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静珺  赵璐  高悦  薛波  陈萍  唐丽  王辛  王甜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89-109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估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的实施效果,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2015—2017年陕西省参加“计划”的横山区、长武县、勉县中小学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进行测量,计算维生素D缺乏率、亚临床缺乏率,并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015—2017年监测学生血清25-(OH)D为(22.21±9.04)ng/ml,维生素D缺乏率、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4.39%,41.95%;男生和女生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3.42±9.32)ng/ml和(20.94±8.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7,P<0.001),小学生高于初中生(t=15.644,P<0.001),陕北>关中>陕南(F=90.810,P<0.001);维生素D缺乏率、亚临床缺乏率,女生>男生(χ2=47.665,P<0.001),初中生>小学生(χ2=146.965,P<0.001),陕南>关中>陕北(χ2=219.214,P<0.001),2015年、2016年>2017年(χ2=382.476,P<0.001)。结论 自“计划”实施以来,学生维生素D营养缺乏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仍有部分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应引起重视,加大营养改善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单纯乳房早发育和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临床意义,为预防性早熟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专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性早熟女童84例,其中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和中枢性性早熟组;根据国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分类方法,将性早熟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另选取8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记录并统计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骨龄(BA);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峰值(P-LH)、促卵泡雌激素峰值(P-FSH)、血清雌二醇(E2)水平,采用25-(OH)D水平评价维生素D水平。结果 性早熟组女童血清25-(OH)D水平为(53.02±20.64)n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女童[(74.32±14.30)n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P<0.05);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25-(OH)D水平[(36.09±11.83)nmol/L]低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55.29±23.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7,P<0.05)。25-(OH)D不足组与25-(OH)D缺乏组骨龄(BA)、实际年龄(CA)、BMI-SDS、身高SDS、体重SDS、LH、FSH基础值、E2、P-LH、P-FSH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不足组P-LH[(30.31±13.45)U/L]和P-FSH[(22.66±7.70)U/L]与25-(OH)D正常组P-LH[(10.67±9.34)U/L]和P-FSH[(17.12±9.23)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3.127,P<0.05);25-(OH)D缺乏组P-LH[(32.39±14.56)U/L)]和P-FSH[(25.09±10.56) U/L]与25-(OH)D正常组P-LH和P-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5、5.242,P<0.05)。 结论 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水平减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性早熟的发生及进程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枢性性早熟(CPP)组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区间分布,分析CPP儿童性激素与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82例CPP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儿童20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分析检测血浆25(OH)D水平,并将25(OH)D水平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峰值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PP组儿童25(OH)D水平比对照组低[(55.7±16.9)nmol/L vs.(66.5±20.1)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 P<0.05),25(OH)D水平与LH/FSH峰值比存在负相关关系(r=-0.74,P<0.05);两组25(OH)D水平构成不同,维生素D缺乏区间CPP占比(39.7%)高于对照组(22.2%),维生素D充足区间CPP占比(16.3%)低于对照组(33.3%)。结论 CPP儿童青春期提前骨骼生长发育快,维生素D需求量大,在儿童性早熟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维生素D重视,定期监测25(OH)D水平,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维生素D补充对胎龄≤34周早产儿出院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为早产儿生后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生的胎龄≤34周早产儿67例,在完全肠内喂养后开始口服维生素D,并随机分为维生素D低剂量组(n=32)和高剂量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比例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剂量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t=2.872、χ2=4.189,P<0.05),但高剂量组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仍为28.6%。结论 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给予补充维生素D 800 U/d可明显改善患儿出院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但对于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低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无锡市新生儿维生素D(VD)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新生儿VD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入住无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足月、母乳喂养、日龄≤7 d的新生儿347例,检测其血清25-(OH)D基础水平,其中血清25-(OH)D≤50 nmol/L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400 U/d或800 U/d VD口服,6周后复查。同时对其母亲一般信息及孕期补充VD情况等展开问卷调查。结果 VD缺乏、VD不足和VD充足的比例分别为91.07%、8.07%和0.86%。夏秋季出生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较冬春季出生的患儿高(t=-3.467,P<0.05)。6周后复查发现,总体患儿血清25-(OH)D平均值较前上升,VD缺乏者比例下降(χ2=118.235、163.196,P<0.05)。 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与母亲孕期是否补充充足的钙剂、V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116,P=0.043)。结论 无锡地区足月新生儿VD普遍缺乏,建议根据母亲孕期VD补充情况,可以将早期足月新生儿VD补充剂量调整为400~800 U/d,持续6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D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50名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和50名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和Ig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急性发作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两组儿童血清25(OH)D含量差异,及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19.54±7.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9,P<0.05)。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儿童的FVC、FEV1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r=0.375、0.339、0.384),与IgE之间呈负相关(r=-0.534)。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京市0~3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研究其与贫血的相关性,为儿童贫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儿童保健门诊2017年8月-2019年10月共1 143例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对其末梢血25-(OH)D、血红蛋白(Hb)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各年龄段25-(OH)D水平与Hb的相关性。结果 1 143例0~3岁婴幼儿25-(OH)D平均水平为(79.03±25.71)nmol/L,其中缺乏者113例(9.88%),不足者451例(39.46%),充足者579例(50.66%);不同年龄段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6,P<0.01),以2~3岁组水平最低;贫血者122例(10.67%),非贫血者1 021例(89.33%),25-(OH)D缺乏组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61,P=0.004);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25-(OH)D水平与Hb在0~、0.5~、1~2岁组均存在正相关性(r=0.288,0.274,0.123, P<0.05),2~3岁组未发现相关性(r=0.080,P=0.264)。结论 南京市0~3岁婴幼儿25-(OH)D总体缺乏和不足率较高;0~2岁年龄段婴幼儿25-(OH)D水平与Hb存在正相关性,提示25-(OH)D缺乏可能影响Hb的生成,与婴幼儿贫血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含越橘提取物、叶黄素微粒为主要原料的某胶囊对缓解人体视疲劳作用的研究。 方法 筛选纳入受试者106例,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样品和安慰剂60 d,试食前后观察其安全性与功效性。 结果 试食组视疲劳临床症状总有效率(6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5,P<0.01);试食组的视疲劳症状积分由服用前的(13.25±2.62)降低至服用后(10.04±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P<0.01);试食后试食组视疲劳症状积分(10.04±2.30)与对照组(11.13±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试食后试食组明视持久度为60.25±9.56,与对照组(49.59±9.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1);试食前后两组受试者视力均无显著变化(t=0.00,P>0.05),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 结论 某胶囊对人体视疲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68例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6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BIO-RAD 680酶标仪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采用BD公司Facs Canto2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5,P<0.01)。观察组CD3+ 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照组(t=2.912、2.947、3.115,P<0.01);观察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5.565,P<0.01)。观察组中25羟维生素D 缺乏组与正常组比较,缺乏组CD3+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3.084、4.234、3.021,P<0.01);而缺乏组CD19+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t=3.515,P<0.01)。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的25羟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细胞免疫水平偏低,可能与25维生素D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浙江湖州地区冠心病患者N10,N5-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 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20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9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 提取研究对象全血 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 PCR 检测两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位点并对其PCR反应产物进行测序验证;观察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Hcy标的浓度,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组糖尿病患病率(19.71% vs.12.24%, χ2=4.167,P=0.041)、高血压患病率(82.69% vs.74.49%, χ2=4.052,P=0.044)、总胆固醇[(4.16±1.17)mmol/L vs. (3.86±1.06)mmol/L, t=2.147,P=0.034]、低密度脂蛋白[(2.46±0.98)mmol/L vs.(2.28±0.79)mmol/L, t=2.109,P=0.037]及Hcy[(16.986.30)mmol/L vs.(11.395.30)mmol/L, t=11.455,P=0.000]显著高于健康组, MTHFR C667T基因等位基因构成不同(χ2=13.5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健康组[(1.03±0.54)mmol/L vs.(1.13±0.67)mmol/L, t=2.065,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高血压(OR=1.602,95%CI:1.161~2.223)、糖尿病(OR=1.591,95%CI:1.143~2.232)、血清Hcy水平高(OR=1.018,95%CI:1.002~1.167)、MTHFR C667T基因CT(OR=1.076,95%CI:1.021~1.193)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组和健康组的不同基因型Hcy水平不同(P<0.05),CT型、TT型和CC型Hcy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的截断值12.45 mmol/L(P<0.05)。 结论 浙江湖州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CT型及血清Hcy与冠心病关系紧密,可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儿童的甲状腺功能与铁过载的关系,改善患儿的甲状腺功能。方法 2018年1—12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44例β-TM儿童,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血清铁蛋白(SF),了解β-TM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析SF与TSH之间的关系。结果 44例β-TM患儿中甲状腺功能减退(PH)共0例,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共6例(13.6%),SF与TSH之间呈正相关(r=0.399,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的SF水平[(5 933.00±2 405.41)μg/L]明显增高(t=-3.174,P<0.05),不规范祛铁组患儿有较高的SF、TSH水平[(5 322.50±1 956.37)μg/L、(9.95±9.27)mU/ml]和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33.3%)(t=6.186、2.678,χ2=8.273,P<0.05)。结论 β-TM患儿甲状腺功能与SF、不规范祛铁有关,需规范祛铁防止甲状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营养素水平及体脂代谢情况,分析营养代谢水平与大脑皮质功能的相关性,为ADH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初诊确诊为ADHD的患儿,招募同期体检的正常儿童,由家长提供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评估。借助人体成份分析仪及脑功能定量成像装置分别检测体脂及脑功能,对所有研究对象行静脉血检测以获取维生素、微量元素、25(OH)D等营养素水平。结果 选取筛选后的有效样本共60名,其中ADHD组和对照组各30名,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375.45±69.25)pm/ml、(421.68±103.72)pm/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及体脂率明显增加(t=2.026、2.106,P<0.05)。ADHD的脑皮质功能受损以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域最为显著,25(OH)D、维生素E水平与大脑皮质激活程度相关(r=0.695、-0.571,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更高的肥胖风险,25(OH)D与大脑皮质激活程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辅助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儿童血25-(OH)D水平,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1岁半~6岁4 560名入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4 560名学龄前儿童血25-(OH)D平均水平为(101.57±31.56) nmol/L,VD缺乏及不足率为19.91%。1岁组儿童VD水平最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208.962,P<0.001)。4~6岁组儿童的VD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1~3岁组(χ2=360.878,P<0.001)。冬春季节的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χ2=82.739,P<0.001)。2岁后儿童VD补充剂使用率明显降低,超过50%的3岁及以上儿童不服用VD补充剂。结论 柳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冬春季节儿童VD水平较低,以4~6岁儿童VD缺乏及不足率较严重,建议长期合理补充VD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相关性,为预防早产儿HIE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HIE的早产儿25例(HIE组)和未发生HIE的早产儿138例(非HIE组),比较两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的水平,并对HIE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非HIE组比较,HIE组早产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高、1 min Apgar评分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5,t=10.854、7.166,P<0.01);HIE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2.092,P<0.05),HIE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64%)明显高于非HIE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9,P<0.05);两组母亲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出生时25-(OH)D水平呈正相关(HIE组r=0.825,非HIE组r=0.682,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E的危险因素包括宫内窘迫(OR=1.137,95%CI:1.105~1.209)、1 min低Apgar评分(OR=1.170,95%CI:1.085~1.443)、机械通气时间(OR=1.431,95%CI:1.275~1.610)和低25-(OH)D水平(母亲OR=1.234,95%CI:1.010~1.511;早产儿OR=1.505,95%CI:1.191~1.899)。 结论 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达50.9%(83/163),母亲及早产儿出生时低维生素D水平是早产儿HIE发生的高危因素,应注重孕期和早产儿出生后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宫内及围生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5年1月-2017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就诊疑似患儿尿液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同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X胸片、肝胆、颅内B超等辅助检查,分析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差异。 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检测患儿6 457例,HCMV阳性病例91例,感染率1.41%;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分别有49和42例,其HCMV-DNA拷贝数对数值分别为(5.06±1.53)、(4.2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3);宫内和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神经系统体征发生率(14.3% vs.0%,χ2=4.644,P=0.031)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GGT)(61.2% vs.31.0%, χ2=8.315,P=0.004)、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8.2% vs.26.2%, χ2=5.339,P=0.043)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10.2% vs.33.3%, χ2=7.324,P=0.007)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神经系统体征、肝胆梗阻较围生期感染发生率高,危害更大;围生期感染呼吸及血液系统症状较宫内感染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儿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与湿疹发病的相互关系,并为婴儿早期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医院体检的38~48 d龄婴儿605例,通过问卷采集基线资料,利用SCORAD评分法对湿疹进行评分,采集婴儿指尖血,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605例样本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8.48±6.10)ng/ml,湿疹患病人数为457例(75.5%),其中421例(69.5%)为轻度,35例(5.8%)为中度,1例(0.2%)为重度。不同季节的血清25-(OH)D3水平(F=21.75,P<0.001)和湿疹发病率(χ2=16.01,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冬季血清25-(OH)D3水平最低,但冬季湿疹的发病风险最高;而且发生在冬(Z=-2.72,调整后P=0.039)、春(Z=-3.94,调整后P<0.001)两季湿疹的SCORAD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夏季。不同血清25-(OH)D3水平患儿的湿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湿疹的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25-(OH)D3水平增加,中重度湿疹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OR=1.063,95%CI:1.001~1.129, P=0.045);与轻度湿疹患儿相比,中重度湿疹患儿有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行为者较少(OR=0.365,95%CI:0.179~0.741,P=0.005),父母有过敏史则可增加中重度湿疹的发病风险(OR=2.857,95%CI:1.399~5.837,P=0.004)。结论 婴儿早期患有较严重湿疹者血清25-(OH)D3水平偏高,而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行为却少,该人群体内高水平25-(OH)D3的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干预方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为探索高血压管理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于2020年1—6月抽取20家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选取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 208人,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个季度常规随访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每次随访给予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随访,采用t检验、 χ2检验等评估干预后的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8.67±19.68)mmHg、(80.95±13.20)mmHg,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1.04±16.45)mmHg(t=1.998,P=0.045)和舒张压(82.42±11.59)mmHg(t=1.993,P=0.046);干预组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分别为(20.49±2.41)分、(17.01±3.23)分、(28.91±4.23)分、(50.42±7.09)分、(116.82±9.14)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18.77±2.41)分(t=7.990,P<0.001)、(15.66±2.06)分(t=5.543,P<0.001)、(27.22±3.14)分(t=4.495,P<0.001)、(47.39±7.50)分(t=5.749,P<0.001)、(109.03±8.81)分(t=10.537,P<0.001);干预组干预后服药遵从行为量表得分为(4.97±0.83)分,高于对照组(4.48±1.03)分(t=5.496,P<0.001);腰围、舒张压等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心血管风险智能化评估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遵从行为,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所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作用。 方法 将长沙市裕南街社区2013年7月-2016年6月经医疗机构确诊的140例社区高血压所致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为期6个月的群组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等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为(133.80±10.06)mmHg,舒张压为(83.57±7.69)mmHg,均较干预前(收缩压:139.93±16.13;舒张压:87.03±8.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2.590, 均P<0.05),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4、0.965,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从55.0%降至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7, P<0.05),血清胱抑素C阳性率从87.1%降至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5),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胱抑素C阳性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78,P<0.05)。 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采取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群组管理,两种管理措施对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均有效果,但群组管理模式优于传统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PM2.5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情况。方法 选取廊坊市、呼和浩特市居民共2 139名填写呼吸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表,统计2016年两地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比较两地区患病率差异。收集2013-2016年两地区年均PM2.5浓度,根据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和PM2.5的相关性。结果 廊坊市年均PM2.5浓度[(97.34±8.41) vs. (44.50±9.61) (μg/m3), t=8.278,P<0.001]、AQI[(135.33±5.40) vs. (77.67±9.70), t=10.39,P<0.001]明显高于呼和浩特市。2016年廊坊市鼻炎(30.92% vs. 19.63%,χ2=36.137, P<0.001)、鼻敏感(17.11% vs. 6.60%, χ2=56.536, P<0.001)、咽炎(27.44% vs. 19.26%, χ2=20.042, P<0.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81% vs. 20.02%, χ2=4.499, P=0.034)、支气管炎(9.12% vs. 5.49%, χ2=10.411, P=0.001)、哮喘(5.73% vs. 3.81%, χ2=4.337, P=0.037)、COPD(7.33% vs. 1.21%, χ2=49.194, P<0.001)、肺炎(9.12% vs. 3.07%, χ2=34.352,P<0.001)、间质性肺病(6.86% vs. 0.56%, χ2=59.721, P<0.001)患病率均高于呼和浩特市。廊坊市51~岁(8.28% vs. 0.63%, χ2=10.923, P=0.001)、61~岁(8.57% vs. 1.55%, χ2=13.416, P<0.001)、71~岁(15.92% vs. 2.67%, χ2=26.929, P<0.001)年龄组人群COPD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21~<3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呼和浩特市高于廊坊(10.26% vs. 1.27%, P=0.040),7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廊坊高于呼和浩特市(8.57% vs. 2.67%, χ2=8.446, P=0.004)。廊坊市PM2.5浓度与鼻炎、咽炎、上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廊坊市年均PM2.5 浓度、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