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原(pro-ADM)、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对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就诊留观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根据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就诊24 h内CURB-65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确诊后第1、4天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确诊后第1天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CRP水平对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机械通气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死亡组患者就诊24 h内CURB-65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2)死亡组患者确诊后第1、4天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水平及确诊后第4天血清CRP水平高于存活组,而确诊后第1天血清CRP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3)存活组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者11例,未行机械通气者60例。存活组患者中是否行机械通气者就诊24 h内CURB-65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中行机械通气者确诊后第1、4天血清pro-ADM水平高于未行机械通气者(P0.05),而存活组患者中是否行机械通气者确诊后第1、4天血清PCT、D-二聚体、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OC曲线显示,确诊后第1天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CRP水平预测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3[95%CI(0.963,1.000)]、0.718[95%CI(0.670,0.819)]、0.918[95%CI(0.863,0.972)]、0.325[95%CI(0.198,0.451)];确诊后第1天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CRP水平预测28 d存活的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AUC分别为0.720[95%CI(0.553,0.888)]、0.664[95%CI(0.512,0.817)]、0.651[95%CI(0.493,0.808)]、0.498[95%CI(0.293,0.704)]。结论 28 d死亡的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水平较高,三者对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并对28 d存活者机械通气有一定预测价值,因此临床对于血清pro-ADM、PCT、D-二聚体水平尤其是血清pro-ADM水平升高的急诊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5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并发肺栓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未并发肺栓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OR=1.108,95%CI(1.043,1.178)]、血浆D-二聚体水平[OR=9.113,95%CI(6.282,19.331)]、APTT[OR=1.347,95%CI(1.063,4.892)]、PT[OR=1.505,95%CI(1.036,2.188)]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NM分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APTT、PT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芝 《山东医药》2010,50(33):68-69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5例AAD患者(Ⅰ型14例、Ⅱ型9例、Ⅲ型12例)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种疾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AAD不同分型及AAD生存与否的关系。结果 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AMI患者(P〈0.05)。AADⅠ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于AAD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院时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8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07例(80.16%),平均年龄(52.72±12.26)岁。收集生存组(n=317)和死亡组(n=66)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血压、治疗方式以及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比较两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以评价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7.23%(66/383)。死亡组的D-二聚体水平[9.39(4.03, 19.68)μg/ml vs. 3.66(2.04, 8.82)μg/ml]、FDP水平[36.90(23.41, 69.11)μg/ml vs. 14.96(6.95, 35.81)μg/m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例、非手术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入院舒张压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OR=1.04,95%CI:1.00~1.08,P0.05)和FDP水平(OR=1.01,95%CI:1.00~1.01,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48(95%CI:0.686~0.810,P0.05),最佳临界点为4.45μg/m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1%和67.19%。D-二聚体联合FDP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76(95%CI:0.718~0.833,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61.20%。结论:血清D-二聚体和FDP水平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FD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价值优于单独应用D-二聚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A组(NIHSS评分≥5分,n=44)与B组(NIHSS评分5分,n=4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41)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n=49)。比较A组与B组患者血清CHE水平,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36,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HE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9,95%CI(1.66,2.39)]、NIHSS评分[OR=3.77,95%CI(2.59,5.48)]、FPG[OR=3.01,95%CI(1.99,4.54)]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OR=0.92,95%CI(0.88,0.96)]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HE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年龄、NIHSS评分、FPG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血清CHE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 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与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异常等存在一定关系。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炎症指标与COVID-19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5月收治的COVID-19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亚组(n=231)和死亡亚组(n=49)。另选取2020年3—9月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一般资料、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对COVID-19的诊断价值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PT长于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存活亚组年龄小于死亡亚组,冠心病发生率和血浆FIB、D-D及血清CRP、PCT水平低于死亡亚组,PT短于死亡亚组(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2.869,95%CI(1.497,5.500)]、冠心病[HR=3.796,95%CI(1.680,8.579)]、PT[HR=2.596,95%CI(1.703,3.957)]、血浆D-D水平[HR=2.289,95%CI(1.473,3.557)]及血清CRP[HR=2.542,95%CI(1.607,4.021)]、PCT[HR=2.596,95%CI(1.724,3.910)]水平是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血浆FIB水平、血浆D-D水平、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95%CI(0.542,0.641)]、0.665[95%CI(0.616,0.711)]、0.680[95%CI(0.631,0.725)]、0.690[95%CI(0.642,0.735)]、0.632[95%CI(0.583,0.680)];PT、血浆D-D水平、血清CRP水平、血清PCT水平预测COVID-19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536[95%CI(0.479,0.596)]、0.593[95%CI(0.533,0.651)]、0.603[95%CI(0.543,0.660)]、0.637[95%CI(0.577,0.693)]。结论年龄、冠心病、PT、血浆D-D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是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对COVID-19诊断及其预后预测并无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根据ACS发生情况分为ACS组79例与非ACS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2型糖尿病并AC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高于非ACS组,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低于非AC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OR=3.746,95%CI(1.048,13.400)]、空腹血糖[OR=16.912,95%CI(4.478,63.872)]、糖化血红蛋白[OR=5.778,95%CI(1.597,20.900)]、血清hs-CRP水平[OR=7.523,95%CI(1.961,28.863)]、血清VCAM-1水平[OR=6.166,95%CI(1.759,21.615)]、血清HMGB1水平[OR=5.387,95%CI(1.531,18.960)]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SFRP5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保护因素[OR=0.186,95%CI(0.043,0.80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hs-CRP、VCAM-1、HMGB1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ACS的危险因素,血清SFRP5水平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诊脓毒症患者140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并检测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并分别记录入院24 h 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转归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80例,死亡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CRP、PCT、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1.056,95%CI(1.014,1.257)〕、MEDS评分〔OR=1.102,95%CI(1.017,1.365)〕及APACHEⅡ评分〔OR=1.186,95%CI(1.057,1.698)〕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MEDS评分为0.820,D-二聚体为0.610,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大于D-二聚体(P0.05);而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MED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D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YKL-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体温、脉搏、YKL-40、国际标准化比值、吸入氧浓度、APACHEⅡ评分及CPIS评分高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存活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OR=2.125,95%CI(1.320,3.422)]、APACHEⅡ评分[OR=1.868,95%CI(1.195,2.921)]及CPIS评分[OR=1.988,95%CI(1.249,3.163)]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303,P0.05)。结论 YKL-40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PTE患者185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是否复发VTE分为复发组(n=63)和非复发组(n=1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PTE患者复发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男性占比及年龄≥60岁、肥胖、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接受溶栓治疗、出院前D-二聚体升高、出院前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者占比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42,95%CI(1.239,1.919)]、年龄≥60岁[OR=1.691,95%CI(1.336,2.140)]、肥胖[OR=1.482,95%CI(1.195,1.838)]、合并高血压[OR=1.862,95%CI(1.352,2.564)]、合并糖尿病[OR=1.592,95%CI(1.219,2.079)]、接受溶栓治疗[OR=1.711,95%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心脏中心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确诊急性AD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9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6.8±12.1)岁。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进行分组,分为存活组(n=141)及死亡组(n=34),分析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压水平、症状、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意识障碍和心包填塞比例增加,手术或支架治疗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325,95%CI:1.436~1.973,P=0.004)、伴意识障碍(OR=2.481,95%CI:1.302~3.203,P=0.003)、心包填塞(OR=7.726,95%CI:1.762~34.003,P=0.008)为A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或介入治疗(OR=0.101,95%CI:1.762~34.003,P=0.044)为保护因素。结论 AD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并发意识障碍、心包填塞者病死率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依据病情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有利于降低AD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10):901-90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和D-二聚体水平对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1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存在CSFP的患者90例作为CSFP组,随机选取同期90例冠脉血流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P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AR和D-二聚体预测CSFP的价值。结果:对照组与CSFP组间吸烟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D-二聚体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12,95%CI:1.079~4.954,P=0.031)、FAR(OR=1.552,95%CI:1.180~2.043,P=0.002)和D-二聚体(OR=7.031,95%CI:1.523~29.454,P=0.012)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对CSFP的最佳诊断截值为0.087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2.2%和88.9%,D-二聚体对CSFP的最佳诊断截值为0.550μ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4.4%和94.6%。结论:FAR和D-二聚体水平为CSF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SF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急救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中低血压、白细胞计数增高、H-FABP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67,95%CI(2.44,11.62),P=0.01];校正年龄、治疗方案、低血压及白细胞计数增高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73,95%CI(1.02,13.67),P=0.04]。结论 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H-FABP水平≥7μg/L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辩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2例作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根据预后将102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死亡组(n=9)和存活组(n=9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呈负相关(r=-0.544,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PCIS低于存活组,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S[OR=1.965,95%CI(1.245,3.104)]及血清和肽素[OR=1.811,95%CI(1.151,2.848)]、PCT[OR=1.893,95%CI(1.211,2.959)]、CRP[OR=1.802,95%CI(1.155,2.912)]水平是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和肽素水平高是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CD40配体(CD40L)水平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5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收治的孤立性AF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孤立性AF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D40L水平与孤立性AF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糖及血清肌酐、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LAD大于对照组,血清CD40L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LVEDD[OR=1.654,95%CI(1.252,2.184)]、血清CD40L水平[OR=1.392,95%CI(1.094,1.772)]、血清hs-CRP水平[OR=1.334,95%CI(1.028,1.731)]是孤立性AF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DD[OR=1.677,95%CI(1.245,2.259)]、血清CD40L水平[OR=5.165,95%CI(2.215,12.046)]、血清hs-CRP水平[OR=1.473,95%CI(1.148,1.889)]是孤立性A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40L水平与孤立性AF患者血清hs-CRP水平、LA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0.85,P0.05)。结论血清CD40L水平与孤立性AF独立相关,且其水平变化与血清hs-CRP水平、L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2例非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胆源性和酒精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患者就诊时的性别、年龄、合并脂肪肝、BMI、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家族史、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LDL、HDL、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脂肪肝、BMI、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家族史、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D-二聚体浓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比值比(OR)=2.206,95%可信区间(95%CI):1.125~4.263,P=0.024]、血清甘油三酯水平(OR=5.253,95%CI:2.502~9.568,P=0.001)、BMI(OR=3.812,95%CI:1.896~7.529,P=0.011)、脂肪肝(OR=4.255,95%CI:2.185~8.236,P=0.009)及D-二聚体浓度(OR=6.258,95%CI:3.526~11.653,P=0.006)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发病高危因素积极进行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近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管结石病史、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基础疾病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RR=2.296,95%CI(1.090,4.835)]及血清CK-MB[RR=3.391,95%CI(1.221,9.414)]、cTnT[RR=2.804,95%CI(1.016,7.739)]、Mb[RR=2.252,95%CI(1.074,4.725)]水平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液生物学指标与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有关,但其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液生物学指标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235例,根据入院后24 h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 CA量表评分<26分,n=127)和认知正常组(Mo CA量表评分≥26分,n=108)。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并考虑到本研究的实用性,笔者选取临床较易获取且检测价格低廉的血液生物学指标,包括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SUA、Hcy、FIB及三者联合对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认知障碍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及SUA、Hcy、FIB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2.27,95%CI(1.07,4.81)]、SUA[OR=1.02,95%CI(1.01,1.02)]、Hcy[OR=1.26,95%CI(1.16,1.37)]、FIB[OR=3.56,95%CI(1.87,6.79)]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Hcy、FIB诊断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81、0.703,三者联合诊断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AUC为0.849。结论 SUA、Hcy、FIB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对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中等,但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方式对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冠心病并T2DM患者303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14例与预后不良组89例,根据血糖控制方式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42例、胰岛素治疗组75例、口服药物治疗组186例。比较不同血糖控制方式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冠心病并T2DM患者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饮食控制组、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药物治疗组患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饮食控制组、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药物治疗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C反应蛋白(CRP)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OR=5.119,95%CI(1.256,6.428)]、TG[OR=2.257,95%CI(1.055,4.828)]、空腹血糖[OR=3.074,95%CI(1.521,6.213)]、HbA_(1c)[OR=5.376,95%CI(2.777,10.407)]、CRP[OR=5.853,95%CI(2.442,14.029)]、血糖控制方式[OR=5.830,95%CI(2.564,13.253)]是冠心病并T2DM患者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糖控制方式是冠心病并T2DM患者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