壁IMT值(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观察冠心病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探测斑块发生率、相关物理性状和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数目及其积分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总动脉部分物理性状及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超声检测和物理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物理性状参数值。方法 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81例冠心病患者和 3 2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内径、IMT、斑块发生率和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合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计算颈总动脉的硬化指数、动脉可扩张度、动脉顺应性、血管壁周向扩张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总动脉管径增宽 (0 .0 5 >P >0 .0 1) ,IMT明显增厚 (P <0 .0 1) ,血流速度下降 (0 .0 5 >P >0 .0 1或P <0 .0 1) ,斑块探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49%vs 9.3 8% ) ,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 ,动脉可扩展度、顺应性和血管壁周向扩张率明显降低。结论 2D CDUS可清楚显示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动脉物理性状参数值能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30例TA累及颈总动脉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组(n=12)及非活动期组(n=18);对比观察2组常规超声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以及CEUS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增强程度(EI)、峰值强度(DPI)及达峰时间(TTP)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压积(PCT)],分析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活动性的价值。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年龄小于非活动期组(t=-2.37,P=0.02),而WBC计数、CRP、颈总动脉壁IMT、血管化分级、EI及DPI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均>0.05)。EI、DPI均与CRP呈弱正相关(r=0.28、0.27,P=0.03、0.04),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39、0.41,P均<0.01),而与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63、0.76,P均<0.01)。根据CEUS参数(动脉壁血管化分级、EI、DPI)及联合参数(EI+IMT、EI+CRP)判断活动期TA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ESR及IMT等(P均<0.05)。结论 CEUS可用于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的有关参数,无创性评价SLE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及血管弹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SLE1组、SLE2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并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及最大剪切率(SR).结果SLE1组、SLE2组内中膜复合体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颈总动脉SR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在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方面即有反映,表现为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最大剪切率减低,弹性减低.高频超声在SLE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人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参数。方法对200名健康人进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年龄段颈总动脉的弹性功能。结果颈总动脉扩张性和紧张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僵硬度逐渐增加,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年龄组颈总动脉的扩张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双侧颈总动脉膨大部动脉扩张性和动脉紧张度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P〈0.01);而僵硬度则明显大于颈总动脉中段(P〈0.01)。结论超声检查是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分别测定健康人和内中膜增厚患者的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析WSS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提取50例健康人(健康组)和50例内中膜增厚患者(增厚组)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DICOM文件,运用血流剪应力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二维空间分布图、三维空间分布图和WSS数据,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 健康组WSS的变化范围在4~14 dyn/cm2之间(1 dyn=10 5N),增厚组WSS的变化范围在2~6dyn/cm2之间.增厚组WSS平均值[(2.87±0.59)dyn/cm2]显著低于健康组[(6.91±1.20)dyn/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28,P=0.000).结论 内中膜增厚患者颈总动脉局部产生了低WSS区,说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的WSS降低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0.
超声多普勒对颈总动脉云雾样声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云雾样声像(CUI)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以此论证其性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双侧CCA内CUI观察区限于分叉部以下长约3~4cm,高频超声在其两端分别测量上游最大流量(UFQ-max),下游最大流量(DFQmax),二者差值为最大返流量(RQmax);返流最大截面积(RAmax)和对应2D截面积(Acui);偏离轴心流体(DAVF)最大流速至轴心距离(r—a)。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观察组)CUI内返流频谱特点呈脉动流模式,两组RQmax、Acui、RAmax及r—a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RQmax与r—a值相关性好(P〈0.05)。结论观察组CUI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达西定律,其CUI充当了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tracking,ET)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弹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T技术研究69例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僵硬系数)、Ep(压力应变弹性系数)、AC(顺应性)、AI(扩大指数)及PWVβ(脉搏波传播速度),并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弹性系数β、Ep较正常组升高,AC值较正常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及PWVβ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总动脉弹性系数β、Ep、AI及PWVβ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单支组,AC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单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T技术测定颈总动脉弹性系数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颈动脉硬化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方法 对19例眩晕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量其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峰值(PSV),了解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结果 19例眩晕患者中有颈动脉异常者16例(占842%),IMT〉1.0mm12例(占63.2%),斑块形成7例(占36,8%),不同程度狭窄者4例(占21.05%),无颈动脉异常者仅3例(占15.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为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颈部超声检查对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与冠状动脉的强化值(CT值)及噪声值(SD值)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端血管腔的CT值和 SD值,主动脉根部感兴趣区(ROI)面积设定为1.0mm2和100mm2,冠状动脉ROI面积为1.0mm2,连续测量3个感兴趣区,计算平均值和信噪比(SNR).结果 当主动脉根部ROI=1.0mm2时,主动脉根部与冠状动脉CT值、SD值及SNR均呈线性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7、0.76.当主动脉根部ROI=100mm2时,主动脉根部与冠状动脉CT值呈线性高度相关 (r=0.82),SD值呈线性中度相关(r=0.47),SNR呈线性低度相关(r=0.34).结论 ROI面积相同时,主动脉根部SD值及SNR能反映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ROI面积不同时,二者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腔内超声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在冠脉造影正常者中的应用价值,8例选择性冠脉造影者成功地进行了冠脉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支冠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中,14支冠脉腔内超声显像未见异常,其中6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可被清晰显示。4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三层结构显示均不清楚,另4支冠脉近端管壁的三层结构较清楚但远端不清楚。6支冠脉腔内超声显示异常,管径狭窄率13.7~57.5%,平均32.05±16.35。包括2支偏心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支轻度中央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与管腔的面积呈正相关(r=0.81,P<0.05)。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56例(男性4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1±9岁,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单支冠脉病变组、多支冠脉病变组。对所有入选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IMT值和斑块积分。结果:无冠脉病变组和单支冠脉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值均显著低于多支冠脉病变组(分别为0.77±0.24和0.92±0.25比1.24±0.55,均P〈0.05),3组的颈动脉平均斑块积分(分别为0.3、1.4和2.5)随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硬化程度可初步预测冠脉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患者28例,非冠心病组2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24h内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变化,并对冠心病易患因素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MD)显著减低(4.17%±2.98%)vs(10.26%±8.41%),P=0.03,但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冠心病易患因子数(P=0.01)和吸烟(P=0.004)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可非侵入性评价周围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患者通常存在肱动脉FMD受损.此技术可作为一种无创性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查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血管的直径、内 -中膜的厚度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 1 0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 2 0例 ,检出率达 85.7% ;对照组中有 IMT增厚和软斑形成 1 7例 ,检出率为 1 7.0 %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Mads Møller Pedersen Michael Johannes Pihl Per Haugaard Kristoffer Lindskov Hansen Theis Lange Lars Lönn Michael Bachmann Nielsen Jørgen Arendt Jensen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4,40(11):2700-2706
Abnormal blood flow is usually assessed using spectral Doppler estimation of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The technique, however, only estimates the axial velocity component, and therefore the complexity of blood flow remains hidden in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ith the vector ultrasound technique transverse oscillation the blood velocities of both the axial and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s are obtain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blood flow can be visualized.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interpretation of vector concentration as a tool for estimation of flow complexity. A secondary aim was to establish accuracy parameters to detect flow changes/patterns in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and the carotid bulb (CB). The right carotid bifurcation including the CCA and CB of eight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canned in a longitudinal plane with vector flow ultrasound (US) using a commercial vector flow ultrasound scanner (ProFocus, BK Medical, Denmark) with a linear 5 MHz transducer transverse oscillation vector flow software. CCA and CB areas were marked in one cardiac cycle from each volunteer. The complex flow was assessed by medical expert evaluation and by vector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A vortex with complex flow was found in all carotid bulbs, whereas the CCA had mainly laminar flow. The medical experts evaluated the flow to be mainly laminar in the CCA (0.82 ± 0.14) and mainly complex (0.23 ± 0.22) in the CB. Likewise, the estimated vector concentrations in CCA (0.96 ± 0.16) indicated mainly laminar flow and in CB (0.83 ± 0.07) indicated mainly turbulence. Both methods were thus able to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flow patterns of CCA and CB in systole. Vector concentration from angle-independent vector velocity estimates is a quantitative index, which is simple to calculate and can differentiate between laminar and complex flow.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了9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颈动脉,其中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均显著增高,其中心脏梗死病组伴有明显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异常。20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符合率为7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越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全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均大于4。颈动脉管腔狭窄大于50%者占二分之一,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颈动脉管腔狭窄无一例大于50%。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