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机械通气,通常疗效差。为了减缓,减轻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肌肉萎缩并保持一定的肌力和耐力,缩短通气时间,尽早脱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1],我科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  相似文献   

2.
对正压机械通气出现的并发症已有不少报道[1,2],但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正压机械通气对肝、肾、消化道等功能的影响介绍不多。鉴此,我们比较了行机械通气与未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初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1~1997年因肺心病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41~82岁。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未行机械通气者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7~84岁。两组病情基本相同(见表1),其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2 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病程中肾功能、肝功能变化及有无消化道出血,结果行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NPPV患者的心理护理必要性、措施、效果。方法观察组: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计51例,行NPPV治疗期间作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善作沟通,及时处理;精细管理,指导教育;科学选药,适当镇静;生活护理,细致入微等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作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计47例。观察记录两组恐惧发生率、改有创机械通气率、好转转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恐惧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9.8%(P0.05);无创机械通气失败改气管插管率观察组9.8%,低于对照组的25.5%(P0.05);好转转出率观察组为86.3%,高于对照组的68.1%(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减轻自卑与孤独感。达到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罩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急症呼吸衰竭患者行鼻面罩加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饱和度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面罩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紧急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21例有自主呼吸是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例死亡,20例治愈。5例呼吸停止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急救的成功率与机械通气的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将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无效21例(22.11%),有效74例(77.89%);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过长、C反应蛋白(CRP)水平偏高、白蛋白(ALB)偏低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版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版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CRP、ALB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性予以干预,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何桂香  张慧 《现代护理》2005,11(7):546-547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对26例老年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监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同时各项生命体征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度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其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给予正确的人工气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生命体征监护,给予营养支持,做好心理及各项基础护理,观察通气前后患者血气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29例,机械通气时间为1~14d,平均3d,住院天数8—26d,平均13d;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例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改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行序贯性机械通气。与20例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插管行机械通气,后常规应用SIMv+PSV模式常规脱机的相应指标做回顾性比较。结果:利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并且能够使总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例数均显著减少(P〈20.001)。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气管导管的刺激及并发肺部感染使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且排出困难.直接影响通气效果。因此及时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我科2004-07~2005-08行机械通气抢救了7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口气管插管的呼吸衰竭患者。现就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志强  谢灿茂 《新医学》2011,42(7):421-425,429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类型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及时气管插管是提高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各种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指征有所不同。具备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缺氧、严重酸中毒、严重呼吸肌疲劳等条件之一是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通常指征。对于呼吸衰竭较严重而又一时无法确认是否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试行非机械通气治疗或无创正压通气。对治疗1~2h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则应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RDS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效果欠佳,应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潮气量组(17例)和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最终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后BALF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小潮气量组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用小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轻机械牵拉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牛冬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02-4202,4254
目的探讨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护。方法回顾22例出现呼吸衰竭的急性非心源性患者行机械通气后的监护。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脱离呼吸机,肺水肿症状消失。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期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做好机械通气的监护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无创通气并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用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其I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且无力咳痰患者,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基础上,经鼻腔留置气管内吸痰管,根据痰液的多少按需吸痰,每30分钟向留置吸痰管内注入湿化液1次。结果患者症状很快改善,神志恢复时间短,不需要有创通气就能收到好的治疗效果,住院费用低。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无创通气的同时行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可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熊牌呼吸机,模式使用SIMV或A/C,根据动脉血气和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给予正确的吸痰,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结果:52例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积极治疗,治愈49例。机械通气时间为1~14d,平均3d。住院天数8~26d,平均13d。结论:机械通气是救治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先后A/C,SIMV PSV PEEP或PSV PEEP。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于呼吸停止后行机械通气治疗,4例死亡;18例于有自主呼及时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例死亡,17例治愈。结论:早期、积极、主动使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是有效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并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当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恢复至适当水平时,应及时撤离呼吸机,即脱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原有慢性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或萎缩的患者易发生脱机困难。长期机械通气(LTV)的患者习惯于被动辅助呼吸,多对机械通气有依赖心理,对脱机有恐惧感,担心脱机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发生,患者因对脱机的认识不足,易导致脱机失败或延长脱机时间。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帮助其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18.
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的目的是维持氧合及通气,待呼吸衰竭的原因去除后,尽早脱离呼吸机。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长期机械通气(LTMV)所造成的问题受到重视,本文对7年来LTM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在抢救慢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对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30例慢性呼吸衰竭行气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患者,为减低吸气及末气道压力,减少肺损伤,应用较低潮气量,允许一定限度的高碳酸血症。结果;27例存活,无一例出现气压伤。结论: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较小潮气量及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可以减少气压伤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抢救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多且费用大,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使用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已逐渐增多。本院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对COPD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50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