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医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亲临非典一线临床工作,认识到中医治疗非典的优势是:中医药早期介入后,退热快,症状明显减轻;可避免激素应用或减少用量,纠正激素的副作用;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可及早阻止或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祛邪扶正辨证而施,恢复期以益气养阴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许多新型疾病被检测出来或出现,虽然可以用西医理论来解释。但是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的性价比较差,如AIDS(艾滋病)。SARS(非典),肿瘤等。如果借用中医理论来辨证施治。可能达到较好的治疗和费用性价比。但是中医治疗具有个体化的特性,辨证施治是因人而异,故其治疗的效果难以有统一标准。除此之外,临床上有所谓的“有证误辨”和“无证可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SARS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对策与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临床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引发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非典综合征36例、一线医务人员26例及非典患者22例,系统地归纳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形式,并以国际流行的心理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提出具体心理干预策略及中医辨证方法。通过进行心理支持及多种灵活的心理治疗干预,以及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促使患者摆脱了心理危机,很快得到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针对当前抗“非典”形势,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疫病的认识,阐明了疫病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疫病的防治应当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在运用中医药防治“非典”方面,应抓住湿热疫毒犯肺的关键病机,把握主症中高热、气喘两关,注意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1 中医在治疗非典中应负有责任1 1 国人的企望和要求 中医应当发挥治疗非典的作用 ,是广大群众的要求。国人受难 ,非典肆虐 ,染及四方 ,造成灾害 ,抗击非典责无旁贷 ,中央领导一再提出中西医结合。1 2 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 历代曾多有温疫流行 ,并随之名医备出 ,明清之际形成温病学派 ,吴又可的《温疫论》 ,内容丰富 ,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均有建树。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各有专论。1 3 近日同行广东省中医院总结的经验十分可贵 笔者作为肺系病专家年初曾应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会诊之时 ,已见其应用中医药治疗非典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医药快递     
世界首个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方案正式出台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日前通过国家鉴定。这标志着世界首个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方案正式出台。据报道,这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以辨病、辨证为治疗原则,既注重传染性疾病的病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医个体化的治疗特征。具体治疗方法可以归纳为“三期两型”,也就是把SARS患者的发病阶段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而“两型”就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与重度两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加拿大用成年干细胞治疗肌营养不良症取得突破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  相似文献   

7.
抗"非典"民族药的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非典”的发病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通用原则,遴选出常用的民族药16味,对其功效及药理进行简述,为民族药治疗“非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典”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 ,一种新的温疫 ,同温病四时肺病一样 ,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在这次与“非典”的斗争中 ,中医温病学作为诊治外感热病的领先学科 ,在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的指导下 ,利用以往温病学诊治肺病证的特色 ,结合“非典”在病因、病机、发病、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及传染流行等方面的特点 ,在辨治“非典”中能够把握该病的本质 ,明确其病理核心 ,掌握其演变规律 ,充分显示出了中医温病学在治疗新的病毒性疾病 ,新的温疫病中的优越性。现就“非典”与温病风温肺病辨治特色简述如下 :1 “非典”与风温肺病辨治…  相似文献   

9.
盛良  项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083-3085,3114
自中医介入非典治疗后,显示了中医防治非典型性肺炎(非典)的独特优势,其表现在:①中医治疗非典病死率,全球平均病死率为11%,台湾27%,香港、新加坡均为17%,中国内地7%,广州中医介入病死率不到4%。(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而西医不良反应多,据目前初步统计,有1/3人患骨坏死,7%~8%患者出现肺纤维化等。③中医治疗费用低,西医治疗1位非典患者平均费用是5万~10万元,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以中医  相似文献   

10.
朱敏 《天津中医药》2003,20(3):15-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静脉滴注清热解毒针剂;中医辨证属风温肺热,治宜轻清宣化;严格掌握激素的应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症处理。[结果]全部病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退热时间2.96d,胸片炎症吸收6.20d,平均住院天数8.86d。[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非典”具有优势,中药可能起着调整机体自身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抑制病毒感染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中医辨证这一关键理论基础提出思考。认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应包括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张维亮  李金田 《河南中医》2011,31(7):697-699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形成直觉认识的"灵感"思维完美结合,形成了病证结合辨证法、排除式辨证法、假设辨证法、定量辨证法、定势辩证法、相似辨证法、体质辨证法等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以来,中医界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目的在于以现代医学客观检测指标诠释中医的证,借以把同病异证定量区别开来,进而过渡到用客观指标辨证。本文对此类研究开展了全面考察,由于开展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研究的辨证标准不规范;研究设计中适应证、参比证、客观检测指标选择、检测指标的微观程度等均存在毋庸置疑的逻辑问题;加之围绕西医疾病辨证所属症状的虚拟性广泛存在,因而导致此项研究实际上已经搁浅。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1):9-12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辨证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辨证标准的建立必须对辨证的基本要素和构成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辨证的依据是医师收集的辨证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和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病史等其他信息。症状包括单一性症状、复合性症状、概括性症状,以及反映症状的相互关系、特点、程度、病程等。这些症状所含的辨证信息和意义是不同的,不等价的。正确分解这些症状,准确界定,对于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是必须的。症状具有辨证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单一的、多维的,或不明显的(潜值),一些具有潜值的症状共同出现时,可以形成具有明显辨证意义的“新值”。辨证主要由辨病邪、辨病性、辨病位等三个要素构成,辨证还要求辨标本缓急、辨病势和辨真伪。  相似文献   

16.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7,27(3):9-13
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证素辨证研究钩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发辨证思维规律,整合诸种辩证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形成三阶双网结构的证素辨证体系.探索出双层频权剪又算法,制定证候辨证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20.
朱文锋教授创立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中医辨证学的重大发展。"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每一证素都有一定的症状、体征等"证候",根据证候,可以辨别证素。明确了证素,便可组合成"证名",因而证素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为使证素辨证的方法与内容广为普及,特将其编成歌诀,使学者如同背诵方歌一样,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