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HCM患者61例,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1例和非梗阻性3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房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1)梗阻组、非梗阻组的储备功能(LASr)、管道功能(LAScd)、辅泵功能(LASct)均较对照组减低,且梗阻组LASr、LAScd较非梗阻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组LASct与非梗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梗阻组、非梗阻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侧壁纵向应变(ES-LWLS)、左侧壁纵向峰值应变(P-LWLS)、左心室收缩末期房顶部纵向应变(ES-RLS)、房顶部纵向峰值应变(P-RLS)、左心室收缩末期右侧壁纵向应变(ES-RWLS)、右侧壁纵向峰值应变(P-RWLS)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梗阻组较非梗阻组降低(均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可无创、准确、迅速的评价HCM患者左心房的整体与节段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35 例CHF患者与25 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横径(LAD)、左心室短轴横径(L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两腔心切面,应用2D-STI测量各个室壁收缩期最大应变。比较CHF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结构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HF患者左房室明显扩大,LVESV、LVEDV增大,心功能减低,收缩期左心室心尖各切面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2D-STI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估右房功能用于早期监测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随机入组左室下壁心肌梗死(INFMI)患者56例,其中单纯左室下壁心肌梗死(INFMI)34例、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INFMI RVMI)22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及病例组。二维超声心尖四腔观测量右房上下径、左右径及面积;彩色多普勒测量三尖瓣血流图E峰值、A峰值及减速时间(DT);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瓣环右心室游离壁侧收缩期s′、舒张早期e′及舒张晚期a′;运用2DSTE评价右心房功能,测量右房收缩期应变(SS)、舒张早期应变(EDS)、舒张晚期应变(LDS)。结果 病例组(INFMI RVMI)的右房SS、LDS比对照组(INFMI)明显减低(P<0.05)。右心房LDS截值<6.88%时,鉴别INFMI RVMI与INFMI的AUC为0.834(灵敏度64.71%,特异度94.12%);SS截值<8.44%时,鉴别INFMI RVMI与INFMI的AUC为0.713(灵敏度41.18%,特异度88.24%)。结论 与INFMI的患者相比,INFMI RVMI患者的右心房储器和收缩功能受损更为显著。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右室心梗患者的右房功能,右房LDS、SS可以提示左室心梗合并右室心梗可能。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定量超声心动图发展迅猛.心脏运动力学研究已由单纯左室短轴、长轴运动和射血分数评价转向心室空间形变特征研究,包括左室的扭转和解旋,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3)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性LVMI134g/m~2、女性LVMI110g/m~2者为左心室肥厚)分为非左心室肥厚组(36例)和左心室肥厚组(2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54例)。对各组心尖长轴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的心内膜下、外膜下进行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获取其纵向应变(LS)峰值,径向应变(RS)峰值和圆周应变(CS)峰值,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整体应变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室肥厚组长轴、短轴各段平均LS、RS、CS峰值显著降低(P均0.01),非左室肥厚组长轴、短轴各段平均LS峰值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功能。方法:研究纳入50例特发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以及20例健康人群对照。两组对照进行基线的普通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左心室短轴应变、左心室圆轴应变及左心室长轴应变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识别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动态评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80例,根据PCI术后结果分为NSTEMI组40例,STEMI组4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NSTEMI组和STEMI组分别于PCI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阻相关动脉心肌节段。用4D LV Volume Tom Tec软件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和LVEF。应用应变分析软件获得梗阻相关动脉心肌节段的左心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PS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PSS)、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PSS)、左心室底部旋转峰度(rot_base)、左心室尖部旋转峰度(rot_apex)和扭曲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和STEMI组术后1周LVESV和LVEDV明显升高,术后1周和3个月LVEF...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 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最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1)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观察两组对象左心室17节段心肌于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和长轴运动内应变改变和心脏彩色超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 ferential strain,GC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9.60,P <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E/A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VDs)、A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2.05,P <0.05);观察组患者LVEF参数和整体心肌应变参数GAS、GCS及GLS呈负相关(r=-0.54~-0.70,P <0.05),和GRS为正相关(r=0.53,P <0.05)。结论临床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有可重复追踪、方便、可靠、无痛苦及快捷等优势,且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评价敏感性较高,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在评价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价值。方法: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6周期以表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化疗前1 d及每周期化疗后的第3天,行常规超声测量及应用STI分析软件测量左室长轴基底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结果:常规超声参数:第5、6周期表柔比星累积剂量分别达450 mg/m2、540 mg/m2时,E/A减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I指标:第3周期时表柔比星累积剂量达270 mg/m2,左室壁基底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开始减低(P0.05);第5、6周期时SRe、SRa明显减低(P0.01),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减低(P0.05)。结论:在化疗进程中,STI指标较早出现异常,而常规超声参数则较晚出现异常,故STI能更敏感地评价ATC对乳腺癌患者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ICM的患者35例为ICM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2例为对照组。运用2D-STI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Se)和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Sa)和应变率(SRa),计算得到相应房壁的平均应变(m Ss、m Se和m Sa)及平均应变率(m SRs、m SRe和m SRa);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L-A法)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心房容积,包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CM组LAVmax、LAVp和LAVmin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LATEF、LAPEF与LAAEF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组患者左心房m Ss、m SRs、m Se、m SRe、m Sa和m SR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患者中,LAPEF、LAAEF、LATEF分别与|SRe|、|SRa|、SRs呈正相关(r=0.73、0.70、0.69;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能够测量ICM患者左心房在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应变及应变率,准确评估其左心房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1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已确诊、常规超声心动图无肺动脉高压征象的COPD患者32例(COPD组),另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心室收缩期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SPE)、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应用2D-ST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结果:COPD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29.7%±-6.1%∶-36.7%±-5.8%,P0.01)以及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24.6%±5.1%∶-28.4±4.5%,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TASP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3.3)mm∶(22.1±3.7)mm,P0.01];COPD组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中FAC、PSV和MPI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应变指标能敏感提示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整体与局部改变,可为COPD患者临床诊疗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及应变率技术(STE),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78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最大跨瓣压差及平均跨瓣压差分为轻度狭窄组(n=28)、中度狭窄组(n=25)及重度狭窄组(n=25)三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期长轴纵向、短轴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及应变率,其结果与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长轴纵向的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随着瓣膜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03)。圆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在轻度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P0.001)。而径向应变及应变率则仅在重度狭窄组呈明显降低(P0.001)。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首先出现长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减低,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才出现短轴圆周向及径向心肌变形能力的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心房功能相关指标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预后及左心室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合并ACS的患者142例(ACS组),未合并ACS的糖尿病患者67例(对照组),使用GE Vivid E9超声仪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采集研究对象的各项超声参数.随访术后1 d以及3、6、9、12、18个月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率及超声指标.根据术后18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术后1 d是否升高,将ACS组病例分成好转组(n=77)和恶化组(n=65).比较各组超声指标,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左心房功能对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 左心室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左心房应变和应变率比较,恶化组<好转组<对照组,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组舒张晚期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好转组与恶化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收缩期左心房应变(left atrial systolic strain,LAs-s)预测LVEF恢复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根据LAs-s的cut-off值(20.15%),将患者分为低LAs-s组和高LAs-s组,并绘制生存曲线.高LAs-s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低LAs-s组.结论 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可预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2D-STI技术分析得出各组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CS)和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LS)。结果 各组间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LS和LVCS分别为(17.68±2.49)%、(18.37±2.26)%,对照组LVLS和LVCS分别为(22.24±1.57)%、(22.91±1.83)%,病例组LVLS和LVC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LVLS和LVCS分别为(-18.77±2.05)%、(-19.27±2.11)%,B组LVLS和LVCS分别为(-16.28±2.35)%、(-17.20±1.91)%,与A组比较,B组LVLS和LVCS减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室性早搏可影响左心功能,并且负荷越大,影响越明显。2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定量评估IPVCs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12)
目的用斑点追踪技术对中青年隐蔽性高血压(MH)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科门诊患者140例,根据诊室和动态血压分为MH组(n=70)和正常血压组(对照组,n=70),应用超声分层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分层纵向、环周、径向应变和扭转度,计算收缩期(Ts-SD)和舒张期左心室长轴达峰时间标准差(Te-SD)作为左心室收缩和舒张不同步指数,并且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用多元回归分析纵向、环周应变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组患者径向应变和扭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纵向[(-20.6±2.9)%比(-23.5±2.7)%]及环周应变[(-24.4±4.2)%比(-28.7±3.6)%]降低,左心室Ts-SD[(32.2±10.6)比(20.1±14.4)ms]和Te-SD[(32.0±12.3)比(17.9±8.9)ms]显著增大(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等因素后,诊室(β=-0.214,P=0.018)及24h舒张压(β=-0.316,P0.001)是左心室纵向应变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诊室舒张压(β=-0.231,P=0.012)、24h收缩压(β=-0.223,P=0.014)及24h舒张压(β=-0.291,P=0.001)是环周应变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MH患者已出现左心室局部功能异常,可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4)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单独及联合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找到理想的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估手段。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老年房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对比两组入选者不同检查技术所得参数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对房颤患者给予心功能分级,对比不同技术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房颤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左室收缩内径(LVDs)、左室后壁厚度(PWD)、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左房舒张末期面积(LAA)、MRA/LAA、E/E′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左心室温体扭转度(RO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发现,二维超声心动图LVDd、LAA、MAR、MAR/LAA与房颤患者LVEF呈负相关(P0.05);二维斑点追踪成像GCS、GLS、GSRs、GSRe、LAVImax、LAVImin与房颤患者LVEF呈负相关,ROT与LVEF呈正相关(P0.05);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房颤患者心功能总体评估准确性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估准确率高于任一方法单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用于老年房颤患者心功能的评估均有一定价值,但二者单独使用仍有漏诊风险,故应将二者联合使用,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房颤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室壁心肌应变的特点,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 STI)在评价 APE 右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将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APE患者78例分为高危组(21例)、中危组(29例)与低危组(28例),以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2D STI 技术分别测量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结果中、高危组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各节段心肌PS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组间各节段心肌 P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右室侧壁中间段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肌 PSS 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各节段心肌 PSS均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右室侧壁基底段、心尖段及室间隔心尖段低于低危组(P〈0.05),其他节段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 STI技术可准确、敏感反应 APE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价右心功能提供较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