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情况。方法研究者是该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进行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轻度为2例,重度为1例,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轻度为8例,重度为6例,发生率为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8±1.6)分、(80.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将患者的痛苦减轻至最低程度,有助于其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强化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汕头市金平区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骨科术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5%、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6.4%、沟通能力满意度为92.7%、病房管理能力满意度为94.5%,其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4%、70.1%、67.3%、63.6%及护理满意度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危例数51例、危险3例,其预防有效率为98.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5例、6例及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可以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白巧林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骨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只有2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根据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危险度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深静脉血栓采用护理干预进行预防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选取60例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骨科手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作用,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应当被推广和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玉平  李平洁 《河北中医》2014,(10):1574-1575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以下肢多见[1]。下肢DVT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术后卧床,致使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之手术对局部静脉造成损伤,极易引发血栓形成。下肢DVT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肢体功能不全甚至残疾,患肢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急性期可能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也是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下肢DVT形成的护理及预防尤为重要。我科对住院的骨科术后患者120例进行了护理及预防,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DVT的发生率为30%~50%。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9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比较,评估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血流受阻者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对照组患者血流受阻者8例,有2例深静脉血栓病例,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管理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患肢浅表静脉曲张发生率为8.2%、胫骨粗隆下端肿胀率为12.2%、深静脉压痛率8.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以该院骨科在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68例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34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分析组运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进而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结果通过给予分析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在进行骨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的概率较低,仅有1例,发生率为2.94%,感染患者1例,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患者运用骨科术后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1.76%,术后感染患者7例,发生率为20.59%;相比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分析组患者术后的情况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析组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后,分析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4.12%,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3.53%。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分析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索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明显较少,且感染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充分说明了临床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值得骨科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于该院骨科实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5%及12.9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客观上缩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花费,有利于机体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12-2013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健康教育、床旁行为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方面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为2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减少其发生率,并改善凝血相关指标,临床护理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骨科大手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影响病人的康复,且有造成肺栓塞(PE)的可能,导致猝死。目前预防治疗多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可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尤其对手术需要施行硬膜外麻醉等神经系统周围操作时风险更大。笔者近年来开展中药“通络散”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研究,并同时将中药防治组、西药防治组以及文献报道未预防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76%,对照组19.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71.43%。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更迅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统计并计算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多模式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1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例和49例。结果: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比值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预防方案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有4 大主证: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40%~70%,如不及时防治,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