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主因全身红斑、脓疱伴痒痛40 d,于2013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妊娠35+6周,自周妊娠30周起无明显诱因左腋窝出现散在粟粒大小红斑、脓疱。20 d后类似皮损增多、融合,波及右上肢、左胸部、腹部及臀部,形成片状红斑及群集性脓疱,伴瘙痒及刺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青霉素、清开灵静脉滴注、针灸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1):869-874
【摘要】 吗替麦考酚酯可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治疗。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中国不同地域多位专家讨论和撰写了本建议。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推荐等级标准,吗替麦考酚酯在成人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寻常型天疱疮的治疗中属于A级推荐;在成人系统性硬化症、成人中重度湿疹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均属于B级推荐;在皮肤型红斑狼疮、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儿童系统性硬化症、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儿童天疱疮、儿童中重度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属于C级推荐。 相似文献
4.
5.
吗替麦考酚酯作为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与免疫失调有关的皮肤疾病.能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皮肤病,有文献记载的近20种.本文对吗替麦考酚酯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和毒副作用进行概述.同时,对吗替麦考酚酯应用较多的皮肤病进行分类叙述,其中包括各临床研究受试者的信息,吗替麦考酚酯使用的剂量、给药时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
患者男,60岁。右小腿疼痛性溃疡10年,双侧股骨头坏死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真皮浅层水肿和小血管增生,胶原纤维增生和纤维化,真皮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2)股骨头坏死。采用吗替麦考酚酯(1.0g,2次/d)和对症治疗,获得一定疗效。同时对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回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1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并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的干预性作用.方法 将104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4 组:正常组((n=8,仅开腹后即缝合),假手术组(n=32,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并以钝器轻划胰腺组织5 次),SAP 组((n=32,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钠以建立SAP 模型),和MMF 组((n=32,建立SAP 模型后1h 经尾静脉注射MMF 250 mg/kg).术后3 h、6 h、12 h、24 h 各组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S)、血清C 反应蛋白(CRP);常规HE 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 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sICAM-1 的含量.结果 在各时间点,SAP 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AMS、CRP,以及TNF-α、IL-1β和sICAM-1 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均P<0.05);而MMF 组的上述数值均显著低于SAP 组(均P<0.05).结论 SAP 早期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MMF 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9.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3)
目的:观察泼尼松(P)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AZA)及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天疱疮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观察。选择首次就诊经皮肤活检行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确诊的天疱疮患者42例,随机分为泼尼松联合MMF治疗组(P+MMF组,n=14),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组(P组,n=14)和泼尼松联合AZA治疗组(P+AZA组,n=14),均接受基础(对症支持预防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皮损变化情况[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BSIS(autoimmune bnullous skin disorder intensity score)评分]、药物使用情况(泼尼松使用剂量及减量情况)、起效时间(第一次泼尼松减量时间、皮损全部消退时间)、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比分析3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组完成随访观察病例数分别为14(P+MMF组)、13(P组)、14(P+AZA组)例;3组及3组间泼尼松初始量、减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泼尼松控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MMF组和P组、P+MMF组和P+AZ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观察结束时泼尼松剂量、泼尼松累积总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组和P+AZ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及3组间皮损全部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首次泼尼松减量时间、泼尼松减至2/3最大控制量的时间经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MMF组和P组间首次泼尼松减量时间、泼尼松减至2/3最大控制量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及3组间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疗法治疗天疱疮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泼尼松联合MMF组比单纯使用泼尼松组和泼尼松联合AZA组需要更小的泼尼松控制量,还可加快泼尼松减量,减少泼尼松累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侯爱华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5)
12例寻常型天疱疮(PV)先用硫唑嘌呤和泼尼龙联合治疗后复发,改用麦考酚酯治疗有效。现报道如下,经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确诊的12例PV患者用泼尼龙(2mg/kg/d)和硫唑嘌呤(1.5mg~2mg/kg/d)后,早期症状有所改善。但皮质类固醇减量后均很快复发,遂改用泼尼龙加麦考酚酯治疗。方法: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1.
贾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0(5):328-328
复发性特发性结节性脂膜炎是以急性发热、全身不适、同时伴有疼痛性皮下结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治疗主要以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尽管积极治疗 ,但仍易复发。作者报道 1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而用麦考酚酯治疗成功的患者。该患者女性 ,4 5岁 ,在上臂内侧和右腹股沟出现非愈合性溃疡 7个月。皮损开始发生在红斑基础上大小不同的疼痛性结节 ,后来发展为溃疡 ,并排出油性物质 ,全身不适、发热、关节痛。一些溃疡覆盖黑色坚硬结痂。开始给予 1 5mg·kg 1·d 1的泼尼松龙口服和局部湿敷 3个月。在此治疗期间 ,仍有新…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7岁,因皮疹5年,口眼干燥2年及关节痛3个月于1988年11月15日入院. 相似文献
13.
14.
李颖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6)
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如失明 ,瘢痕性狭窄等 ,难以治疗。该作者用麦考酚酯联合泼尼龙成功治疗 3例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例 1,女 ,6 1岁 ,牙龈出血伴口腔粘膜和右肩部皮肤水疱、糜烂 3年。体检发现牙龈、舌部及硬腭等部位红斑基础上多发性糜烂 ,右肩部有一直径 10cm× 8cm出血性糜烂面。例 2 ,男 ,6 4岁 ,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损害并牙龈易出血 3年多 ,对包括皮质类固醇在内的许多药物局部治疗无效。体检发现硬腭上 2cm× 0 5cm基底灰白色的表浅溃疡 ,牙龈红肿 ,舌和颊粘膜… 相似文献
15.
16.
周云龙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3)
作者报告1例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但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结节病的病例(此前未见类似的报道)。患者女,57岁。主诉两侧腰腺肿胀,持续性口干,伴咀嚼、吞咽及说话困难,味觉改变9个月。并有全身乏力,疲倦及体重下降。此间还曾发生双膝轻度疼痛和肿胀。检查:腮腺和泪腺木质样肿胀,口腔粘膜干燥、发粘,舌表面明显的白念珠菌感染。左膝关节少量积液。用柠檬酸刺激舌部,腮腺无唾液流出。唇腺活检标本示SS 的改变,腺泡萎缩,轻度纤维化,导管周围混合性慢性炎性细胞灶性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Schirmer 试验阳性。Hb98g/L,ESR 75mm,C 反出蛋白升高(49μg/L),ANA,抗SS-ASS-B,Sm和nRNP 抗体均未检出。膝X 线检查关节间隙中度变窄,伴胫骨骨刺和骨赘形成。双侧腮 相似文献
17.
18.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双下肢瘀点瘀斑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瘀点,无自觉症状,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重,无腹痛、腹泻、发热及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皮病,予中药口服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皮损逐渐融合为斑片,无渗出破溃。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患者10年前出现口干,5个月前于我院诊断为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2)
目的观察小剂量麦考酚酯联合阿维A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科住院治疗的5例既往予阿维A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分析在予麦考酚酯0.5g(2次/d)联合阿维A 30mg(1次/d)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该5例患者联合治疗平均显效时间为2.8天,3例8天内好转出院,1例8天时痊愈出院,治疗及随访中均未发现麦考酚酯或阿维A相关的不良反应,1例复发。结论小剂量麦考酚酯联合阿维A治疗难治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起效快,可供单独使用阿维A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抵抗的患者选择,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