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相关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6例,检测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2~3 d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根据是否患有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将患者分为CIN组(198例)和非CIN组(828例),比较两组基线、急性心肌梗死及PCI治疗的特征数据,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因素与CIN的相关性。结果 1026例患者中CIN的发生率为19.30%(19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浆Hcy浓度与CIN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1.55,95%CI:1.39~1.65,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当Hcy≥16μmol/L时,判断CIN的灵敏度为0.632,特异性为0.732,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为0.709~0.769。结论高浓度的外周血Hcy可预测PCI治疗后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8例,记录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差异。结果非CIN组和CIN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利尿药用药、他汀类药物用药、收缩压、舒张压、术前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血小板、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Killip分级、造影剂用量、术前NT-pro 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CIN为应变量,将赋值的自变量引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LVEF43%、造影剂用量≥148 ml、NT-pro BNP≥874 pg/ml是影响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 BNP预测CIN的灵敏度为74.51%,特异性为82.77%,符合度为81.45%,最佳截断值为874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结论 NT-pro 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CIN的发生率有相关性,对CIN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同定义的对比剂肾病对于肾功能相对正常(eGFR≥60ml/min/1.73m2)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危险因素、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功能相对正常的ACS患者232例。依据对比剂肾病定义分为CIN25%组(PCI术后血清肌酐增加≥25%)和CIN0.5组(PCI术后血清肌酐绝对值增加≥0.5mg/dl)组,计算所有患者的eGFR值、GRACE积分及Mehran积分,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CIN和住院不良事件(再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死亡)的风险。结果:CIN25%组和CIN0.5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5.6%,GRACE积分140是CIN25%组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2,95%CI 2.39~11.36,P=0.001),CIN0.5组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4,95%CI1.42~16.54,P=0.012)。结论:肾功能相对正常的ACS患者合并GRACE积分高时PCI术前及术后应予以充分的预防CIN措施,当术后肌酐绝对值升高≥0.5mg/dl是应警惕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41例,均采用碘海醇为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事件。结果141例患者中,24例发生CIN,发病率为17.02%。CIN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患者比例和对比剂使用量显著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主要不良事件[心肺复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快速心房颤动;高度传导阻滞需要临时起博;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心源性休克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C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后CIN发病率较高,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会增加患者住期间的不良事件和病死率,应基于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CI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几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年间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接受PCI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参考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统计PCI术后2周内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急性脑梗死组和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剖析PCI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病人出现急性脑梗死危险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后低血压、Killip分级≥Ⅱ级、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结论患者的年龄、Killip分级≥Ⅱ级、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术后低血压等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PCI术前筛选脑梗高危患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记录其治疗经过和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18例患者中发生CIN(CIN组)28例(23.7%)。CIN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CIN组(均P<0.05),而肌酸激酶(CK)峰值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住院时间比非CIN组长(P<0.01),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VEF3000U/L与CIN的发生有关。结论: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要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43例,入院后24 h内抽血测定GDF-15浓度,并根据介入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比较两组GDF-15表达水平的差异,评估GDF-15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44例,平均年龄67.00±13.04岁,血流正常组(对照组)199例,平均年龄65.54±12.98岁。无复流组患者GDF-15浓度高于血流正常组患者(1073.43±364.38 ng/L比714.10±340.98 ng/L,P0.001)。GDF-15预测无复流现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为0.766~0.89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GDF-15(OR:1.003,95%CI:1.001~1.004,P0.001)和女性(OR:2.996,95%CI:1.358~6.610,P=0.007)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F-15和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按NT-proBNP水平的四分位分为4组:Q1组75例(NT-proBNP<450ng/L)、Q2组75例(NT-proBNP 450~900ng/L)、Q3组75例(NT-proBNP 901~1800ng/L)、Q4组75例(NT-proBNP>1800ng/L)。PCI手术前后分别测NT-proBNP等。采用ROC曲线及logistic分析NT-proBNP与CIN的关系。结果Q1、Q2、Q3及Q4组发生CIN分别为3例(4.0%)、8例(10.7%)、12例(16.0%)和19例(25.3%),4组CI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vs 4.0%vs 6.7%vs 14.7%,P=0.000)。NT-proBNP预测CIN的ROC曲线下面积0.701,其界值为1277.5ng/L时,预测CIN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62.8%;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NT-proBNP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95%CI:1.2~6.4,P=0.008)。结论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与老年冠心病行PCI后CIN密切相关,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在预防老年(年龄≥60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急诊PCI)后造影剂相关肾病(CIN)的作用。方法:将2009-09-2011-03住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组患者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入院后即刻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急诊PCI术后3d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入院后即刻及急诊PCI术后3d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造影后24、72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术后72h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UN及Scr增加值和增加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Ccr下降值和下降比率以及CIN的发生率(13.95%∶33.33%)亦明显低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对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患者84例,包括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9例非冠心病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GDF-15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血浆GDF-15水平高于非冠心病对照者(852.53±502.06 ng/L比652.87±370.29 ng/L,P=0.04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具有相关性(r=0.330,P =0.002).在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短期随访中,出现心血管事件组入院时GDF-15水平为1266.65±504.71 ng/L,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为718.54±428.05 ng/L,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结论 GDF-15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GDF-15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DF-15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择期行PCI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简称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刻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钙,随后40 mg/d,术前均给予水化治疗。序贯治疗组术前6 h内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术前未追加阿托伐他汀钙。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48 h测定并比较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 Scr和Ccr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序贯治疗组术后24 h、48 h Scr和Ccr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24 h Scr和Ccr无明显变化,术后48 h Scr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24 h比较,两组术后48 h Scr明显上升,Ccr明显下降(P=0.00)。所有CIN患者术后7~10天Scr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比15%,P=0.585)。结论对于术前已使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调脂方案患者,围手术期再次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治疗并不能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并干预CIN高危患者对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CI的ACS患者482例,根据PCI后CIN发生情况分为CIN组(n=52)和非CIN组(n=430),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分为Q1组(≤39.5 g/L,n=120)、Q2组(39.6~42.7 g/L,n=121)、Q3组(42.8~45.3 g/L,n=120)和Q4组(>45.3 g/L,n=121)。比较非CIN组和CIN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剂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PCI后CIN发生率;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ACS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1)非CIN组和CIN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AMI发生率、使用利尿剂者所占比例、使用低分子肝素者所占比例及对比剂用量高于非CIN组(P<0.05)。(2)非CIN组和CIN组患者术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eGFR低于非CIN组,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术后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胱抑素C高于非CIN组(P<0.05)。(3)Q3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Q4组患者PCI后CIN发生率低于Q1组和Q2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765,95%CI(0.700,0.837)〕、血红蛋白〔OR=0.981,95%CI(0.967,0.996)〕、PLR〔OR=1.005,95%CI(1.001,1.010)〕是ACS患者PCI后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ROC曲线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751,0.826)〕,最佳截断值为40.8 g/L,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70.2%。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ACS患者PCI后CIN的影响因素,且对PCI后CIN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CIN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1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年龄≥65岁),选择同期无糖尿病的145例老年PCI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脑钠尿肽、射血分数、25-羟维生素D、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白蛋白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34例老年糖尿病PCI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17例,发生率为12.6%,无糖尿病的145例老年PCI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13例,发生率8.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性别、围手术期用药中ACEI/AR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前BNP、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于非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对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行Lo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25-羟维生素D进入回归方程,为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病风险(OR=3.403,95%CI:1.353~6.845,P=0.007),25-羟维生素D降低使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0.485,95%CI:0.282~0.833,P=0.009)。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升高、25-羟维生素D下降使老年糖尿病合并ACS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CI治疗的22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存在心血管不良事件者组成A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组成B组。记录其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29例患者中,13.54%患者在PCI术后发生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3例(9.68%),死亡11例(35.48%),脑血管意外事件3例(9.68%),急性心肌梗死+死亡6例(19.35%),脑血管意外事件+死亡1例(3.23%),急性心肌梗死+紧急PCI+死亡7例(22.5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吸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高血压史、PCI治疗史、高血脂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周围血管疾病史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史、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史占比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血红蛋白(HGB)、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与植入支架数≥3枚占比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史、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与植入支架数≥3枚为影响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肾功能不全、植入支架数≥3枚等均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术前血糖水平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745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天肾功能,了解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血糖水平对CIN发生率的影响。结果745例患者中,男性530例,女性215例,发生CIN共156例,发病率为20.9%;CIN组中年龄、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再灌注时间方面,同t~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hs.CRP、LVEF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水平采取四分法,显示和CIN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结论术前的血糖水平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IN的发生密切相关,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36例,根据CIN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IN组45例和非CIN组29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产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糖尿病、原有肾功能不全、急诊PCI、LVEF〈40%、3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服用二甲双胍、造影剂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原有肾功能不全、高龄、急诊PCI和服用二甲双胍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CIN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具备CIN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在术前积极做好评估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方法 60例急性STEMI老年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冠脉内注入100 U/kg普通肝素。实验组采用即刻PCI,对照组采用延迟PCI。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2次/d。观察两组植入支架情况、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心肌呈色(MBG)3级、远端栓塞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植入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I 3级、MBG 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远端栓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行PCI能够提高急性STEMI的治疗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将心脏功能参数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成武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127例作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PCI造影术后24 h内采用床旁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心脏功能参数对CIN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纳入的127例接受PCI造影术的STEMI患者中,有17例术后发生CIN,发生率为13.4%。与没有发生CIN的患者相比,CIN患者中造影剂使用体积≥400 mL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多,并且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和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IN发生与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速度(E′)、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E′与CIN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E/E′15对检测CIN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80%,曲线下面积为0.871。结论 E/E′15是STEMI患者PCI治疗后CIN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骨膜蛋白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年AMI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肌红蛋白、GDF-15、骨膜蛋白、左心室重构系数(LVRI)等指标。按照患者意愿将受试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常规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肌红蛋白、GDF-15、骨膜蛋白、LVRI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等发生率。分析GDF-15、骨膜蛋白与LVRI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肌红蛋白、GDF-15、骨膜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LVRI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组GDF-15水平高于非高血压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F-15(r=-0.882,P0.001)、骨膜蛋白(r=-0.821,P0.001)与LVRI呈负相关。不同治疗方法相比,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死亡、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等的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入院后死亡患者入院时GDF-15、骨膜蛋白水平高于存活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95%CI 0.909~1.000,P0.001)。骨膜蛋白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 0.860~0.988,P0.001)。结论 GDF-15、骨膜蛋白及高血压因素与青年AMI的预后明显相关,GDF-15、骨膜蛋白水平越高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胱抑素C(Cys-C)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1例住院行P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IN分为2组,CIN组48例,NCIN组253例,测定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