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危重症病例构成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特内科陆致玲收集我院1995年1~12月急诊危重症病例818例,占同期所有急诊病例的0.9%(818/88124),试图对当前急诊危重症病例构成的特点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所选818例急诊危重症...  相似文献   

2.
危重症的急救技术是患者生死攸关的救命技术。正确、及时地抢救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在我国对各种危重症救治因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同差异较大。为探讨抢救失败的原因,提高抢救成功率,对279例危重症的急救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1998年1153例急诊危重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1998年全年急诊危重病例1153例,其中男性712例,女性441例,年龄为4~91岁。2 结 果2.1 全年急诊危重病例分类(见表1)2.2 按科别分全年1153例病例中,内科878例,外科225例,骨科32例,妇科5例,儿科11例,五官科1例,传染病1例。2.3 全年危重病人就诊月分布经统计后可知,2、3、6、7、8月为高峰,2、3月以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病为主,6、7、8月以意外事故和中毒为主。表1 急…  相似文献   

4.
236例危重症抢救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强  刘薇  李华 《重庆医学》2002,31(4):F003-F003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急诊室抢救内科危重病2 36例 ,死亡 17例 ,抢救成功率 (92 9% )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 8例 ,女 12 8例。年龄 14~ 89岁 ,平均年龄 4 8 5岁。≥ 6 0岁 80例 (34 3% )。心血管疾病 86例 ,镇静安眠药中毒 4 8例 ,肺部疾病 2 3例 ,消化系统疾病 2 6例 ,糖尿病酸中毒 3例 ,低血糖昏迷 8例 ,青霉素过敏 11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尿毒症、严重高血钾症各 1例等。1 2 死亡 17例。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38~ 84岁 ,平均 6 5岁。≥ 6 0岁 12例 (70 % )。急性心肌梗死 3例 ,年龄 74~ 7…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危重症患者40例,根据不同插管抢救方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方式;观察组实施直视气管插管抢救方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插管平均所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总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839例急诊抢救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病人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及死亡原因分布情况。方法整理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月间839例急诊抢救病例。结杲急诊抢救病例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位居前三位的是创伤、脑血管病、中毒。839例中死亡85例,占10.13%,位于前五位的死亡原因是创伤、院前死亡及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进一步加强急诊抢救,尤其应加强创伤外科救护力量,完善“120”院前急救系统,进行健康意识教育及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和普及全社会公民急救知识及技能是提高急诊病人救治水平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诊抢救6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诊抢救疾病谱亦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急诊科室的建设与提高,特将我院1997~1999年间急诊抢救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642例,男女之比为1∶0.83,年龄6d~96岁,平均年龄46.63岁。其中内科抢救521例,外科抢救121例。 1.2 方法 经统计得出各种疾病的频率,前五位的疾病,时段高峰,月高峰等。 1.3 结果 642例中抢救频率最高的前五位疾病为中毒159例(24.7%);外伤119例(15.5%);脑血  相似文献   

8.
朱旭光  徐辉 《四川医学》1996,17(5):283-285
2053例院内急诊抢救病例分析四川省急救中心(610072)朱旭光,徐辉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城建的迅猛发展,老龄人口比重的逐渐上升,城市综合医院急诊人数亦随之增加,且急症的高发人群,急症谱及其顺位亦有所改变。为利于院内急诊抢救的科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提...  相似文献   

9.
759例急性中毒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中毒患者在我院急诊抢救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本文通过对 759例急性中毒病例综合分析 ,试图为掌握急性中毒病人的群体特点 ,了解其抢救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来源从 1994年 1月~ 1996年 1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进行抢救的 2 34 2位病人中搜集记录完整的 759例急性中毒病例 ,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 1。表 1  759例急性中毒病人占急诊抢救病例构成比年 份抢救病例中毒病例 ( % )1994 734 1682 2 89199574 82 5433 961996860 337 39 19总计 2 34 2 75932 4 11 2 性别与年龄759例中 ,男性 2 75例 ( 36 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猝死的高危因素及急救措施,为预防并抢救猝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男100例,女20例,男女比例5:1;年龄17—85岁,平均54.9岁。既往明确诊断88例(占73.3%),其中心血管疾病60例,肺部疾病9例,脑血管疾病12例,肾功能衰竭3例,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1例,急性胰腺炎1例,消化道出血2例,无任何病史26例(21.3%),无法提供病史6例(5%)。有明确诱因80例,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工作中发病及饮酒后发病;临床诊治过程中意外发病为主。院内猝死42例,其中19例复苏成功,院前猝死78例,复苏成功17例,心肺复苏成功34例,其中心肺脑复苏成功24例。结论男性、中老年人、饮酒、暴饮暴食、合并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是猝死及急危重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院内猝死救治率高,及早实施有效心肺复苏(CPR)对成功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8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20”急诊是急诊临床的重要来源。联网区域的分片实施院前急救是快速医治患者的又一大进步。急诊患者通过“120”这个纽带的桥梁,源源不断输入急诊科。从而达到为专科和ICU病房提供病源的效应。本文总结3年2479例“120”急诊病例,为“120”急救提高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进一步降低急诊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从事急诊急救医护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我院1994~1998年急救中心5年死亡病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海艳 《求医问药》2014,(16):132-132
目的:探究对进行急诊抢救的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10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护理。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平均的抢救时间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49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的成功率为98%。在对照组患者中,有45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的成功率为90%。观察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的抢救时间为33.4分钟,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抢救时间为49.7分钟。观察组患者平均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抢救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急诊抢救的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缩短其抢救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廖祥明 《当代医学》2016,(11):29-30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危重症患者74例,以其中进行直视气管插管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另外37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用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用时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因气管插管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视气管插管可有效提升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并有效缩短插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低急诊病人死亡率的策略。方法 依据性别、年龄、诊断、既往病史、本次发病至就诊时间、来院方式及抵院状况等相关信息,回顾分析了117例急诊死亡病例。结果 急诊前5位死因分别为严重创伤(32.5%)、脑血管意外(20.5%)、心血管意外(17.9%)、猝死(12%)和呼吸系统疾病(9.4%);不同年龄组的死因略有不同;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1lh,平均50min;由急救中心及外院转送来院25例(21.5%),家人、路人等护送92例(78.5%);院前死亡54例,抵院时休克31例,昏迷43例,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13例,严重心律失常19例。结论 若想降低急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必须从院前急救开始;急诊科必须建立和健全手术室,必须具有装备现代化的监护室,必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全科医师队伍,才能适应现代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8.
149例急诊室抢救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诚  王伋  曹建国 《新疆医学》2002,32(4):61-62
急诊室抢救是反映一所医院急救能力高低的重要场所。1999年4月~2002年3月,共有149例病人在我室经抢救无效死亡。笔者对此加以分析,力求找出其内在死亡规律与特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9年4月~2002年3月,我院  相似文献   

19.
677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维  符集伟 《海南医学》1997,(3):179-181
本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677例急诊死亡病例,发现,急诊死亡人数中,到达急诊科死亡人数与争诊科内死亡人数分别为349例,329例,急诊死亡人数占总急诊人次的1.4‰,死亡病例中以21-40岁为高峰年龄组。抵达急诊一小时内死亡者222例,死亡原因中意外事故居第一位,88例,院前猝死后第二位,12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居第三位,66例。  相似文献   

20.
袁宗杰 《中外医疗》2011,30(4):47-47
目的总结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减少死亡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急诊死亡病例51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构成比,比较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的抢救时间。结果不同病因中以外伤占56.86%,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1~6h就诊者占54.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中毒死亡患者抢救时间最长,达(8.89±1.72)h,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就诊时间〉6h者抢救时间最短,为(2.03±0.37)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外伤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毒患者抢救价值最高,缩短就诊时间可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