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确定气管内气体吹入通气(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先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后选择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观察TGI对5例不同性质肺部病变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4只兔在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从压力控制通气(PCV)时的5.6±0.3kPa、7.7±0.25kPa下降至3.9±0.15kPa、5.6±0.43kPa(P<0.01),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则无明显变化(P>0.05)。(2)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当保持吸气峰压(PIP)不变时,可降低PaCO2,或在保持PaCO2稳定时可降低PIP。结论TGI作为一种机械通气方法,通过加速CO2的排出,可提高肺泡通气效率,但对肺部氧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PetCO2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估测PaCO2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在20例PaO2/FiO2>267kPa,呼吸频率<70次/分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了PetCO2和PaCO2对比研究。PetCO2监测采用气管插管的近端和远端两种方法,并对近端的监测值作了个体化纠正。结果表明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应用PetCO2监测,无论在气管插管的近端或远端或近端纠正后PetCO2,其与PaCO2相关均良好,r分别为086、092和096。远端监测的方法较近端能更精确地反映PaCO2,但易被分泌物阻塞;近端纠正后的PetCO2值比远端监测更接近PaCO2,能较精确地估计PaCO2,结论为近端PetCO2监测方法简捷、易行、不易被分泌物阻塞,通过个体化纠正后的数据比远端监测更接近PaCO2,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PetCO2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估测PaCO2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在20例PaO2/FiO2〉26.7kPa,呼吸频率〈70次/分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了PetCO2和PaCO2以比研究,PetCO2监测采用气管手插管的近端和无端两种方法,并对近端的监测值作了个体化纠正,结果表明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应用PetCO2监测,无论在报管插管的近端或远端或近端纠正后PetCO2,其与PaCO2相关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体外膜肺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膜肺(ECMO)体外吸收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效果。方法绵羊11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与呼吸机相连。右颈内静脉及右颈总动脉内放置导管。血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膜氧合器气体交换后,从右颈总动脉回输体内。实验依次分4个阶段:(1)ECMO前机械通气;(2)ECMO与机械通气并用(小流量阶段);(3)仅用ECMO(大流量阶段);(4)ECMO后机械通气。取羊股动脉血及膜氧合器前后的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用ECMO前动脉血气分析的均值为:pH值7.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29kPa(1kPa=7.5mmHg)、氧分压(PaO2)18.4、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为338,ECMO小流量、大流量及ECMO停止后各阶段的pH值、PaO2及PaO2/FiO2比值与ECMO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ECMO过程中PaCO2较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液通过膜氧合器后,pH值、PO2值明显升高(P<0.01),PCO2明显降低(P<0.01)。结论ECMO体外可吸收足够的氧,有效排出CO2,维持血pH值稳定。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原地区机械通气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55例危重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机械通气,使新生儿各种疾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前后血气PaO2、PaCo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治愈24例(43.64%),好转18例(32.73%),死亡13例(23.63%)。我们认为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证是提高抢救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判断高频振荡通气(HFO)伴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吸入对急性肺损伤家兔气体交换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37 ℃温盐水反复进行支气管灌洗(按每次30 ml/kg)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和1×10-6NO吸入对10 只急性肺损伤家兔进行实验性治疗,并测定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等参数。结果 HFO+ NO 与急性肺损伤基础值比较:PaO2/FiO2 比值由156±32 上升至405±48(P< 0-01)、氧合指数(OI)和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 分别由7-8 ±1-7 和0-41±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 P均< 0-01)。HFO+ NO 与单纯HFO 比较:PaO2/FiO2 比值由379±86 上升至405±48( P< 0-05) 、OI和Qs/Qt 分别由5-8 ±1-9 和0-35 ±0-06 下降至3-7 ±0-8 和0-30±0-05(P均<0-05) 。结论 HFO+ NO吸入可改善急性肺损伤兔的氧合,肺内分流减少,吸入1×10-6 NO有效。应用本系统质量流量控制器,可以在高频振荡通气时提供稳定浓度的NO气体。  相似文献   

7.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4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HMD早产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与用药后6 h,12 h的血气指标和机械通气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肺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儿在应用PS后2 h皮肤发绀改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12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1±12)上升至(78±23)、(82±26)mmHg;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由(0.12±0.05)上升至(0.25±0.12)、(0.27±0.15);PaO2/FiO2由(68±22)上升至(149±65)、(161±76);pH值由(7.21±0.12)上升至(7.34±0.07)、(7.38±0.08);PaCO2由(57±12)降至(45±11)、(39±14) mmHg;机械通气参数(FiO2)由(0.69±0.16)降至(0.52±0.12)、(0.48±0.11);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4 h胸部X线照片肺部病变均有改善。治愈10例,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HMD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7例机械通气下NRDS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呼吸系统顺应性(Crs)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rs<0.3ml/(cmH2O.kg)示病情严重,Crs<0.2ml/(cmH2O.kg)病死率高;Crs与氧合指数(OI)呈负相关关系(r=-0.948),有直线回归关系:OI=64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急性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凋亡(APO)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VIG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对26例川崎病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不同时间(0,12,24,48,72小时)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分析,2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IVIG治疗组(n=16)和阿司匹林治疗组(n=10),并对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KD患儿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P<0.001)和延迟;IVIG治疗后,降低的APO百分率和延迟的DNA片断化被逆转,同时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调(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APO下调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IVIG治疗KD的机理可能部分归于对被抑制的淋巴细胞APO的逆转。IVIG对其它淋巴细胞凋亡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可能存在同样机理。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败血症一氧化氮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镉还原柱层和比色法测定了2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外周血NO^-2/NO^-3水平(263.04±300.0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4.97±13.41μmol/L)(P<0.05),而且NO^-2/NO^-3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儿科死亡风险(PRISM)评分均显著相关(P<0  相似文献   

11.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抢救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呼吸衰竭,PS首次剂量200mg/kg.重复剂量100mg/kg,用1~3次,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PS后5~15分钟PaO2和PaO2/FiO2显著上升,随后FiO2和平均气道压(MAP)下调,5.5±0.8小时胸片即见改善,40.2±16.5小时胸片恢复,治疗组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PS对抢救NRDS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肾小球疾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NO)与肾小球疾病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Griess 硝酸盐还原法对44 例急性肾炎,32 例肾病综合征,18 例紫癜性肾炎进行了血清亚硝酸/硝酸盐(NO2-/NO3 -) 测定,并以28 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疾病组血清NO2 -/NO3 - 的浓度( 急性肾炎:70 .8 ±34.7 μmol/L;肾病综合征:66 .6 ±27.9;紫癜性肾炎:47 .4 ±21.4 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30.3 ±8 μmol/L,P<0 .01),疾病急性期高于缓解期( P< 0.05),伴有感染者(93 .5 ±32.9 μmol/L) 高于无感染者(48 .7±14 μmol/L,P< 0.01)。肾病综合征血清NO2-/NO3 - 浓度与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 P< 0 .01) ,与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无相关(P> 0.05) 。结论 NO 可能参与这3 种肾小球疾病发病及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发光法监测氮氧化物浓度,观察10只缺氧和急性肺损伤犬在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时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5~50PPMNO均可降低缺氧犬肺动脉压25%±3%(P<0.01),降低肺血管阻力37%±5%(P<0.01),并使急性肺损伤犬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比值上升33.4±2.3(P<0.05),肺内动静脉分流量与总血流量(Q_s/Q_T)比值下降5%±2%(P<0.05)。提示,低浓度NO(5~20PPM)即可有效降低缺氧性和急性肺损伤犬肺动脉高压并改善其动脉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丁红香  钱燕 《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03-204,202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测定56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及22例正常儿童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洛刺激因子(GM-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足月儿组、早产儿Ⅱ组9胎龄〉32w)、早产儿Ⅰ组(胎龄〈32w)TNFα、sIL-2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且早产儿Ⅰ、Ⅱ组,上述指标高于足月儿组(P〈0.01);早产儿Ⅰ、Ⅱ组、GM-CSF低于对照组和足月儿组(P〈0.01),而足月儿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05)。结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是极其容易发生病毒,霉菌和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健康儿童、23例心衰病儿检查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F)。心衰病儿上述四项内分泌素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程度相一致,并分别分析他们与心脏指数(CI)、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的关系。通过Baye判别,Y0=-15.9200+12.1537logATⅡ+6.0994logANF,Y1=-27.0686+15.3522logATⅡ+8.3467ANF,Y0>Y1为正常;Y1>Y0为心衰。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气管哮喘时NO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17例哮喘患儿血浆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另用生物学活性法测定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小儿哮喘发作期血浆NO-2/NO-3、MDA及TNF水平明显升高(P分别<0.05或001);在缓解期NO-2/NO-3和MDA水平恢复正常(P>0.05),TNF水平虽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恢复正常(P>0.05)。提示:哮喘发作时不仅有氧自由基增多,而且还有一氧化氮自由基增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损伤气道上皮等肺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和(或)加重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17.
哮喘儿童发病与血液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哮喘患儿血浆亚硝酸根/硝酸根(NO2-/NO3-)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TNFα、NO2-/NO3-含量分别为(164.85±31.08)ng/L和(29.54±14.43)μmol/L;哮喘发作组分别为(198.76±42.06)ng/L和(46.67±19.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呈显著正相关(P<0.01);哮喘缓解组为(192.41±39.5)ng/L和(32.4±14.93)μmol/L,TNFα高于对照组(P<0.05),NO2-/NO3-低于发作组(P<0.01)。提示TNFα和一氧化氮(NO)可能参与哮喘发作期气道炎症的形成,TNFα在缓解期的慢性炎症持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癫痫患儿细胞内外钙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密度离心法分离血细胞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批测定24例癫痫患儿血清、红细胞(RBC)和单个核细胞(MBC)内钙含量;应用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28例癫痫患儿脑脊液(CSF)-Ca2+和全血Ca2+。结果表明:癫痫患儿发作后3天内MBC-Ca明显增高(P<0.05),CSF-Ca2+明显降低(P<0.01),血清钙、RBC-Ca和全血Ca2+无显著变化。提示癫痫发作时可能存在钙内流。MBC-Ca增高于发作后3小时内最明显(P<0.05),与病因及每日发作次数无关,进一步提示MBC-Ca增高与癫痫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肺表面活性剂(PS)治疗RDS和重症肺炎的疗效。本文对12例接受PS治疗的新生儿RDS和重症肺炎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病程不同时期的a/A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需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缚(P均〈0.05)。治疗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5%,对照组为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PS治疗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在轮状病毒胃肠炎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态观察30例轮状病毒(RV)胃肠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RV体外诱导下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变化,以及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病早期IFN和IL-2淋巴因子可同时出现,但两者分泌高峰不同步,IFN在急性期,IL-2在恢复期;腹泻恢复时间与IL-2R达高峰时间呈正相关(r=0.7457,P<0.01),与IL-2R水平呈负相关(r=0.5688,P<0.05).提示:RV可激活机体IFN和IL-2系统,两者相继在体液免疫之前达高峰,在RV胃肠炎的康复和保护机制中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