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色田鼠危害,日食量及药物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属古北界特有种,狭域性分布种类。国内主要分布在内蒙东部、河北、山西、陕西及安徽、江苏北部少数地区。近年来,该鼠在山西中部及河南豫西等地危害果园、农田,已引起各地注意。为了解该鼠对农、林业的危害程度,探索地理分布,给药物毒杀提供依据,我们在河南省灵宝县园艺场开展密度、日食量调查,并进行药物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布氏田鼠种群动态预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年际动态和季节动态作了初步分析,并根据雌鼠怀孕率、雌鼠亚成比和性比三项种群特征,提出预测布氏田鼠种群动态的三个短期(2~4个月)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的生活史特征证明,在划分田鼠亚科鼠类年龄组时,考虑生理学年龄十分必要。运用胴体重分布区分出越冬田鼠与当年生田鼠颇为重要,但应用形态学或时间学年龄指标来划分年龄组似无必要。作者认为,刘于当年生田鼠,只需划分为性成熟和性不成熟两组即可。  相似文献   

4.
贵池市升金湖东方田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境内东方田鼠的调查,1974年以前,主要集中在贵池市东南湖。由于围垦,东南湖的生境改变,东方田鼠也随之消失,在此后的鼠类调查中,未再发现。1995年11月在贵池市唐田乡的升金湖处再次发现东方田鼠的存在,证实了东方田鼠在我省境内并未绝迹。  相似文献   

5.
布氏田鼠综合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防制布氏田鼠是一项复杂的牧业生态工程。退化草原是布氏田鼠生存的最适宜环境,已经退化的草原应在短期内禁牧,或采用围栏、补播、浅耕翻等措施,使草原尽快恢复生产力,造成不适宜布氏田鼠栖息的环境;平时应对主要害鼠种群数量和群落演替情况进行监测,为防制提供依据;一旦发生鼠害,及时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并保护和招引鼠类天敌,禁止对天敌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布氏田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比较SPF级布氏田鼠(specific pathogen-free,SPF)和野生布氏田鼠血液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4月龄SPF级布氏田鼠和野生布氏田鼠各16只,雌雄各半,测定12项血液学指标。结果:实验室开放环境饲养的野生布氏田鼠血红蛋白指标低于SPF级布氏田鼠,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数高于SPF级布氏田鼠。部分血液学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较大。结论:普通开放条件下饲养的野外捕获的布氏田鼠与SPF级布氏田鼠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微生物控制能影响动物的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日食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年龄和性别布氏田鼠的日食量。方法参照《动物生态学原理》用布氏田鼠喜食植物喂养24h后,计算供食量与残渣的差值。结果(1)布氏田鼠平均日食量(干重)为(9.9361±0.2383)g。成体组平均日食量略高于亚成体组和老体组,且不同年龄组田鼠日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亚成体组平均日食指数较高。(2)3个年龄组中不同性别平均日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性别对布氏田鼠取食无显著影响。(3)亚成体布氏田鼠体重与日食量呈正相关性,y=0.2882w+2.099(R^2=0.8191);老体鼠体重与日食量呈负相关,y=0.1565w+19.034(R^2=0.5652),成体鼠体重与日食量无显著相关。结论不同年龄组体重与日食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如果根据体重来估算布氏田鼠的危害,必须先掌握该季节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相应的种群密度,且还应考虑季节性特点和繁殖期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鼠疫菌是典型的异养菌 ,不同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表现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为了查明四川省石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青海田鼠鼠疫菌的营养特性 ,我们对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做了营养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实验菌株来源于四川省石渠县俄多玛乡青海田鼠鼠疫菌 19株 ,内蒙古阿巴嘎旗布氏田鼠、长爪沙鼠鼠疫菌各 1株 ,青海省共和县、称多县、都兰县喜玛拉雅旱獭 ,腹窦纤蚤鼠疫菌 3株、鼠疫菌141、EV和假结核菌 0 5各 1株 (表 1)。1 2 最小培养基 选用Lawton配方[3 ] ,氨基酸浓度 (mg/l)为DL -苏氨酸 6…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布氏田鼠雌、雄性肥满度间无显著性差异;越冬鼠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当年生鼠。季节变化趋势:越冬鼠肥满度存季较高,夏季降低;当年生鼠春季较高,夏季降低,秋季又增火,这种趋势反映了布氏田鼠的能量分配对策。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布氏田鼠肥满度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表示啮齿类身体状况的肥满度,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布氏田鼠的血生化指标,比较布氏田鼠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free,SPF)封闭群和实验室驯育野生种群之间该指标的差异。方法:分别测定4月龄野生布氏田鼠和SPF级封闭群内布氏田鼠的25项血生化指标,每个种群各抽样16只个体,雌雄各半。结果:实验室开放环境饲养的野生布氏田鼠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值均显著高于SPF级布氏田鼠,部分血生化指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布氏田鼠体内外的微生物控制状况影响该动物的血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东方田鼠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探讨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1996年3~6月对野生及室内饲养繁殖的第二代东方田鼠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方田鼠的核型公式为k=2n=2x=52=6m+4sm+4st+36T+XY(m,T),NF=63.与国外报道的结果k=2n=2x=52=12(M+SM)+38(A)+XY(A,A)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常染色体的地理性多态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的传播媒介,给今后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9-2005年间河北省康保和沽源牧场的鼠疫监测资料进行统计。采用夹日法捕获布氏田鼠,单只装袋,带回实验室收集其鼠体寄生蚤;人工挖掘布氏田鼠洞,将其巢垫物及巢内表层浮土单独装入鼠口袋,置熏鼠桶熏死成虫后,收集巢蚤,鉴定布氏田鼠寄生蚤和巢蚤的种类及构成。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3科9属15种,二齿新蚤是布氏田鼠的主要寄生蚤,其次为光亮额蚤等似亚种、宽圆纤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结论 河北省有8种蚤是我国可以自然感染鼠疫菌的蚤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趋势.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 2000-2008年每个年度均发生青海田鼠鼠疫流行;鼠平均密度312.41只/ha;青海田鼠体染蚤率42.57%.蚤指数0.88.青海田鼠巢蚤指数55.89;发现染疫动物6种,包括青海田鼠、牧犬、沙狐、家猫、藏系绵羊和长尾仓鼠,其中活体青海田鼠检菌率0.32%,自毙青海田鼠检菌率22.99%;血清学阳检率6.70%.发现蚤类4科11属19种,其中染疫媒介3种,蚤类检菌率0.054%,包括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东方田鼠血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属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在洞庭湖区是一种常见的优势野生鼠,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特性[1,2]。为了将东方田鼠培养成标准化实验动物,揭示其正常生理生化值指标,1997年12月和1998年5月,我们先后两次...  相似文献   

15.
布氏田鼠(田鼠)和达乌尔黄鼠(黄鼠)的肾脏指数即相对髓质厚度(RMT)分别为7.38±0.48,5.67±0.56。为消除两种鼠平均体重差异显著所造成的影响,对RMT进行调整,田鼠和黄鼠的RMT/BM~(-0.181)分别为3.65±0.42和2.23±0.18,说明前者比后者肾脏浓缩尿能力强。但黄鼠地理分布区大于田鼠,即黄鼠可分布到干早荒漠草原,田鼠则局限于典型干草原区。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冬眠使黄鼠逃避了水荒的胁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适合于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时的最小抽样样方面积.方法选用不同地点、不同生境和不同样方,采用铁铲、铁锹等工具堵鼠洞,次日对盗开洞逐一布放鼠夹,每隔2小时观察捕鼠情况,连续观察24小时.结果不同地点、不同生境与不同样方面积之间无显著差异(前者F=0.962,P=0.386,后者F=2.081,P=0.310),6种样方之间存在总体差异(F=5.969,P《0.005).结论当鼠密度大于100只/hm2时,样方20×20m2或者说大于400m2以上调查面积.均可作为青海田鼠抽样样方的调查面积.  相似文献   

17.
几种抗凝血杀鼠剂对东方田鼠的毒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寻求适合东方田鼠的防控技术,应用5种抗凝血杀鼠剂对该鼠进行毒杀试验。方法试鼠全部捕自洞庭湖湖滩,将捕获的东方田鼠随机分组,每种杀鼠剂处理组分别供给5、10、20、40、60g毒饵。结果敌鼠钠盐、特杀鼠2号、杀鼠迷、溴敌隆、溴鼠灵5种抗凝血杀鼠剂对东方田鼠的致死高峰期在2-6d,对东方田鼠的毒杀率达80%以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鼠剂均可作为防治东方田鼠的药剂,尤以特杀鼠2号和溴鼠灵为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0-2004年青海田鼠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2000-2004年5个年度均有青海田鼠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5种,除青海田鼠外,还有牧犬、沙狐、家猫和藏系绵羊,染疫媒介5种。结论 青海田鼠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BABL/C小鼠和本实验室培养的封闭群布氏田鼠的增强呼气间歇,分析两者之间的气道反应性差别。方法:利用EMKA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清醒无创状态下4周龄~6周龄BABL/C小鼠和布氏田鼠的各项呼吸生理参数,使布氏田鼠和小鼠吸入0.494 g/L~30 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指标。结果: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气道反应性的比较分析,发现布氏田鼠的气道高反应性(AHR)在Mch的刺激下比BABL/C小鼠明显。在3.75 g/L Mch的刺激下,布氏田鼠的Penh值明显高于BABL/C小鼠。结论:Penh指标可以成功检测BABL/C小鼠和本实验室培养的封闭群布氏田鼠的高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棉酚对雄性布氏田鼠的不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室内条件下棉酚对布氏田鼠的不育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定量灌胃法测定该药对试鼠精子品质及睾丸、附睾组织的作用。结果棉酚可对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造成损害,并损伤睾丸组织。剂量在20~100mg/kg时,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明显下降;高于20ms/ks的剂量导致精子密度下降、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剂量高于60mg/kg对布氏田鼠有致死作用。结论20~100mg,kg剂量的棉酚对雄性布氏田鼠有明显的抗生育效果,且高剂量的棉酚对布氏田鼠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