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V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67例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按不同发病时间分组(1~7、8~15、>15天)行高刺激率(51次/秒)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1~7天组的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8~15天组及>15天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且异常率亦明显增高,1~7、8~15、>15天组异常率分别为88.46%、76.19%及25.0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本研究表明:VBTIV末次发作后1~7天为高刺激率ABR测试的最佳时间,在此期间测试有效高的异常率,可为VBTIV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高刺激率(51次/s)ABR测试67例不同发病时间(1~72天)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病人,以ABR51-11次/s各波潜伏期与波间期差作为分析参数来探讨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天)与高刺激率ABR波潜伏期(m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VBTIV发病后不同时间与高刺激率ABR51-11次/sⅤ波、Ⅰ—Ⅴ间期、Ⅲ—Ⅴ间期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51、—0.45,相关系数的t检验,P<0.01),其测试时间越早,脑缺血程度越重,波潜伏期延长越明显,证实高刺激率ABR测试可用于VBTIV的动态监测和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transientischemicvertigo,VBTIV)患者ABR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对24例(48耳)临床诊断VBTIV患者及12例(24耳)其他眩晕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VBTIV组ABR异常率为58.3%,TCD异常率为54.2%,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眩晕组ABR异常率为8.3%,TCD异常率为45.8%,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BTIV组ABR及TCD皆为异常者为19/48,皆为正常者为13/48,两者占66.7%;其他眩晕组两者皆异常者为0,皆正常者为11/24,占45.8%。根据临床征象,结合高刺激率ABR及TCD的测试结果可能提高对VBTIV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瞎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煎剂30天,临床总效率达86.7%,其中愈显率占46.7%;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该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功效。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煎剂30天,临床总效率达86.7%,其中愈显率占46.7%;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该方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综述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TIA)的概念、分型与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掌握的献资料概括地介绍与分析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客观诊断VBTIA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领域之进展;总结了ABR测试诊断VBTIA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龄鸡听性脑干反应的表现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短声刺激引导的不同龄鸡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发现鸡出生3天与15天及45天的成年鸡的听功能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鸡的听功能在其出生后尚有一段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短音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与纯音听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健康青年人20耳分别采用短声及0.5k,1k,2k,4kHz短音测试ABR反应阈及潜伏期,并与其主观听阈及纯音阈作比较。发现短声,短音2k,4kHz反应阈与主观听阈非常接近,亦与纯音2k,4kHz的听阈均值接近,表明短声主要反映听阈2k-4kHz频率范围。刺激声包络上升时间与Ⅲ,Ⅴ波的潜伏期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V波显著。结果表明,短音刺激记录ABR具有频率特性,与纯音听阈测试及短音主观听阈有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常成年CBA、C57BL、昆明系和129系四种品系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分析其ABR反应阈和潜伏期,得到正常值范围,标准化测试流程,为小鼠的听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6周龄正常CBA、C57BL、昆明系和129系四种品系小鼠各20只(20耳),完全麻醉后,进行短声(click)和短纯音(tone burst,tb) ABR测试,观察四种品系小鼠ABR各波的引出率,记录引出率最高的波反应阈值及各波潜伏期.结果 ①在80 dB SPL强度下,CBA、C57BL、昆明系和129系四种品系小鼠ABR各波引出率均为100%,CBA小鼠ABR波形分化最好;在30 dB SPL强度下,除129小鼠外,其余3种小鼠波Ⅱ引出率最高,129小鼠在阈值附近50 dB SPL强度下也是波Ⅱ引出率最高;129小鼠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四种品系小鼠的短纯音听觉敏感频率为8、12、16 kHz,其中对12 kHz的短纯音最敏感;③麻醉情况下,ABR各波潜伏期随着测试时间延长而延长,尤其波Ⅲ以后各波潜伏期延长更明显.80 dB SPL强度下CBA、C57BL、昆明系、129系四种小鼠ABR波形在波工前均可分化出SP(summating potential,SP)波,引出率分别为100%、90%、80%、50%,相同刺激条件下,SP波出现率高的小鼠其ABR反应阈相对较低.结论 麻醉状态下,CBA、C57BL、昆明系和129系四种品系小鼠短声及短纯音ABR波Ⅱ引出率最高,故以波Ⅱ刚刚出现的刺激声强度确定为反应阈值;C57BL、昆明系和129系三种品系小鼠的ABR结果均没有CBA小鼠稳定,四种品系小鼠中CBA小鼠更适合用来建立听觉功能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SP波可间接反映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短声骨导听性脑干反应(bone conduction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es,BC-ABR)的阈值、潜伏期及其与气导听性脑干反应(air conduction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es,AC-ABR)的关系,为BC-ABR在婴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例听力正常婴儿按月龄分为两组:A组婴儿<6月,共10例20耳;B组婴儿≥6月,共10例20耳。分别进行短声AC、BC-ABR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BC-ABR波形与AC-ABR波形相似,BC-ABR波V潜伏期为7.45±0.35ms,反应阈为7.50±4.24d B n HL,反应阈的第95百分位数为15.00d B nHL。2不同性别、不同耳别间BC-ABR波V阈值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B组BC-ABR波V潜伏期分别为7.48±0.37ms和7.42±0.3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V阈值分别为8.00±4.70d B nHL和7.00±3.77d 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BC-ABR阈值的差值分别为9.75±4.44d B nHL和9.25±2.94d 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AC-ABR波V阈值为17.00±2.95d B nHL,明显高于BC-ABR波V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BR与BC-ABR阈值的差值为9.50±3.72d B n HL,第95百分位数为15.00d Bn HL。结论 BC-ABR波形特点与AC-ABR极为相似;婴儿BC-ABR阈值的正常值可采用统一的参考标准;本研究为婴儿听力的早期评估和干预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椎工动脉和脑干腹侧面相关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20具成人头颅标本,模拟经斜歧人路进行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斜坡人路可充分显路椎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而对基底动脉末端分支和中脑的显露,必须上抬垂体。右侧6例脊髓前动脉缺失(30%)。结论 经斜坡人路可以充分业露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儿童chirp声与click声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方法选择97例(194耳)听力正常儿童,分别采用 CE-chirp 和 click 刺激声进行 ABR 检测,比较两种 ABR 波形辨认率,波Ⅲ、V 潜伏期,波 V反应阈及不同刺激声强度下波 V 的振幅及检测时间。结果chirp-ABR 波Ⅰ辨认率(36%)明显低于 click-ABR (100%),chirp-ABR 与 click-ABR 波 V 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80 dB nHL 时, chirp-ABR 波Ⅲ、V 潜伏期比 click-ABR 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刺激声 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较 click-ABR 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分别为80、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 较 click-ABR 检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click-ABR 相比,chirp-ABR 的反应幅度高,潜伏期短,检测时间短,用于儿童听力检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听性脑干反应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理论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对听性脑干反应现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其神经发源的研究现状及自动筛查技术的应用现状,认为自波Ⅱ以上各波的神经发源不清楚,受研究手段的限制,有关研究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自动筛查技术尚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检测技术。章同时对其频率特异性、骨导测试技术等理论及听性脑干反应在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脑死亡的诊断、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对听功能的监测等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