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化原则将2017年10月—2019年5月该院接收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43)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43)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干预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积极预防DVT,保障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中,上肢功能FMA积分、下肢功能FMA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晓莉 《新中医》2020,52(21):162-164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 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升高,CSS 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踝关节护理模式对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踝关节护理。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FMA评分与FI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护理模式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院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GQOL-74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蒙医早期康复护理对NIHSS与Breath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1)与研究组(蒙医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41)。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结果:在SAS评分与SDS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以及总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医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显著,对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部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63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足部穴位按摩,比较干预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RSS睡眠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SRSS睡眠状况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为(194.65±23.64)分,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的步行功能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的步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的步态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的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心理干预配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预防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进行生产的产妇10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心理干预+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展开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防止产妇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强对产妇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同时配合产后康复按摩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其患侧上下肢肌力和改善其神经功能状况,同时还能缩短其整体预后周期,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单双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干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SAS、SDS、NIHSS评分更低,FMA、MBI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样本从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将护理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下肢Brunn Strom分级,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Brunn Strom分级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还能对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提高,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中医康复护理在肢体功能恢复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该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比较无差异(P 0. 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上下肌力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 0. 05)。结论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可帮助其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次研究分析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从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200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按照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果数据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分析较为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早期踝关节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 I-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介入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和KP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 Index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Index评分和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踝关节护理对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8年10月该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n=35)行常规护理,干预组(n=35)行踝关节护理。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护理1周时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和下肢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周时两组踝关节功能障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踝关节护理效果显著,能减少后遗症,促进步行功能恢复,临床推荐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