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2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26.1%,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46.8%,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7.4%)(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有关;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等有关;脑心综合征预后不良的因素:①年龄大;②脑部病变重;③有无重视心脏异常。脑心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应及早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脑心综合征72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比较16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脑卒中部位及类型。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较脑缺血组高,分别为54.9%和31,8%,有显著性差异(P〈0.01);近中线部位(丘脑+基底节+脑干)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脑叶和其它部分患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72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临床治愈率为87.5%。结论掌握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电图改变特点对临床观察、指导用药、病情转归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22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26.5%,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48.3%,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7.2%,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有关,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心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生率为55.3%,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图形,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肌酶的增高,卒中后72h内CCS发生率为85%,急性期综合治疗好转率为95%,死亡率为5%.结论积极心电监测、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患者安全度过CCS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卒中与便秘5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方法 57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I)组23例;腔隙性梗死(LI)组23例;脑出血(ICH)组11例,观察各组便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57.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脑卒中者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 (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 84例急性脑卒中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HS发病率为 2 9.7% ,95 %BHS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 1周内发生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P <0 .0 5 ) ;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 (P <0 .0 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 5 2 % ,5 0 %合并低钾血症和 /或低钠血症。死亡率为 2 9 8% ,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 (14 1% ) (P<0 .0 5 )。结论 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 ,低钾、钠血症等因素有关 ;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36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21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136例并发脑心综合征,发生率64.8%;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卒中及意识障碍卒中发生率高;心脏损害以ST-T段改变、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心功能衰竭最常见。结论 CCS发生率高,对急性脑卒中应监测心肌酶、注意心电图演变、监测心功能;对疑心功能障碍者行中心静脉压、心脏射血分数、心脏B型钠尿肽测定,对及早发现心功能衰竭有益。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与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脑卒中后脑 -心综合征 (Cerebral- cardiac syn-drom e,CCS)的发生率高 ,影响其预后。为进一步探讨急性脑卒中后 CCS的发生率、临床表现、预后、发病机制、预防及其相关因素 ,我们对 4 2 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4 2 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符合下列标准 :(1)完全性卒中 ;(2 ) MRI显示有明确卒中部位和卒中类型 ;(3)入院时有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数天后复查的心电图 ,或入院后有动态心电监护 ;(4)原始心电图正常 (卒中前 2~ 6个月 ) ;(5 )首次卒中 ;(6 )既往无心脏病病史。共 2 87例 ,其中男 183例 ,女 10 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syndrome,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生率为55·3%,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图形,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肌酶的增高,卒中后72h内CCS发生率为85%,急性期综合治疗好转率为95%,死亡率为5%。结论积极心电监测、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患者安全度过CCS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ACI合并CCS患者8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出现ACI无心功能改变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患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T等检查。结果 ACI出现CCS患者中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观察组患者中LDH、AST、CK、CK-MB和c Tn T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85例ACI患者合并CCS患者中死亡52例(61.18%),70例无CCS的ACI患者中死亡15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发生CCS时,常会加重患者病情,并影响预后,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4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脑心综合征(CC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在140例观察的急性卒中患者中,26例脑梗死患者和16例脑出血患者发生CCS.对这些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心电图(ECG)、血清电解质、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CK.MB)的检测.结果 CCS者的Mb和CK-MB水平较无CCS的脑卒中者高;梗死型CCS与出血型CCS患者间的Mb和CK-MB水平及ECG异常例亦有差异;伴或不伴意识障碍的CCS患者的Mb和CK-MB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合并CCS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较不伴CCS者严重,且脑出血者较脑梗死者严重.意识障碍者发生CCS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青年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5例急性青年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0.4%,出血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青年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有关,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可能机制。方法分析5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伴SIRS.病人至少符合2个SIRS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MODS则符合在机体遭受打击24h后连续出现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及各器官功能障碍标准。结果586例急性脑卒中发生SIRS 199例,SIRS的发生率是33,96%,其中76例合并有MODS,MODS的发生率12.97%,病死率42%。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SIRS,并能引起MODS的发生,SIRS死亡者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兄率随SIRS标准的项数增加而增高,有显著性差异(x^2=12.41,P〈0.01),病死率随MODS器官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高,有显著性差异(x^2=35.89,P〈0.01)。受累器官越多,病死半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切了解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观察1年内所有起病7d内人院的脑卒中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I-ISS)中第4项面瘫评分及日本面瘫评分(Japan facial score,jrs)进行面瘫评估,使用拉力测量器测量双侧眼轮匝肌的闭目力量差值。比较中枢性面瘫者伴与不伴闭目乏力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病例914例,中枢性面瘫者伴闭目乏力且头颅MRI显示脑干无病灶者共40例,发生率为4.4%。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者的双眼闭目力量差值随时间延长而递减(F=36.049,P〈0.01),而不伴闭目乏力者双眼闭目力量无差异。伴闭目乏力者的责任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的比例较不伴闭目乏力者高(72.50%郴32.01%,x^2=32.95,P〈0.01)。两组的责任病灶的性质、分布部位、体积、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有双侧病灶的比例均无差异。责任病灶分布在右侧大脑半球、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脑干病变这四项因素作为Cox回归的协变量,对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的持续时间均无影响。结论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的发生率达4.4%,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右侧大脑半球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心综合征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可能导致脑干、下丘脑等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受损,临床症状或心电图出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内膜下出血、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还可能伴随心肌酶谱升高的体征~([1])。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位置以及病情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CVS合并CC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强选型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诊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微出血与脑卒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脑卒中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卒中患者83例,分为脑缺血组(43例)和脑出血组(40例),以同期住院的50岁以上非脑卒中患者设立对照组(32例)。采用T2加权梯度回波MRI观察各病例脑微出血、卒中病灶、腔隙性梗塞以及白质疏松情况,同时记录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以及阿司匹林使用史。结果微出血在缺血组和出血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4.9%、75.0%,对照组9.4%。各组微出血均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微出血与高血压、卒中病史相关(P〈0.01),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使用阿司匹林无关(P〉0.05)。微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梗塞、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相关(P〈0.01)..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同侧或对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组微出血在卒中病灶区域的分布率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微出血与脑卒中.特别是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对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的心脏伴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变化与转归情况,探讨其对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17家二级、三级医院中,连续收集发病48h内入院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既往心脑血管病史、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Classification,OCSP)分型和TOAST(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第7天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检查。选取出院当天和发病第(90±2)天这两个时间点,分别予以改良Rankin’s评分(mRS),作为评估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指标。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99例(72.8%)存在心电图异常,90例(81.8%)出现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改变。(2)近期预后不良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远远高于预后正常患者(82.0% vs 65.3%,P=0.030);其中入院时心电图的异常在近期预后不良和良好的两组患者中的比例显著不同(74.2% vs 48.1%,OR=2.451,P=0.002),但在远期预后中没有统计学差异。(3)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在近期预后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在远期预后中,预后不良患者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异常率远高于预后良好患者(90.2% vs 67.1%,OR=4.628,P=0.005),以入院时差异为显著。(4)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性表现为主,而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为显著。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发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及心肌标志物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异常,尤其是在急性脑梗死48h内出现的异常均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脏功能紊乱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6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机理及诊治原则。方法对104例急性脑卒中患入院后作心电图、心肌酶谱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心电图改变占64.42%,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为明显,预后更差。结论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脑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痛变及动力学变化等有关。应时急性脑卒中加强心脏监护,积极诊治神经源性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8例进展性脑卒中伴高血压者43例,其中35例收缩压〈150mmHg(20kPa),舒张压〉90mmHg(12kPa),脉压〉30mmHg(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者3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43例,其中软斑21例,溃疡斑21例,硬斑1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研究对防治进展性脑卒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