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足与保健》2019,(24)
目的探讨在ICU患者中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该院ICU医治的患者(1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50例,乙组50例。给予乙组常规护理干预,而甲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乙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峰值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股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7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包括患者38例,采取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对照组、研究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数据94.74%比对照组数据78.95%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ICU患者开展早期系统化护理模式,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满意度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双足与保健》2019,(18)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针对脊柱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再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92例脊柱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禁烟禁酒、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包括风险评估、术后护理等。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APTT、FIB及PT水平,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脊柱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浮肿率、DVT发生率、APTT、FIB及PT水平等,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理统计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相比常规护理,有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脊柱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相比起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不仅效果更好,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推广于脊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足与保健》2019,(19)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和降低偏瘫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偏瘫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80例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1组、2组偏瘫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对比试验1、2组偏瘫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试验2组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试验2组、干预后相关指标优于干预前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护理期间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可以成功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双足与保健》2019,(24)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围产期的护理干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主要研究2016—2018年期间在某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情况,选取其中7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5)、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对两组产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通过围产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帮助,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重要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该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分析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价值,并对比两组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有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有6例,占比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5)。结论对患者剖宫产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也是患者较多的病区。为了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干预力度,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25例,加强围产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vs 24%),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2.24±0.50)分vs(4.89±1.44)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vs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剖宫产产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DVT发生,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同时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患者围生期中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成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妇产科接收的72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管理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模式,管理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功率和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管理组患者预防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后发现管理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剖宫产患者围生期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策略,可充分保障产妇的生存质量,值得向外大面积推行。 相似文献
13.
《双足与保健》2019,(21)
目的观察EICU患者接受早期活动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抽选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EICU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均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EICU干预护理。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与下肢浮肿率分别为5例(25.00%)、6例(30.00%),干预组分别为0例(0.00%)、1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 4、4.329 0,P=0.016 8、0.037 4,P0.05);对照组D-二聚体数值为(985.14±5.68),高于干预组(701.47±4.87)(t=169.556 5,P=0.000 00.05);纤维蛋白原组间对比,t=0.008 6、0.352 1、2.328 2、0.043 4;P值分别为0.993 2、0.726 7、0.025 3、0.965 6,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早期活动干预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与血液循环状态,有效预防E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1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5例给予综合护理,并早期进行功能练习,使用静脉血栓泵,穿弹力袜,口服、皮下注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抗凝药物及中药制剂;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护理,未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8%;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17%,2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90例剖宫产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2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8.8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512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围产期全程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下肢肿胀、下肢静脉血栓、分别为8.39%、1.56%,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分别为21.6%、7.2%、0.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双足与保健》2017,(23)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112例,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的高,另外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14.28%,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后SDS以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中,通过采用一些预防性的措施,能极大的降低发病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