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尿激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为急性肺栓塞临床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急性肺栓塞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阿替普酶、尿激酶治疗,同时采用2 h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溶栓24 h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074,P=0.0060.05);两组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心率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轻度出血病例1例,重度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出血病例6例,重度出血2例,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447,P=0.504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00%,对照组死亡率为2.5%,组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9,P=0.2370.05)。结论阿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对急性肺栓塞均有一定溶栓效果,采用阿替普酶药物治疗患者临床效果好,治疗有效率更高,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澳大利亚-新西兰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欧盟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8月,筛选关于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替奈普酶组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0.10 mg/kg)、中剂量(0.25 mg/kg)、大剂量(0.40 mg/kg)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安全性指标(包括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全因死亡率)。结果 (1)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包括1 681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OR=1.45,95%CI(0.62,3.38)〕、>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OR=1.08,95%CI(0.51,2.29)〕、>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OR=1.78,95%CI(0.84,3.76)〕、出血发生率〔OR=0.45,95%CI(0.14,1.42)〕、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OR=0.31,95%CI(0.05,2.07)〕及全因死亡率〔OR=0.41,95%CI(0.13,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替奈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OR=2.27,95%CI(1.23,4.16)〕、>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OR=1.61,95%CI(1.11,2.34)〕高于阿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OR=0.49,95%CI(0.28,0.87)〕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而中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OR=1.72,95%CI(0.90,3.29)〕、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OR=0.71,95%CI(0.28,1.80)〕、全因死亡率〔OR=0.82,95%CI(0.50,1.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OR=1.13,95%CI(0.89,1.44)〕、>90 d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OR=1.08,95%CI(0.85,1.37)〕、>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OR=0.92,95%CI(0.70,1.21)〕、出血发生率〔OR=0.99,95%CI(0.67,1.4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OR=1.38,95%CI(0.68,2.79)〕、全因死亡率〔OR=1.02,95%CI(0.62,1.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绘制报道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文献的倒漏斗图,发现散点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替奈普酶0.10 mg/kg、0.40 mg/kg治疗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阿替普酶相似,而与阿替普酶相比,替奈普酶0.25 mg/kg能更有效地改善AIS患者早期及>90 d神经功能,降低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轻型AI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对照组(常规溶栓)各33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溶栓前比较两组NIHSS值无差异,P>0.05;溶栓1d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NIHSS值较低;观察组溶栓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条件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38例,其中高压氧条件下静脉溶栓治疗18例(观察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 h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溶栓完成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及发病90 d的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16,P<0.01),溶栓治疗后2 h、24 h、7d及发病90 d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957、-3.975、-2.184、-1.296,均P<0.01),发病90 d的mRS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1.960,P<0.01)。 结论高压氧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AIS发病早期阶段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定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诊治的老年AIS患者200例,根据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分为标准组134例[总量为体质量(kg)×0.9 mg,前1 min按照体质量(kg)×0.09 mg静脉推注,余量1 h内静脉滴注],定量组66例[总量为50 mg,前1 min按照体质量(kg)×0.09 mg静脉推注,余量1 h内静脉滴注]。比较2组基线数据及溶栓后并发症,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2组溶栓后1 h、1 d和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 定量组发病时间<3 h比例较标准组明显降低(60.6%vs 82.1%,P<0.01),发病时间3~4.5 h比例较标准组明显增高(39.4%vs 17.9%,P<0.01),发病时NIHSS评分较标准组明显增高[4.0(2.0,8.0)分vs 3.0(2.0,6.0)分,P<0.05]。定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探讨其在基层综合性医院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4月~2014年9月在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低剂量组60例(rt-PA 0.6mg/kg),标准剂量组57例(rt-PA 0.9mg/kg),对照为组70例(未行rt-PA,仅常规治疗)。系统采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均完成28d及90d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为预后良好,分析各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院和28d随访时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vs 31.6%vs 18.6%,P=0.182;38.3%vs 45.6%vs 27.1%,P=0.092),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90d时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52.6%vs 32.9%,P=0.047)。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0.5%vs 0%,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随访90d时,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3.5%vs 4.3%,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d预后,降低患者残疾,但有一定出血风险,低剂量rt-PA较标准计量出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09)、维普数据库(1999-2014.09)、万方数据库(1990-2014.09)、PubMed(1990-2014.09)、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纳入瑞替普酶(试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653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瑞替普酶溶栓后3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2.65,95%CI 2.02~3.47,P<0.01);②瑞替普酶溶栓后6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2.14,95%CI 1.68~2.73,P<0.01);③瑞替普酶溶栓后9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1.67,95%CI 1.39~2.01,P<0.01);④瑞替普酶溶栓后120 min内再通率高于尿激酶(RR=1.31,95%CI 1.21~1.43,P<0.01);⑤瑞替普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尿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68,95%CI 0.46~1.01,P=0.06);⑥瑞替普酶死亡率低于尿激酶(RR =0.45,95%CI 0.29~0.70,P=0.0004).结论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37例予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37例予以阿替普酶治疗。将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心排血量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的有效性、安全性均高于尿激酶,更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如不积极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并研究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治疗3个月时所有患者中死亡例数、残疾例数,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结果本次探究中,良好结局15例,良好率75.00%,残疾5例,残疾率25.00%。结论经过分析发现,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是房颤病史、溶栓前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与溶栓给药间隔时间,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合适剂量.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r-PAⅠ组(40例)、r-PAⅡ组(40例)和t-PA组(40例),r-PAⅠ组给予瑞替普酶5U+5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r-PAⅡ组给予瑞替普酶10U+10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t-PA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2 h内心电图ST回落≥50%率及ST段完全回落率.结果 r-PAⅡ组ΣSTI回落≥50%的比率及完全回落的比率明显高于t-PA组、r-PAⅠ组(P<0.05);r-PAⅡ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达峰时间与r-PAⅠ组、T-P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APTT值差异不明显(P>0.05);r-PAⅡ组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较r-PAⅠ组、T-PA组显著改善(P<0.05);r-PAⅡ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r-PAⅠ组和t-PA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r-PA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PA剂量以10 U+10 U为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53例患者中33例(62.26%)为前循环缺血,20例(37.74%)后循环缺血,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8例(71.70%),恢复不良15例(39.47%)。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阻塞动脉血管开通及部分开通35例,完全闭塞18例,与治疗前完全闭塞2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良好50例(94.34%),神经功能不良3例(5.66%),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χ2=70.173,P0.05)。结论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可选用脑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2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24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分别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率(HR)、血气分析及3d后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变化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24例,再通率为92.3%;对照组血管再通19例,再通率为79.2%。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3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收缩压、HR、调节性细胞容积(R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率为19.2%;对照组出血率为20.8%,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1,P=0.8319)。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同于阿替普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静脉阿替普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用药剂量分为小剂量组(0.6~0.8 mg/kg)和标准剂量组(0.9 mg/kg)。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临床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安全性指标为发病后90 d内的病死率以及7 d内的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90例患者,小剂量组612例,标准剂量组178例。两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小剂量组90 d转归良好率(35.6%对37.6%;χ2=0.872,P =0.35)和病死率(5.1%对6.2%;χ2=2.173,P =0.14)与标准剂量组均无显著差异,但 SICH 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1.8%对5.1%;χ2=5.875,P =0.01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与标准剂量方案相当,而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针对30例患者,首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0.0%,生存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药物,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生活自理(MRS 0~2分)、良好预后(MRS 0~1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生活自理和良好预后较溶栓前均明显改善(P0.05)。入院7 d内两组病死率和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死亡/残疾、生活自理、良好预后率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84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低龄组44例(≤60岁)和高龄组40例(61~85岁)。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0.9 g/kg),治疗1d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龄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高龄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龄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高龄组(P0.05)。高龄组患者溶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与高龄AIS患者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低龄AIS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对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改善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低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共93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 =46例)和对照组(n=47例),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研究组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两组均同时行序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评定临床疗效,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PaCO2、PaO2、纤溶酶原激活物)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t=4.103、5.326、2.812,对照组:t=3.113、4.215、2.411,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4.549、3 105、4.33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溶栓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和74.4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4.35%)低于对照组(21.27%) (x2=5.932,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可用低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前者出血更少,肺功能改善更明显,溶栓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