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即介入压力泵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踝泵运动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对临床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治疗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开展术后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隙式充气加压装置干预,治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过预防措施干预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54.1±9.3)cm/s、股静脉平均速度(32.6±6.0)cm/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风速度(46.7±8.1)cm/s、股静脉平均速度(27.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探究间歇充气加压预防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分级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配合其他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活血通络汤配合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袜、股四头肌舒缩、膝关节功能恢复器(CPM)功能锻炼等措施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29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5%。结论:活血通络汤配合其他综合措施是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因素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65例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预防和梯度压力袜(GCS)于围手术期进行干预,IPC组采用基础预防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干预,LMWH组采用基础预防和依诺肝素钠干预。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C组和LMWH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22%(12/55),IPC组7%(4/55),LMWH组5%(3/55),IPC组和LMWH组预防下肢DVT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C和LMWH均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周期性充气加压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血栓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骨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周期性充气加压,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血流情况及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肢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每日股部周径变化率高于对照组(P 0.05),股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及血流量(BF)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采取周期性充气加压,能改善患者肢体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操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常规护理,治疗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做下肢运动操,治疗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做五行音乐操。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0天内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下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治疗二组有效率和下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一组(P0.05)。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一组;结论五行音乐操可以显著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发生(P0.05),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秀艳  赵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33-133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3月共收治的21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充气压力泵气压治疗,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DVT3例,对照组发生DVT8例。结论: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活血利水法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选取同期3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对两组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对两组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患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14d行超声检查,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够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抗血栓泵预防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将1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抗血栓泵。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35%,而对照组中DVT的发生率为6.7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血栓泵预防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冠心病PCI术后DVT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少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患者19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98)。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和IPC。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包括评估患者危险因素,针对性进行宣教;合理补液,防止血液高凝状态;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IPC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该院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扩血管等方式治疗,于病情控制后根据患者有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有)17例与对照组(无)27例,对两组患者—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既往疾病史、术后长期卧床、术后偏瘫等。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较大,应早期预防、及时诊断与治疗,消除引发危险因素,进而提高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的临床护理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通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低,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双下肢按摩能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经验方中药散剂外敷配合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观察组则在常规抗凝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并于泵下放置中药外敷散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中药外敷散剂配合静脉泵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子宫全切术住院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到该院进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对照组分别为22%、24%,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并发症少,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压力袜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间隔2 h翻身,间隔4 h对下肢按摩1次,观察组则采用压力袜进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痛疼、肿胀、舒适度等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痛疼、肿胀低于对照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给予压力袜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压力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