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进行子宫全切术住院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的临床护理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通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低,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双下肢按摩能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价值。方法以2015年11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对照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6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自拟)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任选80例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该院治疗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满意度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患者的肺栓塞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预防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即介入压力泵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踝泵运动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0%(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邱凤敏  王戌萍 《光明中医》2023,(7):1377-1379
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8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运用信封抽签法分为2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9例穴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穴位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3 d和7 d后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可加快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速,避免红细胞聚集,对改善下肢肿胀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患者术后强化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活动护理,有助于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截石位;观察组实施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2组截石位前后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变化,统计比较2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截石位后60 min、120 min和截石位改平卧位后10 min的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预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2.94%、17.65%,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7.06%、79.4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从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工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结果研究组的PT为(13.55±0.90)s,aPTT为(38.15±1.70)s,TT为(18.15±1.35)s,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Fbg为(2.30±0.32)g/L,D-D为(0.35±0.13)mg/L,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00%,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0%,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结合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身体状况,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76%,对照组19.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71.43%。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更迅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资料源自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33%相较于对照组20.00%低,护理满意度评分(94.5±2.1)分相较于对照组(81.8±2.5)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明显,也可以获得极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