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2例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治疗,治疗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 H值、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 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肺泡氧张力(a/A Pa O2)、平均气道压(MAP),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OI、Pa O2、Pa CO2、a/A Pa 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p H值、Pa O2、OI均高于对照组,Pa CO2、a/A Pa O2、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108.0±30.5)h,短于对照组的(175.0±45.8)h(P0.05);治疗组患儿肺出血发生率为2.1%(1/47),对照组为11.1%(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EC(观察组)和非NEC(对照组)各60例患儿临床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法探讨NEC的发病高危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体重,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NEC高危因素(P0.05)。母乳喂养和服用益生菌是新生儿并发NEC的独立防护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NEC合并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是增加死亡率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NEC好发于早产和低体重患儿,败血症、呼吸暂停、肺炎及低钠血症可能促进NEC疾病进展,显著增加死亡率,母乳喂养和益生菌有助于防治NEC,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0例,对两组患儿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通气前后0 h,6 h,12 h以及24 h的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通气前血气指标并无明显差异,通气后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儿治疗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肺出血的停止时间,通气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例数皆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无创呼吸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中有着优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NICU收治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273例及同期收治的300例非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NICU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胎龄、Apgar评分、羊水浑浊、侵入式治疗、PICC计划拔管、穿刺时间、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静脉营养及穿刺次数是导致NICU新生患儿感染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分娩方式、羊水浑浊、侵入性治疗、肠外营养、胎龄及低体重是导致NICU患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娩方式、羊水浑浊、侵入性治疗、肠外营养、胎龄及低体重是导致N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相关独立因素监控,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的患儿56例(VAP组)、同期治疗未发生VAP的患儿11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指标、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窒息缺氧情况、遗传缺陷情况、使用丙种球蛋白的情况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合并败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类型、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合并败血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增高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_2、PaO_2、PaCO_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_2、PaCO_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_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 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住院的疑诊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患儿,其中确诊为真菌败血症8例(观察组),未确诊12例(对照组),均行血培养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分析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5例,血小板降低4例,合并真菌性脑膜炎2例(其中死亡1例);应用抗生素>2周,有喂养不耐受、长期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及静脉营养史是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者(P<0.05)。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有外科手术史、营养状况差、长期PICC置管、行静脉营养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儿,且高危因素越多,患病率越高。对疑诊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患儿及时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可早诊断、早治疗,并可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危险因素并拟合预测判断方程。结果 p H值≤7.2和严重感染,是导致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拟合预测判断方程为Logit(P)=2.533-2.503 p H值-1.753严重感染。结论 FMMV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尽量避免及时纠正p H值≤7.2和严重感染;可根据拟合方程logit(P)=2.533-2.503 p H值-1.753严重感染,进行高危患者的预测判断[logit(P)0.5];针对性预防用药采用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注意避免使用抑酸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硫酸镁和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频通气,观察组则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CO_2、PaO_2、OI、pH及SaO_2)及血压指标(SPAP和SBP);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氧疗、住院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著有效率分别为70.5%和52.5%,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8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CO_2、PaO_2、OI、p H、SaO_2、SPAP和SBP分别为(44.39±5.12)mmHg、(62.93±8.95)mmHg、(18.12±2.31)、(7.39±0.09)、(96.28±3.26)%、(26.71±6.07)mmHg及(73.51±9.26)mmHg,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氧疗、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高频震荡通气,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用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与血压指标,值得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24、48 h 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平均动脉压(MAP)、氧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 O2)。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55,P=0.324)。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Pa O2、Pa CO2及治疗12 h 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AP、OI、Fi O2和治疗12、24 h OI及治疗12 h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Fi O2低于对照组,治疗48 h OI低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 O_2、Pa 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 O_2、Pa CO_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基础上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 h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 H值〕,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789,P=0.037)。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24 h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24 h观察组患儿PaO2、p 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例患儿、观察组3例患儿出现轻度二氧化碳潴留。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90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致病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4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的患儿9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另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无感染症状及临床指标为阴性)为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败血症患儿中,28例为早发型败血症,62例为晚发型败血症。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表现中黄疸发生率最高,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吃奶差、腹泻、肤色苍灰或发花、心动过速或过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类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WBC计数降低、PLT计数降低、CRP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败血症患儿阳性率27.78%,共培养分离致病菌28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早期发现新生儿出血和做好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早期评估新生儿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识别早期新生儿出血表现,为医生早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保持正压适当,气道应湿化、温化,防止感染,做好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保证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结果34例患儿治愈23例,死亡11例,病死率32.3%,低于国内报道的83.3%^[1]。结论综合护理中强调早期观察和护理,早期应用呼吸机的重要性,这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救治起积极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特点, 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21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所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患儿, 作为病例组;另外, 在同期病原菌培养阳性但无脑积水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 与病例组按2 ∶1的比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颅脑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等, 并预测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33例, 对照组66例。33例病例组患儿中, 27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 其中革兰阴性菌20例(74.1%), 革兰阳性菌7例(25.9%)。33例病例组患儿确诊脑积水的时间为起病后13.0(5.5, 28.5) d, 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 手术治疗7例。病例组的治愈率为42.4%(14/33), 低于对照组的72.7%(48/6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 P=0.003)。单因素分析发现, 病例组的脑脊液蛋白质>3 g/L、脑脊液葡萄糖<2 mmol/L、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诊断为APE且行血气分析检查的7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6%的APE患者存在低氧血症,71.8%的APE患者存在低碳酸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CO2)≤25mmHg组和氧合指数(OI)≤300mmHg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病死率高于PaCO2>25mmHg组和OI>300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aCO2和OI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26.0mmHg和283.86mmHg。结论 PaCO2≤26.0mmHg和OI≤283.86mmHg是AP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药敏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9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反应差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中C-反应蛋白为最敏感指标,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2%,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6.8%。未发现一例真菌性败血症。19例中治愈11例(57.9%),好转4例(21.1%),死亡4例(21.1%)。结论加强新生儿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加强物表消毒,减少与患儿不必要的接触等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机会。合理使用抗菌素,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严密监测生命征,早期识别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感染性休克以及快速足量扩容(1 h之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寻找预测指标减少撤机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350例机械通气时间≥72 h并存活的新生儿。根据撤机48 h内是否再次插管,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撤机前一般情况、临床变量、呼吸机设置及血气分析,撤机后无创通气模式及雾化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高危因素,并预测指标价值。结果47例(13.4%)发生撤机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变量是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机械通气时间长、吸痰耐受能力差、多脏器损害、高PCO 2、撤机时自主呼吸及心率快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PCO2预测撤机失败价值高,AUC为0.819(0.738,0.900),P<0.001。结论多种因素与撤机失败相关,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撤机前进行充分预测评估以减少撤机失败率。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7,(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且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新生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71例),对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气管内吸引次数、1 min 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1 min Apgar评分为新生儿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救治患儿的过程中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连续191例施行TOF根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后LCOS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LCOS 20例,发生率为10.47%,术后LCOS患者病死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体质量、红细胞压积、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跨环补片率、Nakata指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术期意外事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停留ICU时间与术后LCOS有关.经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Nakata指数<140 mm2/m2、围术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为小儿TOF根治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结论 TOF根治术后发生LCOS与患儿年龄、Nakata指数、围术期意外、体外循环时间有关.对具有LCOS高危因素的TOF手术患儿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对防止TOF根治术后发生LCO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