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辐照微泡促进SD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 180~200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组)、单纯超声微泡辐照组(B组)、高脂高糖+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组(C组)、高脂高糖+低剂量STZ+超声微泡组(D组)、高脂高糖+低剂量STZ+超声微泡辐照组(E组)各10只。C、D、E组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每周测量各组空腹血糖值(FBG),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计算尿蛋白排泄率(UAER)。当UAER30mg/d时,记录出现该变化的时间,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谷丙转氨酶(ALT),光镜观察肾小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 E组出现UAER30mg/d的时间较C、D组明显缩短(P0.05)。C、D、E组FBG、24hUAER、BUN、SCr值高于A、B组(P0.05);五组间AL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E组大鼠均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肾小球腔缩小,B组病理改变较三组轻;免疫组化B、C、D、E组CD31呈阳性表达,而A组呈阴性表达(P0.05)。结论超声微泡靶向辐照能够明显缩短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成模时间。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肥胖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方式,但高脂饮食仅能诱导50%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因此还需寻找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大鼠建模方法.目的:选择食源性肥胖大鼠进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更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4周后,据大鼠体质量将高脂饮食组分为食源性肥胖组和食源性肥胖抵抗组.8周后,所有大鼠均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将注射10d后空腹血糖>7.8 mmol/L 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评价各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各组大鼠的2型糖尿病成模率.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食源性肥胖抵抗组相比,食源性肥胖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增加、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P<0.01).注射链脲佐菌素后食源性肥胖组2型糖尿病成模率高达100%,食源性肥胖抵抗组成模率仅为12.5%.由结果可知选择食源性肥胖组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造模对象,是2型糖尿病造模方法的成功改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5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脂高糖2,4,6周组、普食6周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各8只。①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②高脂高糖2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14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③高脂高糖4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28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④高脂高糖6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1次。⑤普食6周组:灌胃生理盐水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⑥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⑦单纯高脂高糖组: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不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间隔4d,注射前均禁食不禁水14h。每日高脂高糖乳剂/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10mL/kg。各组均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检测各组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h,腹主动脉取血,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同时取胰腺作病理检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标准:大鼠禁食12h服糖后血糖峰值16.7mol/L、且120min血糖11.1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12.20±0.87),(3.90±0.27)mmol/L(P<0.01)],随机血糖也显著高于正常组[(27.31±1.82),(5.01±0.41)mmol/L(P<0.01)],均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其余各组大鼠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75%出现糖耐量异常,0.5h血糖达到(17.51±1.23)mmol/L,超过16.7mmol/L,2h后下降为(6.83±0.89)mmol/L,未回复到正常水平。然而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为(5.98±1.59)mmol/L,随机血糖为(12.53±4.03)mmol/L,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③各组大鼠实验后血脂水平比较:除高脂高糖2周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脂高糖6周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先高脂高糖6周后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1次,可成功制备空腹和随机血糖均升高,且糖耐量低减、高血脂的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类抗凝药物舒洛地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33只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11只(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11只(模型组,后有3只死亡)、舒洛地特治疗组11只(舒洛地特组,后有1只死亡);糖尿病大鼠模型经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舒洛地特组大鼠每天以舒洛地特1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末检测所有试验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2周末,模型组和舒洛地特组TG、LDL-C及ALT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血SCr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舒洛地特组APTT、PT和TT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增高(P均<0.05);舒洛地特组与模型组相比,APTT、PT和TT明显增加[(76.18±3.96)s与(65.85±3.15)s,(24.25±3.64)s与(20.34±2.97)s,(34.56±9.13)s与(25.87±8.86)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4.75±0.10与-5.86±0.1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减低(2.46±0.76与3.37±0.68,P均<0.01).结论 舒洛地特能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有改善作用,但时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高糖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糖尿病组(B组)8只和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8只。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9、TIMP-1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TIMP-1的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增强,C组表达强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MMP-9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2)与A组和C组相比,B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外基质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多,C组的病理变化则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NF-κB、MMP-9、TIMP-1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上调MMP-9、下调TIMP-1发挥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理改变发生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降糖明目汤对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C57BL/B小鼠糖尿病模型血糖及体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40只C57BL/B小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正常小鼠喂中药组、C组:糖尿病小鼠模型组、D组:糖尿病小鼠模型喂中药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C57BL/B小鼠糖尿病模型,于造模后1d、7d、30d、60d、80d测量并记录空腹尾血糖并称量体质量。结果经STZ诱导糖尿病成模后,糖尿病模型C组血糖较糖尿病模型给药D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C组体重较糖尿病模型给药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证实,降糖明目汤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治疗作用。本实验观察可见降糖明目汤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体质量的改善并不显著,说明降糖明目汤并非通过降低血糖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到治疗作用。因此该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尚需进一步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无干预组(B组),GBE干预组(C组).以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肾组织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B、C组大鼠饲养过程中各死亡2只,存活大鼠空腹血糖>13.9 mmol/L,模型制作成功.B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球内细胞数和单个核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C组显著少于B组而多于A组(P均<0.05).与A组比较,B组肾组织NF-κB活性、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C组也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P均<0.05).TNF-α、IL-6水平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r1=0.83,r2=0.78;P均<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肾组织中NF-κB的活化、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1,25(OH)2D3对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天津医科大学完成。30只雄性SD大鼠全随机设计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组,1,25(OH)2D3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及链脲佐菌素组:花生油0.05mL/d灌胃。1,25(OH)2D3组:1,25(OH)2D31μg/(kg·d),溶于0.05mL花生油灌胃。后两组于实验第5周开始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直至链脲佐菌素组全部成模。成模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在处死前第14天和第4天,给大鼠口服四环素以标记骨组织和进行动力学研究。制备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各组胫骨骨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25(OH)2D3处理组糖尿病的发病数明显低于链脲佐菌素组(8,10只,P<0.01)。②链脲佐菌素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增加(P<0.01)。③与链脲佐菌素组相比,1,25(OH)2D3处理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均增加,平均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减少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D大鼠糖尿病的发病率,能增加骨量、促使骨矿化、改善骨结构,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诱导构建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大鼠的造模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5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脂高糖2,4,6周组、普食6周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各8只.①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②高脂高糖2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14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 2次.③高脂高糖4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28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④高脂高糖6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 1次.⑤普食6周组:灌胃生理盐水42 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⑥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2次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⑦单纯高脂高糖组: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 d,不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2次间隔4 d,注射前均禁食不禁水14 h.每日高脂高糖乳剂/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10mL/kg.各组均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检测各组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 h,腹主动脉取血,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同时取胰腺作病理检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标准:大鼠禁食12 h服糖后血糖峰值16.7 mol/L、且120 min血糖11.1 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12.20&;#177;0.87),(3.90&;#177;0.27)mmol/L(P<0.01)],随机血糖也显著高于正常组[(27.31&;#177;1.82),(5.01&;#177;0.41)mmol/L(P<0.01)],均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其余各组大鼠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②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75%出现糖耐量异常,0.5 h血糖达到(17.51&;#177;1.23)mmol/L,超过16.7 mmol/L,2 h后下降为(6.83&;#177;0.89)mmol/L,未回复到正常水平.然而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为(5.98&;#177;1.59)mmol/L,随机血糖为(12.53&;#177;4.03)mmoL/L,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③各组大鼠实验后血脂水平比较:除高脂高糖2周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高脂高糖6周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先高脂高糖6周后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 1次,可成功制备空腹和随机血糖均升高,且糖耐量低减、高血脂的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回回甘松饮(Hui-hui Gan-song Yin,HGY)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小球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C).选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联合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大鼠早期DN模型,DN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N模型组(DN)...  相似文献   

11.
叶国强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27-128,130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观察其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及血肌酐(SCr)水平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29例,UAER20μg/min,SCr水平正常;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 组)30例,20μg/minUAER<200μg/min,SCr水平正常;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组)28例,UAER200μg/min,SCr水平正常.全部受试者于早晨空腹12小时后采静脉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周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VLDL-C).留24小时尿测白蛋白,计算UAER.检测采用胶乳免疫聚集抑制法,TC采用胆同醇氧化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VLDL-C、LDL-C、HDL-C为直接酶法,尿微量蛋白采用放免法.结果 A、B、C三组的病程依次增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HDL-C依次升高,TG依次降低,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lc,LDL-C,VLDL-C变化无规律.HbAlc,LDL-C,VLDL-C,TC与UAER无相关性,HDL-C与UAER呈正相关(P<0.05),TG与UAER成负相关(P<0.05).结论 本文回顾性分析显示HbAlc与UAER无相关性;HDL-C与UAER呈正相关,TG与UAER呈负相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 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 素均可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两种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除空白组9只外,每组12只大鼠.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及各治疗组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并喂以高脂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给药前后各组空腹血糖、治疗后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测定各组血脂、脂联素水平.结果:丹蛭降糖胶囊能够有效地改善模型大鼠的糖尿病症状,减轻模型大鼠的体重,明显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脂代谢紊乱的状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或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模型大鼠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宁酸(tannic acid,T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血清及肾脏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AG)组和TA低高剂量组,给药10周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RP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DM大鼠血清及肾组织CRP表达增加,单宁酸可降低DM大鼠血清CRP水平,下调肾组织CRP蛋白的表达。结论单宁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微炎症状态,对保护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及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选择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采用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链脲佐菌素(60.0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当血糖浓度大于20.0mmol/L并伴有多尿等其他糖尿病症状定为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然后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葛根素 胰岛素治疗组,每组5只。葛根素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葛根素10.0mg/(kg·d);胰岛素治疗组给予正规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30U/(kg·d);葛根素 胰岛素治疗组混合治疗,大鼠腹腔注射葛根素10.0mg/(kg·d);然后皮下注射胰岛素30U/(kg·d)k治疗4周后断髓法处死大鼠,解剖取出大鼠肾周脂肪组织。经处理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并用Sigmagel软件对X射线胶片上阳性条带实施扫描。加样量误差由β-actin矫正。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将糖尿病模型组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吸光度设定为1,葛根素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葛根素 胰岛素治疗组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吸光度分别为2.70±0.23,2.14±0.28,3.49±0.47,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葛根素治疗组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加,大约增加2~3倍。胰岛素治疗组也比糖尿病模型组增加,大约增加1~2倍,不如葛根素治疗组明显。葛根素 胰岛素治疗组比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加,大约增加2~3.5倍。②Westernblot条带结果显示,以β-actin作为对照,葛根素治疗组和葛根素 胰岛素治疗组大鼠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葛根素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够增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链脲佐菌素对鼠胰腺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探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小鼠模型并检测血糖、C肽水平,取胰腺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大鼠、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血糖均明显升高,C肽水平下降。成模大鼠、小鼠胰岛缩小,β细胞数量减少。结论:链脲佐菌素直接破坏胰岛β细胞,使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中MMP 9及IV C的表达 ,探讨MMP 9及IV C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 ,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于第 4周、第 8周分批处死大鼠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MMP 9及IV C的表达 ,同时检测蛋白尿及肾功能等。结果 :DM组与NC组比较 ,MMP 9的表达显著减少 (第 4周P <0 0 5 ,第 8周P <0 0 1 ) ,IV C的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 ) ,同时MMP 9及IV 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肾组织中MMP 9及IV 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和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B组,罗格列酮C组,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罗格列酮连续灌胃12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喂标准饮食,于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T-PCR检测各组大鼠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1),大鼠体重增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虽较B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高(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改变(P<0.05)。RT-PCR显示,糖尿病组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表达下调(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表达上升(P<0.05)。【结论】罗格列酮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肾脏组织学异常,上调β-连环素mRNA的表达,从而避免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从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2只采用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共16只大鼠造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于链脲佐菌素注射后15 d开始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30 min,干预1周,穴位选择双侧“后三里”和“昆仑”穴。链脲佐菌素注射前、注射后7 d、14 d、21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热痛阈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REB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元共表达情况。 结果 链脲佐菌素注射后7 d、14 d、2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0.05)、空腹血糖升高(P<0.015)。链脲佐菌素注射后7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热痛阈无显著变化;链脲佐菌素注射后14 d、21 d,模型组大鼠热痛阈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链脲佐菌素注射后21 d,电针组大鼠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CREB与神经元存在共表达。 结论 电针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p-ERK1/2和p-CREB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 30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组,n =24)、螺内酯治疗组(R组,n =24),另选同批普通饲养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n=15),检测第16周末血清中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钾(K+)、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U-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并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16周后大鼠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第16周的血糖水平DM组和 R组相近,无显著差别( P >0.05),但DM组和 R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 P <0.01);UAER水平DM组和 R组显著高于C组( P <0.01),且R组UAER水平显著低于DM组( P <0.01).[结论] 螺内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