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6例和预后较差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rLMC得分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预后较差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有高血压病史比例、入院时NIHSS更高,rLMC评分更低(χ2/t=27.003、4.136、5.390,P 0.05);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ACI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687(1.052~2.706)、2.460(1.358~4.454),P 0.05],入院时rLMC评分是影响ACI预后的保护因素[OR(95%CI)=0.406(0.226~0.731),P 0.05)];ROC曲线显示,rLMC是预测ACI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667(P 0.05)。结论 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发病早期评估rLMC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莘县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继发脑梗死患者270例,根据年龄分为55岁者80例(A组)、55~70岁者130例(B组)、70岁者60例(C组);根据同侧TIA发生情况将A组患者分为A1组(发生同侧TIA,n=22)和A2组(未发生同侧TIA,n=58),将B组患者分为B1组(发生同侧TIA,n=34)和B2组(未发生同侧TIA,n=96),将C组患者分为C1组(发生同侧TIA,n=19)和C2组(未发生同侧TIA,n=41)。比较不同年龄段及相同年龄段不同TIA发生情况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治疗1个月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和治疗1个月后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率高于A2组(P0.05)。B1组和B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率高于B2组(P0.05)。C1组和C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差值、治疗1个月后BI评分及入院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侧TIA可有效改善继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对70岁的继发脑梗死患者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根据相关指标判断预后情况显得极为重要。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BAO患者53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28)及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长度,血栓位置,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ABAO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栓长度短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 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优于预后不良组,病死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 h NIHSS评分[OR=22.294,95%CI(2.989,166.275)]和侧支循环分级[OR=0.010,95%CI(0.001,0.151)]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治疗24 h 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对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95例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是否开放及其程度,分为无侧支循环开放组(35例)、一级侧支循环组(26例)、二级侧支循环组(22例)、三级侧支循环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1、16.974、15.361、10.707,均P <0.05)。各组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85,P <0.05)。相比治疗前,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患者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F=36.867、25.476、21.063、30.253,均P <0.05);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较无侧支循环开放组均明显减少(F=19.684、13.582、10.960、15.875,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12个月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一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无侧支循环开放组,一级侧支循环组、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均明显减少(F=11.681、14.766,均P<0.05);二级侧支循环组、三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一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891、4.356、5.052、4.837,均P <0.05);二级侧支循环组治疗后6、12个月mRS评分较三级侧支循环组均明显减少(t=3.253、2.895,均P <0.05)。结论在行介入治疗的AIS患者中,有侧支循环形成者预后状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者,并且二级侧支循环形成者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预后状况方面明显优于一级侧支循环和三级侧支循环形成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分为代偿较差组65例(rLMC 0~10分),代偿较好组113例(rLMC 11~20分)。采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头颈CT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代偿较好组高血压、溶栓后24hNIHSS及10dNIHSS评分、90d mRS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代偿较差组,TG、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代偿较差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831,95%CI:1.100~7.287,P=0.031)、TG(OR=2.136,95%CI:1.026~4.448,P=0.034)及陈旧性脑梗死(OR=2.922,95%CI:1.096~7.789,P=0.032)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代偿相关。结论高血压不利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建立,而TG有助于软脑膜侧支的增长。陈旧性脑梗死是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有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重度狭窄组21例和闭塞组19例。并分为有侧支循环29例和无侧支循环11例,记录入院时、入院后2周、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侧支循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狭窄组有侧支循环开放12例(57.14%),闭塞组有侧支循环开放17例(89.47%),闭塞组侧支循开放率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2)。29例有侧支循环建立的患者中初级代偿19例(65.52%),次级代偿10例(34.48%,P<0.05)。重度狭窄组初级代偿比例明显高于次级代偿比例(76.92%vs 23.08%,P<0.01)。有侧支循环2周NIHSS评分[(4.1±1.7)分vs(12.0±2.6)分,P=0.037]和随访时NIHSS评分[(1.9±1.2)分vs(10.4±2.4)分,P=0.000]较无侧支循环明显降低。结论侧支循环建立与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初级侧支代偿是其主要代偿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ACWI组(n=134)和非ACWI组(n=158),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性质、斑块位置以及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earson检验分析ACWI患者AASI与头颈部C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头颈部CTA检测指标、AASI对ACWI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ACWI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SI与ICA狭窄程度、MCA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支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的诊断价值大于各研究指标单独对ACWI的诊断价值(P<0.05)。出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重度狭窄、病灶侧MCA重度狭窄、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均是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 [结论]病灶侧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脑膜吻合(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侧支循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狭窄患者中的代偿特点,探讨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回顾性分析单侧MCA M1段狭窄的患者114例,根据是否有新发脑梗死灶分为脑梗死组68例和非脑梗死组46例。通过MRA评价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偏利现象,即LMA代偿程度,研究其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年龄[(63.00±11.53)岁vs(68.98±10.28)岁]、ACA评分、MCA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CA评分低(OR=0.390,95%CI:0.154~0.987,P=0.047)、MCA M1狭窄程度重(OR=2.421,95%CI:1.324~4.428,P=0.004)和年龄(OR=0.933,95%CI:0.892~0.976,P=0.003)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A狭窄后,ACA-MCA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患者,MCA分布区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DSA结果将其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3~4级,53例)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组(0~2级,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的脑梗死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发生出血并发症4例(7.55%),侧支代偿不良组发生出血并发症15例(2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9,P=0.029)。侧支代偿良好组溶栓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侧支代偿不良组[10.00(8.00,12.80)cm3 vs 37.00(28.25,44.25)cm3,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侧支代偿良好组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侧支代偿不良组(P<0.05)。结论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脑侧支循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价值。方法纳入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9例,根据侧支代偿程度分为初级代偿组49例、次级代偿组40例和三级代偿组24例及未开放组7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开放组比较,其他3组术前、术后1、12个月NIHSS评分以及术后1、12个月m RS评分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2.030,95%CI:1.069~3.853)、脑卒中史(OR=1.842,95%CI:1.221~2.780)、糖尿病(OR=1.505,95%CI:1.267~1.789)及侧支循环建立程度(OR=2.052,95%CI:1.136~3.710)是影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与术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相关,且其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n=44)与B组(NIHSS评分5分,n=4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41)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49)。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CHE水平,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36,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9,95%CI(1.66,2.39)]、NIHSS评分[OR=3.77,95%CI(2.59,5.48)]、FPG[OR=3.01,95%CI(1.99,4.5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OR=0.92,95%CI(0.88,0.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NIHSS评分、FPG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并分析侧支血流与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行CTA检查后依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区域软脑膜评分(r LMC)分为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和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分析两组侧支血流范围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病人比较,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病人NIHSS评分更低,高血压病史、3个月改良Ranking量表(mRS)与侧支循环血流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侧支循环好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经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预后好,应用CTA可为评估侧支循环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西安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2月连续收住的年龄≥65岁的ACI患者1073例,根据90d随访结果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812例和预后不良组26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与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率。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合并肺炎、心房颤动、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尿素、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48 h能行走比例、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1,95%CI:1.053~1.110,P=0.000)、合并肺炎(OR=4.128,95%CI:2.246~7.587,P=0.000)、入院NIHSS评分(OR=1.209,95%CI:1.163~1.256,P=0.000)和白细胞计数(OR=1.080,95%CI:1.013~1.153,P=0.019)是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61~0.8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望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非增强头部CT上显示的基底动脉高密度征(HDBA)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h内行非增强头部CT检查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3例。根据发病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30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73例)。分析HDBA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其中75例在发病7 d内行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检查,分析血管病变程度与HDBA的关系。结果①预后不良组HDBA、糖尿病患者所占比率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短期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BA(OR=0.053,95%CI:0.013~0.213,P<0.01)和入院时NIHSS评分(OR=0.705,95%CI:0.521~0.955,P<0.05)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③75例行血管检查的患者中,28例为HDBA组,47例为非HDBA组。HDBA组和非HDBA组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71.4%(20/28)和6.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DBA可能是影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5分,n=57)和预后不良组(≥16分,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1)预后良好组患者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吸烟时间、饮酒时间及合并慢性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时间、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C、H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TC低于预后不良组,H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与预后良好的ACI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ACI患者血清PTX3水平较高,临床可结合血压、血脂指标、肌张力、运动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AC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40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29例,中度缺损组71例,重度缺损组40例。另选取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LA2和NIHSS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组血清sPLA2表达水平分别为(12.56±2.00)μg/L、(16.12±4.04)μg/L、(24.08±5.5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8±1.03)μg/L(P<0.05)。并且随着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清sPLA2表达水平越高(P<0.05)。在ACI患者中,血清s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血清sPLA2均为老年ACI患者不良预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鸢尾素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95例,均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90 d后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并根据其评分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其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鸢尾素对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纳入46例ACI患者,预后不良组纳入49例;溶栓前预后良好组血清鸢尾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与mRS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45,P=0.017);单因素分析显示,鸢尾素、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间隔时间对ACI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鸢尾素(OR=2.316,95%CI:1.166~4.600)、溶栓治疗间隔时间(OR=3.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利用颅脑多普勒和脑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为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与代偿不充分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液生化指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76例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35例,代偿不充分组41例.侧支循环代偿不充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20.392±31.897) mg/L对(4.172 ±4.268) mg/L;t =2.983,P=0.00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72±0.835) mmol/L对(1.096±0.301) mmol/L;t =2.520,P =0.014]水平显著性高于代偿充分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hs-CRP水平增高是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513,95%可信区间1.218~1.880;P <0.001).侧支循环代偿充分组基线NIHSS评分(Z=3.161,P <0.001)以及3个月时mRS评分(Z=3.143,P<0.001)均显著性低于代偿不充分组.结论 hs-CRP水平增高是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代偿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循环建立充分的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与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后机械取栓患者121例,根据是否合并CSVD分为CSVD组82例和无CSVD组39例,术前行CT血管造影评估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应用头颅MRI对脑白质高信号(WMH)、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微出血程度进行Fazekas评分。结果 CSVD组侧支循环不良比例明显高于无CSVD组(P<0.05)。侧支循环不良患者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CSVD负荷评分、脑室旁WMH-Fazekas评分、深部WMH-Fazek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H是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OR=3.944,95%CI:1.540~10.098,P=0.000)。结论 CSVD与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建立不良有关,且WMH严重程度与侧支循环不良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不同侧支循环与对早期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同时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子项目评分与侧支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的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的73例患者,根据头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成像检查选择目标患者,并评估静脉溶栓前的侧支循环状态,据此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状态与入院时NIHSS评分子项目的关系,同时探讨静脉溶栓前的侧支循环状态与溶栓后患者临床转归[主要结局:发病90 d时m RS评分0~1分;次要结局:早期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为0~1分,或较基线NIHSS评分降低8分)及发病后90 d时m RS评分为0~2分;安全性结局:脑出血转化及发病后90d死亡]的关系。结果 73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组43例,侧支循环不良组30例。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为2. 00(1. 00,5. 00)分比7. 00 (3. 75,10. 00)分,1. 00 (0. 00,3. 00)分比5. 00 (1. 75,6. 25)分; Z值分别为-3. 793、3. 447,均P 0. 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构音障碍评分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OR值及95%CI分别为5. 058 (2. 249~11. 372)、1. 465 (1. 024~2. 094)、1. 633 (1. 069~2. 495)、2. 669(1. 072~6. 647),均P 0. 05]。在主要结局中,侧支循环良好组67. 4%(29/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40. 0%(12/30)患者m RS评分为0~1分(OR=1. 686,95%CI:1. 068~3. 105,P=0. 020)。对于次要结局,侧支循环良好组53. 5%(23/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0. 0%(6/30)患者获得早期神经功能改善(OR=2. 672,95%CI:1. 241~5. 765,P=0. 004);侧支循环良好组86. 0%(37/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63. 3%(19/30)患者m RS评分为0~2分(OR=1. 359,95%CI:1. 009~1. 830,P=0. 024)。在安全结局中,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和7例出现了出血转化(OR=0. 199,95%CI:0. 044~0. 894,P=0. 043);死亡风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 698,95%CI:0. 104~4. 682,P=1. 000)。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良好的侧支循环与较轻的临床症状有关,NIHSS评分子项目中的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及构音障碍评分增加可反映侧支循环不良;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静脉溶栓患者获得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及良好的预后,可能降低出血转化风险,但不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