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晓霞 《医药世界》2009,(12):826-826
对我院腹膜后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病理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于2009-08-02入院。X线示:右下腹见一约12cm×10cm肿物,界限不清,可见钙化斑。于2009-08-05行手术切除术,术中所见:右腹膜后见一12cm×10cm×6cm肿物,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骨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后送病理检查。大体:碎块状组织一堆,总体积10cm×8cm×6cm,组织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质地中等,可见胶冻样黏液样物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切质硬,有沙砾感。  相似文献   

2.
例1 患者女,23岁。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1天入院。检查体温37.8℃,痛苦病容,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肌轻度紧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反跳痛( ),结肠充气试验(-),闭孔肌试验(±)。白细胞18.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0.86,淋巴0.14,小便常规(-)。拟诊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右下腹麦氏切口进腹,术中见肿大的胆囊垂入右下腹,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不明显。因切口选择不当延长困难,予简单行胆囊造瘘术,术中同时切除阑尾。胆囊因炎症增大后而垂入右下腹,出现右下腹疼痛,类似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遇到1例阑尾多发性憩室,报道如下。患者,男性,33岁,因右下腹痛渐加重8小时伴恶心呕吐4、5次,于1991年3月21日入院。入院后体检:T36℃,P92次/分;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1×10~9/L,中性0.82。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腹膜后位,其末端指向右肝下,阑尾外观增粗达1.5cm,逆行切除阑尾送病检。病理检查:阑尾长10cm,直径1.5cm,表面覆盖  相似文献   

4.
康锐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19-719
我院自1986年~2001年收治11例阑尾粘液囊肿,全部病例皆于阑尾切除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2岁。临床症状:全部病例皆有右下腹疼痛(剧烈或隐痛),腹压痛,7例右下腹压痛明显,伴反跳痛,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和白细胞升高。B超提示:阑尾壁增厚,粘膜声影不均、中断或阑尾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2d"入院。查体:T38.6℃,急性病容,右下腹压痛,伴有肌紧张、反跳痛,血常规:WBC19.1×10~9/L,N 0.91,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充血、水肿、化脓,常规切除阑尾。术后病理回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于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女,77岁,主因右叶甲状腺癌切除术后7个月、发现右颈部肿物3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右下腹剧烈绞痛,伴发热,于当地医院普通外科行阑尾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示阑尾恶性肿瘤,遂行阑尾根治切除术。术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阑尾粘液腺癌(图1A)。7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喉中异物感,查体发现右侧甲状腺肿物,直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方法及其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对在我院行外科治疗的阑尾黏液囊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患者手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及术后切除物病理检验后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反复的疼痛发作,行B超检查右下腹见囊实性肿物怀疑为该病,行剖腹探查术后确诊为阑尾黏液囊肿;2例患者右下腹有可触及性包块的出现,B超检查后可见囊性肿物,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右髂区有囊性病灶囊肿与盲肠有关而初步确诊为该病;1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进行了单纯性的阑尾全切术,1例患者行回盲部位切除术,1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阑尾黏液囊肿的术前诊断率为18.2%(2/11),1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经随访,患者均无不适反应。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中不多见,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患者主诉右下腹疼痛和出现可触及包块时,应该警惕本病的出现。B超检查及CT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及其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缓解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李国祥 《贵州医药》2006,30(3):253-253
1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53岁。于2002年4月在某县医院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切除一硬块组织,认为是变形阑尾,未做病理检查。术后一个多月,病人出现右下腹疼痛,并于右下腹扪及一包块,包块逐渐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7岁。间断性右下腹痛5年,阵发性加剧1天,以“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1991年9月10日收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轻压痛,反跳痛(+)。当日做阑尾切除术。大体标本:阑尾长 9cm,直径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腹疼痛6h于2003-12-06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血液分析:白细胞10.8×10^9/L,粒细胞0.608。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院收住阑尾切除术后右下腹疼痛患者 3例 ,现分析腹痛原因并对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1 病例报告例 1,男 ,30岁。以阑尾切除术后 1个月 ,腹痛腹胀 1天为主诉入院 ,伴呕吐、肛门未排气排便。X线示机械性肠梗阻 ,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下段回肠壁与原阑尾手术切口粘连成角而梗阻。予以松解后腹壁切口腹膜连续外翻缝合 ,以保持腹膜缝合内面光滑。术后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例 2 ,男 ,5 5岁。以阑尾切除术后持续右下腹隐痛半年为主诉入院。半年前在外院行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术后持续右下腹隐痛 ,无发热 ,各项检查…  相似文献   

12.
1.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怎样选择? 阑尾切除术常用的切口有三种,即右下腹斜切口,右下腹腹直肌外缘切口及右下腹横切口。选择切口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确诊与否来决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切口。 (1)右下腹斜切口:是阑尾切除术最常用的切口。优点是损伤小,显露好,在阑尾炎性腹膜炎手术时,不致污染腹腔其他部位,如需引流腹腔,不必另作切口,引流效  相似文献   

13.
例1:女,56岁。因反复右下腹部疼痛9个月,门诊以慢性阑尾炎收入住院行手术治疗。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腰大肌、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查血白细胞5.9×10~9/L,中性0.49,淋巴0.39,嗜酸性0.12。于入院后第5天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尖端向上,阑尾与盲肠后壁广泛粘连呈囊性,约4cm×2cm大小,张力高有波动感。常规切除阑尾,解剖阑尾见腔内有2ml~3ml透明胶状液体。病检报告为阑尾粘液囊肿。住院11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女,28岁,孕5产0。因急性右下腹痛于2008-07-21入院。查体:T38.0℃,BP90/60mmHg,P98/min,R18/min,贫血貌,心肺(-),右下腹微隆,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血WBC13.4×109/L,Hb65g/L。外科以阑尾炎收入院,急诊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正常,右侧卵巢增大约6cm×5cm×4cm大小,黄体形成,表面血管丰富,破裂口约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7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头痛、低热1天为主诉于1993年1月20日住外科。体检:T37.8℃,P 90次/分,R 20次/分,BP14.7/18.7kPa。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麦氏征阳性。白细胞计数10.8×10~9/L,中性粒细胞0.80。诊断急性阑尾炎,在腰麻下行阑尾截除术。术中见阑尾充血、肿胀,周围有少量脓苔,切除阑尾。术后3小时头痛加剧,误以为腰麻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5岁.以右下腹包块3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为主诉入院.该患于入院前4个月,因右下腹痛、发热、右下腹包块1周,于外院住院,当时诊断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痊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义发现右下腹包块,伴疼痛,于附近医院以"肠粘连"治疗,症状缓解,未予详诊.入院前半个月,包块增大,疼痛加重,腹部又摸到数个小包块,行抗炎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8h于2005-09-25入院。体温36·8℃,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 )。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中性粒细胞0·794。诊断:急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长6cm,直径1cm,肿胀质硬,表面附脓苔。于阑尾中段见一直径2cm的粉红色半球形突出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基底部宽大,顶部中心破溃,穿孔直径0·5cm。病理检查见:阑尾壁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隆起膨出部镜下可见阑尾黏膜,缺乏肌层,组织内亦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憩室穿孔。术后7天…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岁.汉族.在院号:2656民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4天于1993年6月7日入院。既往无类似情况.PE: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WBC:15.7×10~9L、N:87%、L:13%、Hb:13/L.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准备后于入院当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增粗、充血、表面脓苔附着,余米发现任何特殊。术后切除之阑尾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示:阑尾腺癌.侵犯浅肌层.阑尾浆膜急性炎症。补行右半结肠切除.切除之右半结肠、淋巴送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有癌肿侵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异常。阑尾腺…  相似文献   

19.
陈波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10):20-20
阑尾残株炎是指阑尾切除术后,因残端遗留过长而再次发炎。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1年10月,收治阑尾残株炎4例,经手术切除阑尾残株后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例1 男,28岁。因恶心、呕吐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急诊入院。6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查体: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4.0×10~9/L,中性粒细胞0.8。诊断为“胃肠炎”,行对症治疗无效。病情恶化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脓性液体,阑尾残株长达3cm,远端穿孔,行阑尾残株切除,腹腔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1岁。因持续性下腹疼痛2d伴发热、肛门停止排气1d入院。既往史:15年前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体检:体温38.5℃,急性病容。腹部平坦,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叩诊无浊音.肠鸣音略减弱。血常规:白细胞(WBC)13.9&#215;10^9/L.中性粒细胞0.89。B型超声示“右下腹索条状物一阑尾炎可能”。腹部X线透视右下腹可见移动小液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