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随机法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4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下肢肢围差情况。结果试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下肢肢围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用药后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具安全性、有效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按照奇偶数排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再出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1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开展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灵方预防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活血灵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2周后行彩超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14天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血灵方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相当。结论:活血灵方对股骨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卵巢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方法该次将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卵巢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抗凝联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在血小板(PLT)、空腹血糖三项指标水平方面,治疗后,观察组PLT、FBG下降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新血栓形成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0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明显更低。结论卵巢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抗凝联合手术疗法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血栓泵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抗血栓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变化,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水平(PT、TT、aPTT、PLT、MP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3.92%(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血栓泵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等指标,预防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案与效果,从而促进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n=80),结合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对照组、试验组分组。对照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骨科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中落实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并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接诊的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8例,将其按照入院的顺序分成综合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凝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7 d护理后,综合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内科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于已经合并血栓的患者可以提高血液流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2018年1—12月该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更快,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后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肿瘤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正确认识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胆囊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1月治疗的胆囊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8例)和观察组(n=38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3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炎症因子TNF-a、IL-2、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胆囊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43%及96.0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9%及1.9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行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溶栓、祛聚、活血化瘀、促进静脉淋巴回流消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观察2组治疗10 d后综合疗效,比较2组健患侧下肢周径差变化,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统计2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复发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10 d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患侧下肢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0 d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较快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疗效。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联合使用抗凝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 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预防神经内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9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活动功能恢复时间、下肢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神经内科患者的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探究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50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患者(2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与对照组患者(84.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讨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再次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依旧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实现治疗,且治疗效果强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溶栓术后加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持8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置管溶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数据采用SPSS 18.0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和优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助于加快骨折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普通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及防治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别采用2种护理方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之后,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有5例,占比10.41%,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43例,占比89.58%,显示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PTT、PT、Fbg,与对照组患者的APTT、PT、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普通外科手术,能够减少疾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对血栓的形成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综合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