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了6项真因,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并执行,分别为:建立综合性评估体系,制定阶梯式干预方案,实施全维度提醒策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由56.67%降低至22.22%。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促进多学科协作团队管理,降低了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使放疗中断率下降,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头颈恶性肿瘤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为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Ovi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公开发表的与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关的文献,检索各数据库从建库起至2020年6月的相关文献,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计纳入14篇文献(英文5篇,中文9篇),结果显示,联合化疗(OR=2.24,95%CI:1.66~3.02)、吸烟(OR=2.12,95%CI:1.45~3.10)、饮酒(OR=1.58,95%CI:1.09~2.29)、糖尿病(OR=1.99,95%CI:1.46~2.70)、口腔pH≤7(OR=3.11,95%CI:2.13~4.55)、口腔卫生差(OR=4.38,95%CI:2.19~8.73)、未使用抗生素(OR=5.92,95%CI:2.91~12.04)、未使用黏膜保护剂(OR=5.39,95%CI:2.89~10.04)是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化疗、吸烟、饮酒、糖尿病、口腔pH≤7、口腔卫生差、未使用抗生素、未使用黏膜保护剂是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比起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时间推迟,程度轻,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反应能得到预防和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或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状况(SCL-90)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SCL-90评分为(241.29±15.47)分,整体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5.
6.
郭翌安 《现代保健》2013,(11):23-24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调强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较常规放疗组均显著提升,疾病稳定率显著下降,急性皮肤反应和口干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化疗对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惠明 《现代医院》2013,(10):61-6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首次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25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9例,对照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一系列早期、综合、全方位、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时间延后,3级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综合、全方位、全程的护理干预能延缓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减轻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赵娟 《药物与人》2014,(10):50-51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2013年度我院收治的114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按教育程度分为“初中厦以下”组及“高中废以上”组,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口腔粘膜炎的轻重程度,按照WHO粘膜反应标准.每周观察评估。结果:“高中厦以上”组47倒患者出现1度及以下轻度口腔粘膜炎l6例;2度厦以上较重口腔粘膜炎31例;“初中及以下”组67例患者出现1度及以下轻度口腔粘膜炎38例,2度及以上较重口腔粘膜炎29例。(P〈0.0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发射性口腔粘膜炎与教育程度有关,高学历组其口腔粘膜反应较低学历组口腔粘膜反应重。  相似文献   

9.
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9例经临床、CT、MRI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病人行PET检查(2例行PET-CT检查),分析病变的放射性分布,即糖代谢的高低。结果 PET或PET-CT均显示了颞叶较大病变,对脑干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 PET、PET-CT对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PET-CT的分辨率大于单一PET扫描。  相似文献   

10.
苏婷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6):971-972
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安全地增加肿瘤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调强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优越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放射性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治疗的14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调强放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放射和脑干毒副反应(即脑干剂量学的一种表现)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脑干剂量的研究结果。结果14例患者脑干最大剂量为(48.46±7.18)Gy,脑干平均剂量为(26.54±9.64)Gy,V35、V40、V45、V50分别为(2.63±5.06)cm3、(8.47±13.32)cm3、(14.71±22.5)cm3、(21.21±28.9)cm3。复发鼻咽癌患者1年内局部控制率为85.7%。结论调强放疗对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脑干放射耐受性与脑干受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炎是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化疗(以下简称-放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常常给患者造成身心的痛苦,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某医学院调查发现,肿瘤患者在接受标准放化疗剂量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约为40%,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病率几乎为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胡萝卜冰块对口腔黏膜放射损伤(RTOM)的防治作用。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11月将40例初治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放射治疗前半小时、放射治疗后半小时、睡前1小时口含胡萝卜冰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放射损伤出现时间及具体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I、Ⅱ、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别为14、6、0、0例和8、8、3、1例,实验组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结论 胡萝卜冰块对放射性口腔黏膜放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93例患者。通过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患者V10、V20、V30、V40、V50、平均剂量、处方剂量等参数,评估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对比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剂量学资料,分析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2例,发生率为45.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合并糖尿病、食管平均剂量是影响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制订放疗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化疗史、合并疾病,综合考虑剂量学因素,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36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存在有真菌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60岁)、有多种并发症(≥2种)、有皮肤或黏膜溃烂、使用免疫抑制剂、口腔黏膜溃烂、住院时间长(>50 d)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真菌感染与性别无关;36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有300例,使用时间长(≥35 d)、使用种类多(>3种)、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真菌感染率最高(49.4%);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其次.结论 真菌感染除了患者和治疗等危险因素之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其高危险因素,加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无菌操作和营养支持等是降低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和常规调强放疗(IMRT)两种不同治疗系统中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分布,并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18例鼻咽癌病例,将其定位数据信息及靶区器官轮廓分别传输至TomotherapyTPS工作站及Varian EclipseTPS工作站并设计调强放疗计划,18例患者的处方剂量相同,其中鼻咽部原发灶GTVnx为73.92Gy/33F;可见的转移淋巴结GTVnd为69.96Gy/33F;高危临床靶区CTV1为60.06Gy/33F;预防照射区CTV2为50.96Gy/28F,通过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N)、均匀性指数(H1)和危及器官(OARs)的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等各项指标比较2组治疗计划,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f检验。结果螺旋断层放疗组中PGTVnx、PTV1、PTV2的CN值分别为0.910±0.010、0.855±0.020、0.871±0.021,常规调强组中PGTVnx、PTV1、PTV2的CN值分别为0.867±0.025、0.822±0.020、0.811±0.012,螺旋断层放疗组中PGTVnx、PTV1、PTV2的HJ值分别为1.049±0.009、I_135±0.030、1.034±0.011,常规调强组中PGTVnx、PTV1、PTV2的HI值分别为1.060±0.011、1.222±0:023、1.094±0.015,各组P值均〈0.005。螺旋断层放疗组相比常规调强放疗组各靶区的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也有所下降,腮腺平均剂量较常规调强放疗组低4Gv左右,V30、V35也显著低于常规调强放疗,P值〈0.005。结论对于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技术相对于常规凋强技术改善了剂量学分布,使得靶区在获得更好的剂量分布同时显著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鼻咽癌采用常规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照射靶区和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52例初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强组:CT(增强)扫描后融合MRI(增强)图像,勾画出原发肿瘤区(GTVnx)、PGTVnx(GTVnx+外放5mm)、CTV(PGTVnx+周围高危区域)、PCTV(CTV+外放3mm)等靶区和脑干、脊髓等重要的危及器官,自动多叶准直器(MLC)进行适形调强放疗。常规组:面颈联合野逐步缩野技术,GTV的处方剂量为DT 70Gy/35次,CTV的剂量要求为DT 60Gy/30次。勾画出个体化挡铅的轮廓后,低熔点铅制作人工铅挡进行常规放疗。两组分别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计算各靶区的剂量分布及生物等效剂量(EU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在肿瘤PGTVnx、PCTV靶区平均剂量和生物等效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两种放疗方法的脑干和脊髓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与EUD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LC适形调强放疗和人工铅挡常规放疗的肿瘤原发灶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实际应用中MLC适形调强放疗代替人工铅挡常规放疗进行鼻咽癌放疗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比常规护理对鼻咽癌病患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差异。方法:抽取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确诊为鼻咽癌病患并接受本院放疗和护理的60例病患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从心理、行为习惯以及饮食等全方位护理,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根据黏膜情况、痛感等相关指标评价护理结果,并接受Wilcoxon检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护理,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中的病患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患者口腔黏膜状况更好。结论: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进行全方位护理后,患者病情恢复状况良好,病人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接受放疗治疗的I临床患者病例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放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在放疗期间的口腔黏膜反应。结果:两组放疗7周后,口腔黏膜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鼻咽癌接受放疗治疗的临床患者实施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轻口腔黏膜的不良反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15-1616
目的观察比较氧气雾化吸入与含漱防治放射性口腔及口咽黏膜炎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含漱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放射性口腔及口咽黏膜炎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Ⅰ、Ⅱ级放射性口腔及口咽黏膜炎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Ⅲ级放射性口腔及口咽黏膜炎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以轻度放射反应(包括Ⅰ、Ⅱ级)为主,对照组以重度放射反应(包括Ⅲ、Ⅳ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从开始放疗到恢复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放疗结束到恢复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防治放射性口腔及口咽黏膜炎的效果优于含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