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健康行为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3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则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知信行评分、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等。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降低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9月在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居住的128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卧床不起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A、B、C 三个等级,将不同卧床级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之后的8周,通过Barthel指数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30,GDS-30)来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 结果 干预前各等级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A、B、C卧床级别的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ADL评分显著上升[A级:(68.70±5.68)vs.(83.69±8.29), t=11.247, P<0.001;B级:(52.50±5.26)vs.(74.75±9.39) , t=15.112, P<0.001; C级:(31.36±5.81) vs.(34.32±5.19), t=2.891, P=0.009],GDS评分显著下降[A级:(13.39±4.08)vs.(10.04±4.33), t=-3.076, P=0.006;B级:(15.51±4.83)vs.(11.90±4.29) , t=-5.190, P<0.001; C级:(18.23±4.93) vs.(14.50±5.46), t=-3.582,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对照组干预前后ADL评分[A级:(68.81±6.51)vs.(70.00±7.07), t=1.588, P=0.135;B级:(53.64±4.92)vs.(55.45±5.96) , t=1.789, P=0.088; C级:(30.75±5.45) vs.(31.25±4.55), t=0.567, P=0.577]、GDS评分[A级:(13.52±4.78)vs.(13.10±4.39) , t=-1.752, P=0.095;B级:(16.36±5.20)vs.(15.14±5.15) , t=-1.618, P=0.121; C级:(19.10±5.95)vs.(19.30±6.03) , t=1.453, P=0.1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卧床级别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的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卧床不起的进程,减轻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对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及回访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监护病房的ICU老年患者家属100例,按探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探视,研究组采用微信视频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回访满意度、日常询问病情次数及探视依从性、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变化大于对照组(SDS评分:t=21.874,P<0.05;SAS评分:t=25.052,P<0.05),研究组回访满意度为86.0%,优于对照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5),研究组日常询问病情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探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出现投诉事件、医患纠纷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在ICU老年患者家属探视过程中,通过微信视频沟通模式能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提升回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艾滋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估两组艾滋病患者。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焦虑、抑郁、心理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个月,实验组焦虑自评得分为(46.50±8.44),抑郁自评得分为(52.10±1.74),心理弹性量表各维度中坚韧性评分为(31.06±8.40);力量性评分为(16.92±5.61);乐观性评分为(9.38±2.59)。对照组焦虑自评得分为(53.83±8.38),抑郁自评得分为(63.40±5.33),坚韧性评分为(27.34±6.15);力量性评分为(13.54±3.39);乐观性评分为(7.92±2.51)。实验组焦虑、抑郁、心理弹性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预后漏服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27)。 结论 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和抗病毒治疗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常德市经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经性传播的2 300例HIV/AIDS患者的发病、死亡等信息及影响因素,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他们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 300例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29.97±3.319)个月,1、5、10、16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60.0%、48.1%、48.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和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是性传播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HIV抗体阳性时的年龄>49岁死亡风险高于年龄17~24岁组(HR=2.774,95%CI:1.768~4.353, P=0.000);异性传播病例的死亡风险大于同性传播病例(HR=3.065,95%CI:1.972~4.763, P=0.000);未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组的死亡风险高于治疗组(HR=7.414,95%CI:6.193~8.876, P=0.000)。 结论 常德市经性传播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一般。年龄、传播途径、治疗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49岁和异性传播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更高,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减少AIDS的死亡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婴儿睡眠卫生教育对产妇睡眠质量、产后抑郁、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系统儿童保健1月龄婴儿的600名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从婴儿第1月龄开始接受每个月1次的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共5次),包括婴儿睡眠教育宣传页、20 min小讲课、一对一睡眠咨询指导以及电话网络咨询服务。对照组每月定期接受的儿童保健指导。在婴儿1月龄和6月龄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婴儿睡眠健康知识和养育行为问卷对两组产妇进行睡眠质量、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睡眠养育行为评价。 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一般情况、PSQI分值、抑郁状况、睡眠认知和养育行为状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干预后:(1)干预组产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t=0.851,P=0.397);(3)睡眠认知方面:干预组认为孕期情绪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产妇比例(60.90% vs. 51.69%)、孕期睡眠状况对儿童的睡眠影响的比例(60.53% vs. 49.58%)、睡眠光线对儿童睡眠有影响的比例(59.77% vs. 47.03%)、认为应采取仰卧或侧卧睡眠姿势的比例(75.94% vs. 61.0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睡眠养育行为方面:干预组产妇在睡眠养育行为如孩子独睡比例(30.08% vs. 22.03%)、不喂夜奶比例(40.23% vs. 27.97%)、夜间睡眠期间安抚不抱比例(42.48% vs. 29.6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婴儿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产妇的睡眠质量,改善了睡眠认知和部分睡眠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薛宁 《中国校医》2022,36(4):277-279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Anxietyand Depresseo Scale,HAD)评分。结果 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8.785,P=0.003);观察组干预2周后焦虑评分为(14.35±1.67)分、抑郁评分为(13.98±1.3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63±1.59)分、(15.08±1.27)分,(t=3.237、3.420,P=0.002、0.001)。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小组工作介入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10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干预组在开展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开展小组工作活动,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随访康复指导,采用PSP和WHOQOL-BREF进行效果评定。 结果 活动前后,两组疾病复发率(6.52% vs. 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活动后在PSP得分,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PHYS)、心理领域(PSYCH)和社会关系领域(SOCI)得分均有所提升(P<0.05),在环境领域(ENV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四领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PSP得分有一定提升,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 P<0.001);干预组WHOQOL-BREF得分较对照组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的分值提升较多,前后差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2.469,P<0.05);在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症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对深圳501例无症状HIV 感染者进行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感染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无症状HIV感染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7.96(106.89~109.03)分,其中生理领域维度得分最高14.60(14.40~14.80)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最低13.10(12.92~13.28)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性伴侣数量及HIV感染发现途径与其生活质量得分有关。 结论 深圳无症状HIV感染者总的生存质量状况值得关注,感染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伴侣数量和发现途径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方法 筛选患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单纯子宫全切术的住院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术前及术后5 d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SDS、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S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73.336,P<0.05; SAS:F=233.96,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S:F=260.801,P<0.05; SAS:F=153.61,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在心理功能、社会交往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在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干预组组内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F=10.9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改善(均P<0.01)。对照组组内的比较,总体生活质量显著下降(F=16.9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交往领域有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 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均处于较高水平,在围术期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认知治疗等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社会和家庭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例,根据 PHQ-9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为无抑郁组(n=32)、轻中度抑郁组(n=90)和重度抑郁组(n=44)。另根据患者的GAD-7焦虑量表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无焦虑组(n=30)、轻中度焦虑组(n=88)和重度焦虑组(n=48)。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 结果 无抑郁组、轻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的Hcy、PHQ-9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抑郁组的Hcy、PHQ-9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和轻中度抑郁组,轻中度抑郁组的PHQ-9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无焦虑组、轻中度焦虑组、重度焦虑组Hcy、GAD-7评分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焦虑组的Hcy、GAD-7评分显著高于无焦虑组和轻中度焦虑组,轻中度焦虑组的GAD-7评分显著高于无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与PHQ-9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0),与GAD-7评分呈正相关(r=0.687,P=0.000)。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密切相关,Hcy可作为患者抑郁或焦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青春医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将134例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n=68)和依从性差组(n=66),对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因素、药物及治疗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是否有工作、饮酒、吸毒、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是否受到社会歧视、服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家属配合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药物注意事项了解情况、是否相信抗病毒方案有效性以及对以后生活的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OR=14.226)、饮酒(OR=7.867)、吸毒(OR=2.856)、艾滋病知识了解程度(OR=14.024)、社会歧视(OR=2.046)、服药时间(OR=4.430)、有无药物不良反应(OR=5.483)及家属配合程度(OR=2.095)均是影响HIV/AID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艾滋病患者无工作、饮酒、吸毒、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受到社会歧视、服药时间越长、有药物不良反应及家属配合程度差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具体原因给予相应改进措施,对提高HIV/AIDS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吸烟对人外周血微核和其他核异常淋巴细胞的影响。 方法 以2016年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吸烟者为观察对象、非吸烟者为对照。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均为48人,排除射线从业者和近期射线暴露者,对年龄、性别及其他影响因素等进行适当匹配或控制,采用微核试验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其他核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计算微核和其他核异常淋巴细胞发生率。 结果 吸烟组经典微核细胞检出率(4.08‰ vs.3.19 ‰, χ2=5.32,P=0.021 1)、核连接细胞检出率(2.83‰ vs.1.98‰, χ2=7.29, P=0.006 9)、核畸形细胞检出率(3.63 ‰ vs.2.50‰, χ2=9.95,P=0.001 6)、核固缩细胞检出率(4.67‰ vs.3.58‰, χ2=6.86,P=0.008 8)和核崩解细胞检出率(2.56‰ vs.1.77‰, χ2=6.96,P=0.008 3)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吸烟者外周血微核及其他核异常淋巴细胞率增高,提示吸烟可损伤细胞核、诱发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收集不典型肺结核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存在的性别差异,为提高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沈阳市胸科医院确诊的312例不典型肺结核病老年患者,收集其人口学、既往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诊断、治疗策略及随访等资料,并分析性别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 312例不典型肺结核病老年患者中,男性164例、女性148例,转诊发现的118例(37.8%)、因症就诊的194例(62.2%)。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为(3.7±1.2)个月。临床症状上老年男性患者以咳嗽咳痰(70.7% vs. 64.9%)及发热(63.4% vs. 54.7%)比较多见,女性患者以消瘦(38.5% vs. 33.5%)和乏力(36.9% vs. 29.9%)多见,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伴随疾病中肺部感染(34.1% vs. 28.4%)和心功能不全(29.9% vs. 25.0%)多见于男性患者(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9.0% vs. 18.9%)多见于女性患者,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男性患者更多见空洞和/或钙化(34.1% vs. 27.7%),而女性患者多见渗出性病变(29.7% vs. 24.4%)和胸膜改变(33.9% vs. 29.9%),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转归上,初治病例治疗后无变化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3.9% vs. 4.9%);病情恶化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女性患者(9.1% vs. 4.2%);在复治病例治疗后好转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74.7% vs. 65.8%),女性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1.8% vs. 3.4%),以上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老年女性患者(88.7% vs. 84.9%, Log-rank P=0.005)。 结论 不典型肺结核病老年患者在临床症状、伴随疾病、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和一年生存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些依据为提高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和治疗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地区的114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患者发病顺序以HIV感染(71.05%)为先;艾滋病感染分期以艾滋病期(90.35%)为主。影像学显示以活动性感染灶(79.82%)为主;首次CD4+T细胞计数以小于50个/mm3患者(48.25%)较多。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HIV感染确诊年龄、感染途径、首次CD4+T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注射吸毒传播途径(OR=1.782,95%CI:1.179~2.695)、确诊HIV感染时的年龄>40岁(OR=1.820,95%CI:1.225~2.705)、未进行抗病毒治疗(OR=1.719,95%CI:1.157~2.555)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OR=1.655,95%CI:1.105~2.479)均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患者,临床应密切关注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年龄较大、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首次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改善免疫功能,加强毒品危害宣传等,以减少合并感染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对初产妊娠孕妇社会行为、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产检及分娩的300例初产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妊娠压力、焦虑、抑郁评分及其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干预前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三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顺产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剖宫产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极低体重儿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管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显著改善初产妊娠孕妇不良社会心理行为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预防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为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而进入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0名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受试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中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相关规范对其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观察组按照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患者健康预防策略进行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QOL-BREF)改善情况,2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BMI指数、血脂异常、吸烟、饮酒、CHA2DS2-VASc评分、饮食营养不合理、体育活动缺乏)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入组2年后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2年内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5例(25.00%),并发症21例(35.00%),观察组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例(8.33%),并发症12例(20.00%),观察组受试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6.0,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386,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预防策略可有效控制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具有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规范预防策略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卞绿  臧娅  赵丽华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2):1529-153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Cancer, FACT-B)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抑郁、焦虑评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198例乳腺癌患者中轻、中、重度焦虑率,分别为30.81%、27.78%、9.09%;轻、中、重度抑郁率分别为30.30%、28.79%、6.06%。60岁以下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上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9、1.987,P<0.05);不同乳腺癌TNM分期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分期的增加,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逐渐增加(F=13.262、12.879,P<0.05)。不同焦虑程度乳腺癌患者FACT-B总分、附加关注评分、生理状况以及功能状况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35、18.203、11.834、13.675,P<0.05)。不同乳腺癌患者抑郁程度FACT-B总分、附加关注评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以及功能状况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390、42.738、7.551、62.383、4.874、26.601,P<0.05)。乳腺癌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与FACT-B总分均呈负相关(r=-0.350,-0.319,P<0.05),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和TNM分期有关。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尽早识别患者存在的情绪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文君  周梅  何帆  李素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41-1445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和绝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价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绝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SPB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BHS评分。 结果 MUI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不明确性(t=0.250,P=0.802)、复杂性(t=0.577,P=0.565)、信息缺乏(t=0.701,P=0.485)、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1.004,P=0.318)及总分(t=0.308,P=0.7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不明确性(t=3.188,P=0.002)、复杂性(t=3.873,P<0.001)、信息缺乏(t=8.681,P<0.001)、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8.114,P<0.001)及总分(t=7.06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B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经济负担(t=0.832,P=0.407)、情感负担(t=0.645,P=0.520)、身体负担评分(t=0.638,P=0.525)及总分(t=0.797,P=0.4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情感负担(t=6.893,P<0.001)、身体负担评分(t=8.577,P<0.001)及总分(t=9.378,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负担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t=0.349,P=0.728)和SDS评分(t=0.296,P=0.7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SAS评分(t=5.812,P<0.001)和SDS评分(t=5.146,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H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对未来的感觉(t=1.263,P=0.210)、动力的丧失(t=1.512,P=0.134)、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1.150,P=0.253)及总分(t=0.237,P=0.8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对未来的感觉(t=3.900,P<0.001)、动力的丧失(t=5.012,P<0.001)、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7.987,P<0.001)及总分(t=4.13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够减轻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改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并降低患者绝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