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许昌市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静脉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7、14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P0.05)。(2)溶栓治疗后30 d,阿替普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3)尿激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研究组87例与对照组8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治疗后0.5 h、1 h、2 h的血栓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中牙龈出血例数分别为15例(17.2%)、6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栓再通率,溶栓效果明显,且无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及各TOAST亚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1年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AIS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150例。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分为小动脉闭塞型(SAO)、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已知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其他)亚组,其中常规SAO亚组70例、常规LAA亚组45例、常规CE亚组30例、常规其他亚组5例,替罗非班SAO亚组60例、替罗非班LAA亚组51例、替罗非班CE亚组33例、替罗非班其他亚组6例。常规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 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及各常规亚组与替罗非班亚组入院时、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安全性指标[颅内出血(I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7 d后NIHS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后阿加曲班序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4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后阿加曲班治疗;对照组22例,仅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未采用阿加曲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评分、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 d、3个月,病人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愈发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阿加曲班序贯治疗,与仅用阿替普酶治疗均可改善神经功能,但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阿加曲班序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C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84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低龄组44例(≤60岁)和高龄组40例(61~85岁)。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0.9 g/kg),治疗1d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龄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高龄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龄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高龄组(P0.05)。高龄组患者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与高龄AIS患者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低龄AIS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对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改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为急性肺栓塞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急性肺栓塞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替普酶、尿激酶治疗,同时采用2 h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溶栓24 h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074,P=0.0060.05);两组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心率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轻度出血病例1例,重度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出血病例6例,重度出血2例,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47,P=0.504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死亡率为2.5%,组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9,P=0.2370.05)。结论阿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对急性肺栓塞均有一定溶栓效果,采用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患者临床效果好,治疗有效率更高,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本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3例)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自理能力(BI指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自理能力(BI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可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稳定,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24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HR)、血气分析及3d后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24例,再通率为92.3%;对照组血管再通19例,再通率为79.2%。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3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收缩压、HR、调节性细胞容积(R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率为19.2%;对照组出血率为20.8%,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1,P=0.8319)。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同于阿替普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生活自理(MRS 0~2分)、良好预后(MRS 0~1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生活自理和良好预后较溶栓前均明显改善(P0.05)。入院7 d内两组病死率和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死亡/残疾、生活自理、良好预后率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临床症状不稳定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24 h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临床症状不稳定的穿支动脉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24 h内接受(替罗非班组)或不接受替罗非班(非替罗非班组)治疗。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即在溶栓后48 h内出现责任动脉再闭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2分或NIHSS肢体分增加≥1分]或症状波动;溶栓后症状波动次数占发病后总波动次数的百分比;脑卒中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为0~1分(良好预后)及0~2分(功能预后)的比例;安全性评价指标为颅内出血。结果 连续纳入的49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81例头颅影像证实为穿支动脉梗死,其中34例临床症状不稳定;替罗非班组16例,非替罗非班组18例。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替罗非班组END、溶栓后症状波动次数百分比与非替罗非班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替罗非班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再闭塞率较低、90 d良好功能预后率及较好功能预后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穿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老年(60~7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联合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静脉溶栓后2 h启用静脉泵入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53例患者中33例(62.26%)为前循环缺血,20例(37.74%)后循环缺血,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8例(71.70%),恢复不良15例(39.47%)。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阻塞动脉血管开通及部分开通35例,完全闭塞18例,与治疗前完全闭塞2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良好50例(94.34%),神经功能不良3例(5.66%),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χ2=70.173,P0.05)。结论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可选用脑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及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APE患者52例,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分别采用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溶栓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PE效果优于阿替普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4例。研究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衡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分析生存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3、7、30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5%(29/31)和77.78%(21/27);χ~2=10.631,P=0.00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达到无明显残障水平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62.5%(20/32)和43.75%(14/32);χ~2=6.816,P=0.009]。研究组患者3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有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出现,但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MDA浓度较溶栓前降低(P0.05),SOD浓度较溶栓前增高(P0.05)。溶栓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 SOD升高(P0.05),MDA降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可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DD、FIB、TF-PCA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100例脑梗死患者,并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联合依达拉奉、阿替普酶治疗,获取两组疗效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治疗有效率98.0%大于对照组78.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7d、治疗14d后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7d、治疗14d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TF-PCA(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DD、FIB、TF-PCA水平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DD、FIB、TF-PCA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月4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应用rtPA溶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rt.PA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只给予rt.PA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个月及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远期效果上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尿激酶与瑞替普酶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尿激酶治疗,研究组40例使用瑞替普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6 h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 h和6 h-12 h的时间段溶栓成功率分别为52.50%和27.50%,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和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的时间段成功率情况为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佳,但和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治疗效果更佳,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