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慢血清病大鼠系膜增生性模型,HE染色观察肾小球系膜增生,TUNEL法检测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系膜区Bcl-2、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必宁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 (P<0.01), Bcl-2表达减弱(P<0.01),Fas表达增强 (P<0.01).结论:肾必宁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Fas基因的表达,诱导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可能是肾必宁颗粒剂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基质中等程度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正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类型,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存在多种发病机制,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着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指以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肾小球疾病的总称。1961年Jnennings首次提出系膜增生的问题。1970年Churg等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报道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病变。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SD大鼠BSA隔日灌胃、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ip)组;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第8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和TUNEL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升高;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系膜区可见基质弥漫增生伴系膜细胞增殖; TUNEL染色提示未见凋亡的系膜细胞。去甲斑蝥素0. 15mg/kg、0. 30mg/kg干预后,肾炎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Scr、BUN均显著降低,且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降低更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系膜基质增生程度、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亦显著降低;系膜区缩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情况均明显减轻;系膜细胞的凋亡指数AI随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组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常规均无差异。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尿蛋白,抑制系膜增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逆转肾炎大鼠并发的急性肾损伤,且无肝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殖、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免疫复合物IgA在系膜区的沉积和系膜的增生,TGF-β1是目前发现最重要的致细胞增生和致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效应的发挥与Smad蛋白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病理上表现以光镜下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1],约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穿刺病例24.7%~30.3%[2]。根据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两种类型。现将中医治疗系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肾小球系膜病理损害的中医病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敏  王丽英  丁樱  谢春光 《陕西中医》2004,25(12):1121-1122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 ,不仅见于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也是多种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时的一种非特异性改变。临床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 ,发病率高 ,据统计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我国成人肾活检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肾饮拮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性腺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饮组、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合用组.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和益肾饮灌胃;观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性激素睾酮及睾丸病理学变化.结果:益肾饮和雷公藤多苷及其合用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雷公藤多苷组睾丸脏器指数降低,病理改变明显;益肾饮与雷公藤多苷合用组性腺损害不明显.结论:益肾饮能够明显减轻雷公藤多苷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雄性大鼠的性腺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总结核转录因子-κB与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关系及中药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的相关文献,探究核转录因子-κB与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关系及中药调控机制。结果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核转录因子,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密切相关。中药可调控系膜增生性肾病中NF-κB/Ik B的表达,延缓肾脏的损伤。结论核转录因子-κB通过上调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表达诱发炎性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中药可减轻系膜区的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这类中药多具有清热、益气、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中药肾疏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综合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尾静脉注射 ,口服牛血清白蛋白 ,定期注射弗氏佐剂 ,复制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 ,观察肾疏宁对其生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结果 :肾疏宁能明显减少蛋白尿 ,改善肾功能 ,减轻肾小球损伤 ,促进肾脏组织损伤的修复。结论 :肾疏宁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作用机理 ,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宁血益肾颗粒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表达的影响 ,以阐明其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有效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利用该药治疗以系膜增生为核心病理环节的多种肾脏疾病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研究 ,用不同剂量的宁血益肾颗粒刺激 4~ 6代系膜细胞 16小时 ,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 ;TUNEL法定量观察凋亡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的表达。结果 :加入宁血益肾颗粒 16小时后 ,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 ,诸如细胞内深棕色颗粒形成、核固缩、碎裂等 ;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血尿停各组bax、bcl- 2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观察其对凋亡、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为中医治疗以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多种肾脏疾病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结论 :宁血益肾颗粒可能通过调控bax和bcl- 2基因表达诱导系膜细胞凋亡 ,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过程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迷迭香酸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以PDGF刺激系膜增生及迷迭香酸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组、增生组、单纯迷迭香酸组和迷迭香酸干预组。利用分光法分别测定培养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在培养的促有丝分裂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中MDA含量升高,SOD减少;迷迭香酸的干预能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产生。结论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参与了系膜细胞的增生,而迷迭香酸则能抑制系膜细胞的上述改变,具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中药芪芎健肾颗粒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芪芎健肾颗粒低剂量组、芪芎健肾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降低尿蛋白(pro)、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结论】芪芎健肾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思路与方法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alonephritisMsPGN)是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基质中等程度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正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类型。1961年Jnennings首次提出系膜增生的问题。四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MsPGN病因多样,临床涉及范围广,是肾小球疾患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肾饮联合雷公藤多甙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模型B组、雷公藤多甙C组、益肾饮D组、雷公藤多甙和益肾饮合用E组。B、C、D、E组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并以相应药物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制备成功后,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血清TC、TG、LDL-C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D、E组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均减轻,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B组下降,且E组更为明显。结论益肾饮联合雷公藤多甙能有效地纠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系膜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7.
肾疏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验证中药肾疏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综合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尾静脉注射,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定期注射弗氏佐剂,复制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观察肾疏宁对其生化、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结果:肾疏宁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肾小球损伤,促进肾脏组织损伤的修复。结论:肾疏宁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系膜基质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分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作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并应用大黄<庶虫>虫丸进行干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空白组作阴性对照,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留取各组第4、8、12周末24h尿样标本测定尿蛋白含量.第12周末,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系膜基质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Ⅳ(CoLⅣ)含量.结果:大黄<庶,虫>虫丸可降低阿霉素肾硬化大鼠尿白含量,抑制FN、CoLⅣ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中的积聚.结论:大黄<庶虫>虫丸防治肾小球硬化进展的机制与其减少蛋白尿,抑制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扩张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是各种增生性肾小球疾病的共同特征,研究表明,不少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肾小球疾病的发病,尤其在增生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类型转变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系膜病变的病理过程是防治肾小球肾炎的重要途径。六味地黄汤治疗增生性肾炎是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必宁颗粒对慢血清病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Fas/FasL的影响.方法:按文献方法建立慢血清病大鼠MsPGN模型,HE观察肾小球系膜增殖,TUNEL法检测系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系膜区PCNA及Fas、FasL的表达.结果:肾必宁可促进Fas的表达,系膜细胞凋亡率增加,PCNA的表达下降,病理损害减轻,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必宁可能通过调控Fas/FasL的表达而诱导系膜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系膜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