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4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20 mg/kg)、丁苯酞中剂量组(40 mg/kg)、丁苯酞高剂量组(80 mg/kg)。模型组和丁苯酞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同样手术操作但不进行线栓。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脑水肿、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脑组织凋亡情况以及MMP-9、TIMP-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丁苯酞中剂量组、丁苯酞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伊文思蓝(EB)、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Bax蛋白水平、MMP-9、TIMP-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比较,丁苯酞低剂量组、丁苯酞中剂量组、丁苯酞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率、EB、MDA、NO、TNF-α、Caspase-3、Bax蛋白水平、MMP-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Bcl-2蛋白水平、TIMP-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丁苯酞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以及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 d、7 d和14 d三个亚组(n=12)。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进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进行针康法治疗。术后各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后取材,采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XIAP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上调(P0.05),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降低(P0.05),XIAP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7 d、14 d,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针康组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针康法能降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优于单独的头穴丛刺和康复训练,其机制可能与促进XIAP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9蛋白活化,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近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人参及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e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甙R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本实验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共用Wistar大鼠15只,雌雄不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人参皂甙Re治疗组,每组各5只.建立Wistar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并进行细胞计数;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mRNA和基因表达产物的蛋白质,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染色区域的平均吸光度值进行量化分析,以观察人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基因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人参皂甙Re治疗与否对急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假手术组未发现心肌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凋亡细胞数为(134±46)个/视野,人参皂甙Re治疗组为(91±19)个/视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3,P<0.01).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及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t=2.79,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67,P>0.05),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t=2.81,P<0.05),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2/Bad,Bcl-2/Bad,Bcl-2/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大(t=2.84,P<0.05).结论人参皂甙Re治疗可以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从而使Bcl-2/Bax,Bcl-2/Bad,Bcl-2/Fas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抑制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过程中,p38 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模型纽和米诺环素治疗纽。在动物发病高峰期取小鼠脑组织和脊髓,行HE组织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①EAE组脑组织和脊髓有多部位的血管炎,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明显扩张,改变以白质为著。治疗组的血管炎范围、数量及程度均明显减轻。②p-p38 MAPK蛋白在对照组仅有少量表达;在EAE组表达明显升高,达3倍左右;治疗组的表达显著降低,但仍较对照组为高。【结论】p38 MAPK途径可能参与了米诺环素对小鼠EAE发病过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d、7 d和14 d亚组,每个亚组6只。后四组采用改良Koizumi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预定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测试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cIAP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IAP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术后7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cIAP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针刺、康复训练,可能与抑制caspase-8、aspase-3蛋白活化,促进cIAP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规律以及与Bcl-2表达的关系,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采用VⅡ型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右侧苍白球制备脑出血模型,每组分别在术后6h、1d、3d、5d4个时间点取SD大鼠脑组织标本,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I。)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脑出血后各时间点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Bcl-2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脑出血模型组比较,三七总皂甙治疗组1d、3d、5dTUNEI,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0.01),Bcb2显著增高(P〈0.05~0.01)。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继发损伤过程,Beb2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三七总皂甙可以增高脑出血后Bcl-2的表达,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再分为3d、7 d和14 d亚组,每个亚组6只。后四组采用改良Koizumi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针刺组行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行跑台康复训练,针康组同时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预定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棒测试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cIAP1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NSS评分均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均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IAP1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术后7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mN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转棒上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P0.05),cleaved-caspase-8、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cIAP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针刺、康复训练,可能与抑制caspase-8、aspase-3蛋白活化,促进cIAP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s介导的细胞凋亡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米诺环素干预组(Minocycline组),每组12只。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法(RT-PCR)检测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缺血半暗带凋亡神经元数增加(P〈0.05),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米诺环素处理后显著缓解凋亡细胞数的增加,抑制Caspase-12的表达(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5)。结论:抑制Caspase-12介导的Caspase介导的级联反应凋亡途径的激活是米诺环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灯盏花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0 mM、1 mM、3. 125 mM、6. 25 mM、12. 5 mM、25 mM、50 mM、100 mM)灯盏花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用半数抑制浓度的灯盏花素处理肺癌A549细胞12 h、24 h、48 h后,通过Annexin V-FITC形态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死亡类型和细胞周期变化;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53/p53、p21、cyclin B1、p-cdc2/cdc2、Bcl-2/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灯盏花素处理后的A549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IC50为25. 03 mM),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 0. 05);形态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表明灯盏花素能够诱导肺癌A549细胞时间依赖性凋亡(P 0. 05),并发生G2/M细胞周期阻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p53、p21、p-pcdc2随着灯盏花素作用时间的增加,表达量显著提高(P 0. 05),而cyclin B1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 05);凋亡相关蛋白分析发现:促凋亡蛋白Bad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灯盏花素能够使肺癌A549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改变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同时通过调控Bcl-2和caspase家族蛋白诱导并执行肺癌A54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在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鞘内置管并筛选出痛阈值合格的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配伍的方法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用隔日腹腔注射长春新碱(125μg/kg)的方法建立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米诺环素组从建立化疗痛模型前1天起每日鞘内注射工具药米诺环素(100μg/rat,10μL),其他各组同步注射生理盐水。分别用Electronic von Frey测痛仪和热刺痛仪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活化标志物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相对升高(P<0.05),脊髓背角Iba1蛋白、脊髓CX3CR1蛋白、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通路可能参与了化疗药物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黄芩茎叶总黄酮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角度,观察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2006-12在承德医学院解剖学研究室(院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即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0.1g/(kg·d),0.2g/(kg·d)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前1周灌服黄岑茎叶总黄酮和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再灌注1h。②实验评估:实验结束后快速取大鼠心脏,石蜡切片,采用DNA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Bcl-2,Bax基因蛋白反应强度。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各黄岑茎叶总黄酮剂量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 ̄0.01),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Bcl-2表达增高(P<0.05)。③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凋亡指数和Bax基因表达低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Bcl-2表达高于黄岑茎叶总黄酮0.05g/(kg·d)组(P<0.05),黄岑茎叶总黄酮0.1,0.2g/(kg·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岑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基因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不同剂量的黄岑茎叶总黄酮阻抑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完成。将60只新生7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高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缺氧缺血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激活素1mL(浓度依次为0.025,0.005,0.001mg/L),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h,每个时间点2只大鼠)采集标本,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鼠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凋亡分析,观察激活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各时间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和治疗组幼鼠的脑组织肉眼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其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最明显且逐渐加重;各治疗组脑组织瘀血情况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且于造模6h后的各时间点逐渐好转。②光镜及电镜下,治疗组脑组织细胞结构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③各组幼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假手术组眼(0.76±0.09)%演明显低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眼(7.46±0.12)%演及高、中、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眼(5.91±0.15)%,(3.47±0.08)%,(5.23±0.17)%演(P<0.0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中剂量激活素治疗组明显低于高、低剂量激活素治疗组(P<0.05);后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激活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蛋白的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影响及其对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组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造模,模型组和灯盏花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和灯盏花素注射液1mL/kg。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灯盏花素干预大鼠脑缺血24h后对Bcl-2蛋白、c-Fos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cl-2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犤(40.83±2.69),(2.02±0.18)个/视野,t=7.12,P<0.01犦,而灯盏花组又明显高于模型组犤(64.88±3.13)个/视野,t=9.34,P<0.01犦。②c-Fos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犤(72.47±4.23),(2.30±0.34)个/视野,t=10.22,P<0.01犦;灯盏花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犤(48.23±5.12)个/视野,t=7.55,P<0.01犦。③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犤(126.31±7.12),(2.30±0.64)个/视野,t=15.74,P<0.01犦,灯盏花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在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3 h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在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连续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的部位及数量.结果:小檗碱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大鼠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小檗碱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调高Bcl-2阳性细胞数增多、Bax阳性细胞教减少,Bcl-2/bax的表达比例增加(P<0.05);大鼠额顶部皮质神经元凋亡数目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高剂量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Bax阳性细胞数,皮质神经元凋亡数目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行为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可能通过上调抑凋亡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T)、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中度颅脑损伤的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脑挫伤灶旁周围半影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BOT组与损伤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3阳性表达均有不同水平降低,Bcl-2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各指标均为阴性。结论:HBO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HBOT对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抑制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促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给予化癥散积颗粒灌胃,探讨其对小鼠原位肝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22瘤株直接注射到肝脏的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化癥散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肿瘤组织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阳性对照组(又称斑蝥组)和中、高剂量组中药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可以显著增加肿瘤组织中Bax(P<0.05),同时Bcl-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Bcl-2和Bax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斑蝥组和中、高剂量组中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增加Bax表达,从而引发一系列凋亡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e抗急性缺血再灌流心肌细胞凋亡及Bcl 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建立大鼠缺血 再灌流动物模型 ;采用透射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 ,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 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假手术组未发现心肌凋亡细胞。缺血 再灌流组心肌凋亡细胞数为 (13 4 4 5± 4 5 61)个 /视野 ,Re治疗组 (90 66± 19 2 2 )个 /视野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 再灌流组及Re治疗组Bcl 2、Bax、Bad和Fas基因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Re治疗组Bcl 2的表达与缺血 再灌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Bax、Bad、Fas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 ,人参皂甙Re治疗组Bcl 2 /Bad、Bcl 2 /Bad、Bcl 2 /Fas比值均较假手术组与缺血 再灌流组明显增大。结论 人参皂甙Re治疗可以抑制急性缺血再灌流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促凋亡基因Bax、Bad、Fas的表达 ,从而使Bcl 2 /Bax、Bcl 2 /Bad、Bcl 2 /Fas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e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星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脯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 ⅡA 3d,每天1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行2,3,5-三苯皋氯化四氮唑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