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血管病。SAH起病急、病情重,易发生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蛛网膜粘边。CVS是SAH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根据CVS早期发展迅速,严重广泛,我们通过早期有规律,间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凡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脑实质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归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范畴。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及时诊断、正确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健,我科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0例SAH取得了满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趋于稳定,我们认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娅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89-190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疾病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病死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病死率的2倍.本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SAH70例,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敬初 《临床荟萃》2000,15(9):391-392
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 ,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 ,后者又称自发性 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 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 SAH。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病死率高 ,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15 %左右 [1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SAH患者 2 5 8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配合相关护理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8~1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经CT证实并排除血肿及脑实质出血,通过腰穿反复7次用小容量(10 ml)生理盐水置换出血性脑脊液,并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20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置换术配合积极护理后,80%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值结果显示,第4次置换前脑脊液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与第1次置换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置换前与第4次置换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循环,缓解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等临床症状,减少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1] 。SAH不仅要正确诊治,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也至关重要。2 0 0 0年10月至2 0 0 3年6月我院收治SAH患者2 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所致。主要表现为突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伴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为特征。我科通过对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等,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以剧烈的头痛为主要症状,因此如何治疗头痛是个关键问题.2006-06/2008-05我科采用腰穿后腰大池置管稳压引流法治疗SAH,并配合全程护理,与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创伤性引起称为自发性SAH[1].自发性SAH常会引起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癫痫及脑水肿,正确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自发性SAH患者56例,出现低钠血症19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 4 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8例 )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 ;2 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头痛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时间、CSF压力下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 1 ) ;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 ;无引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起病急骤,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的基本"三联征",若经积极治疗,病情可逐渐好转,但少数病例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再次出血,使病情突然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已有资料表明, SAH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为15.8%[1],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预防再出血是SAH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2005年1~10月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对51例SAH的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与2004年3~12月43例同类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58例原发性SAH患者,排除禁忌证,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头痛缓解时间、脑血管痉挛(CVS)及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头痛缓解情况:5天28例,7天2例,8天5例,10天5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SAH能缓解头痛。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已有报告脑脊液(CSF)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前,脑脊液(CSF)置换法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理想方法之一。它能迅速缓解SAH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有效地降低死亡率。1995-1997年,我科采用CSF置换疗法治疗SAH1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SAH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为34-68岁。其中10例患者虽神志清楚,但头痛剧烈,恶心呕吐明显,血压较高;4例患者神志处于昏迷状态。对病人采用CSF置换疗法,同时采取脱水、止血、尼莫地平等治疗后,12例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痊愈出院,2例…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良好方法之一。我院从1998年3月~2000年2月共行脑脊液置换术9例 ,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9例 ,男5例 ,女4例。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9例 ,在同一时间内随机抽取 ,其中男5例 ,女4例。平均年龄56岁。18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均行头部CT检查确诊 ,而且配合常规方法止血、防脑动脉痉挛等对症治疗。1.2护理及方法1.2.1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病人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及其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行脑脊液置换治疗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疗效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18例经置换后病情加重的患者其出血量大,出血聚集在脑干周围、脑室及脑沟表面形成血块。结论 对于出血量大、出血聚集在脑干周围、脑室及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者,应慎行脑脊液置换。  相似文献   

19.
甄建壮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64-1065
目的:探讨用常规内科治疗配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SAH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31例。好转8例。恶化2例,死亡6例,结论:SAH的预后与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和脑脊液置换术开始的早晚有关,慎重选择病例行脑脊液置换术可改善SAH的症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创伤性引起称为自发性SAH。自发性SAH常会引起低钠血症,可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癫痫及脑水肿,正确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本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自发性SAH患者56例,出现低钠血症19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