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应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接受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记录二者单纯及联合检查所得图像质量,将相关数据与病理诊断对比后得出结论。结果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所得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符合率(94.00%)高于单纯内镜窄带光成像(69.00%)、内镜下醋酸染色(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大染色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0例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16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下的黏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放大染色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49例,轻-中度异型增生22例,重度异型增生11例,早期胃癌3例,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普通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25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重度异型增生7例,早期胃癌1例.放大染色胃镜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53.13%)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26.88%).结论 放大染色胃镜指导靶向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普通胃镜,应用放大染色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检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共60例,采取病例自我对照方法,在无痛麻醉状态下,分别采取普通模式,NBI模式、亚甲蓝染色反复观察病灶,并记录病灶的大小、范围于改变最明显处行活检并行病理检查.比较普通模式、NBI模式及亚甲蓝染色内镜对病变检出率.观察NBI下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 亚甲蓝染色及NBI对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模式(P〈0.01),业甲蓝染色检出率高于NBI(P〉0.05).NBI内镜在对病变轮廓、胃黏膜浅表微血管的观察上,均较普通内镜或亚甲监染色内镜清晰,尤其是对于凹陷性病变的观察则更为清晰.对胃小凹的观察与亚甲监染色内镜无明显差异,均较普通内镜清晰.结论 NBI指导下的活检可进一步提高对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靶向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20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和多层螺旋CT检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胃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分析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和三者联合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两者联合检查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各自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特征中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准确度为85.64%,敏感度为88.37%,特异度为83.62%,醋酸-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14,准确度为81.68%,敏感度为83.72%,特异度为80.17%,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52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及窄带成像技术(NBI)、靛胭脂染色后病变及周边组织表现特征,对放大模式下病变黏膜微细形态分型并观察微血管形态,于病变处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大片黏膜切除术,并将整块标本再送病理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评价内镜下早期胃癌各种诊断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52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各不相同,其中Ⅰ型16例,Ⅱa型14例、Ⅱb型5例、Ⅱc型10例,Ⅲ型7例;65.4%位于胃窦部(34/52)、15.4%位于胃角(8/52)、11.5%位于窦体交界(6/52)、7.7%位于贲门及贲门下(4/52)。靛胭脂及NBI染色在放大模式下根据腺管开口形态诊断早期胃癌符合率分别为88.46%(46/52)、71.15%(37/5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变黏膜微血管形态NBI染色明显优于靛胭脂。结论内镜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指导内镜活检的准确性,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普通白光胃镜与联合染色(电子染色+靛胭脂染色)胃镜在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检出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1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57)在普通白光的基础上,用电子染色[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观察胃黏膜变化,对可疑病变行化学技术(靛胭脂染色)染色后,再观察胃黏膜形态...  相似文献   

7.
联合应用放大与超声胃镜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应用放大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pit分型pitⅢ以上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组62例,放大染色胃镜组62例。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组发现胃癌9例(早期胃癌6例),总检出率为12.5%。肠腺化生25例,异型增生24例,检出率分别为40.3%和38.7%。放大染色胃镜组发现胃癌4例(早期胃癌2例),总检出率为6.4%。肠腺化生34例,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分别为54.8%和29.0%。结论联合应用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可明显增高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对胃黏膜隆起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因各种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胃黏膜隆起型病变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亚甲蓝、醋酸、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简称联合组),然后活检或镜下切除后做病理检查。结果共入选270例,每组90例。联合组中12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退色,其早期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率为33.3%(4/12),33.3%(4/12);25例出现喷洒染色剂后黏膜着色不良,黏膜表面腺管开口紊乱,其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现率之和为72.0%(18/25)。联合组共检出癌5例(5.6%)、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5.6%),肠上皮化生21例(23.3%)。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亚甲蓝染色可提高胃黏膜隆起型病变患者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黏膜退色可提高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黏膜着色不良对于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并可以为内镜下切除病变范围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内镜下胃黏膜异常表现患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150例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4%美蓝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150例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150例患者中胃黏膜有肠上皮化生3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早期胃癌8例,对照组15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29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比33.3%,P<0.005)。结论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能够指导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的活检,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放大染色胃镜和普通胃镜检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将230例患者分成2组,放大染色胃镜组115例,普通胃镜组115例。放大染色胃镜组用0.2%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观察胃小凹分型并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普通胃镜组行常规黏膜活检,标本送组织学检查。结果 放大染色胃镜组发现胃癌4例(早期胃癌2例)、肠腺化生40例及异型增生17例;总检出率为:49.6%。癌前病变胃小凹分型以Ⅲ型和Ⅳ型为主;癌变者胃小凹分型均为V型。普通胃镜组发现胃癌2例,为进展期胃癌、肠腺化生18例及异型增生4例;总检出率为20.9%。结论 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放大染色胃镜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胃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150例)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150例)行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结果 染色组150例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6例(10.7%)、重度不典型增生15例(10.0%)、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79例(52.7%),其余40例为胃炎.对照组150例中检出早期胃癌5例(3.3%)、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6.7%)、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42例(28.0%),其余93例为胃炎.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早期胃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退色,中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着色不良,慢性胃炎和正常黏膜主要表现为着色均匀.结论 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将常规胃镜下发现胃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交替分成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对胃镜下发现有黏膜隆起的患者进行靛胭脂黏膜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区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织活检;对照组仅用活检钳进行常规的病理活检。2组取下的组织均送病理检查,对2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现胃癌8例(其中早期胃癌3例),肠上皮化生6例,异型增生7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总检出率46.7%;对照组发现胃癌3例(其中早期胃癌1例),肠上皮化生4例,异型增生3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及病理诊断率,进而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的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行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普通胃镜、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诊断效能及病变轮廓清晰度。结果:357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4例,阴性303例;普通胃镜检出阳性49例,阴性308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检出阳性75例,阴性282例。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96.30%,阴性预测值99.29%,准确度93.00%分别较普通胃镜的53.70%、91.88%、87.39%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病变轮廓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5)。结论:与普通胃镜检查相比,高清放大胃镜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可清晰显示病变轮廓,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放大胃镜和普通胃镜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胃黏膜病变的形态特征,评价放大胃镜对胃黏膜隆起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符合要求的291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148例行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指导靶向活检;143例行普通胃镜下的常规黏膜活检。结果放大胃镜组检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25例(16.9%),其中高级别瘤变1例(0.7%),早期胃癌5例,早期胃癌检出率3.4%,总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0.3%;与普通胃镜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胃小凹分型为Ⅲ、Ⅳ、Ⅴ型;微血管形态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放大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 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白光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最后应用1.2%碘液进行全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范围,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作对照.结果 ①应用白光、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60例患者中共发现86个病变.其中白光模式下,高年资和低年资内镜医师对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9.1%(68/86)和65.1%(56/86);应用NBI模式及碘染色后两位医师对病变的检出率相同,NBI模式均为86.0%(74/86),碘染色均为90.7%.②高级别黏膜内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 Ⅰ级(79.1%)和碘染色Ⅰ级(84.7%),低级别黏膜内瘤变主要 表现为碘染色Ⅱ/Ⅲ级(78.0%).结论 与白光模式相比,NBI模式与碘染色均可增强病变的可识别性,能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和形态.能提高平坦型微小黏膜病变的检出率,同时也有效提高活检的准确性.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NBI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超细鼻胃镜联合色素染色门诊机会性筛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室应用日本Fujifilm最新型EG-530 NW超细电子胃镜经鼻腔插入对7421例门诊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统计患者的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活检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7421例患者中,检出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4例(2.21%),共检出胃癌154例(2.08%),其中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1例(33.12%),进展期胃癌103例(66.88%)。结论新型超细鼻胃镜因镜身柔软,患者检查忍受性好及内镜随访依从性高,基层消化内镜医生掌握该项检查技术容易,可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筛查上消化道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窄带成像技术(NBI)和放大染色技术对胃可疑病变处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技术在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12月进行放大胃镜检查患者中胃小凹分型为Ⅲ型以上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疑病变处依次进行放大胃镜、NBI放大胃镜和放大染色胃镜观察,对三者图像的清晰度、胃小凹分型评价情况以及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这40例患者中,NBI放大胃镜下观察病变清晰度明显高于放大胃镜下和放大染色胃镜下(P〈0.05);NBI放大胃镜与放大染色胃镜在胃小凹分型的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放大胃镜对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与放大染色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通过对胃小凹形态改变的观察,从而发现可疑病变,精确引导活检,有助于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联合窄带成像(NBI)胃镜检查方式在早期胃癌临床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癌病例232例,通过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患者常规胃镜检查、NBI胃镜检查以及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体检查共检出胃癌41例,所有胃癌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内镜黏膜玻璃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37例,4例患者累及肌层或者浆膜层。常规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8例,敏感度为56. 76%、特异度为86. 15%、阳性预测值为43. 75%、诊断符合率为81. 47%。NBI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5例,敏感度为78. 38%、特异度为91. 79%、阳性预测值为64. 44%、诊断符合率为89. 66%。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44例,敏感度为91. 89%、特异度为94. 87%、阳性预测值为77. 27%、诊断符合率为94. 40%。血清PG联合NBI胃镜检查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P 0. 05),敏感度明显高于NBI胃镜检查方式(P 0. 05),NBI胃镜检查方式的敏感度与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方式(P 0. 05)。结论 NBI胃镜检查方式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性以及敏感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而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查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敏感度,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卢戈氏碘染色联合NBI在高龄食管癌前病变、早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普内科收治的疑似食管癌早癌及癌前病变高龄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患者均进行卢戈氏碘染色内镜及NBI检查,分析单独应用检测技术与联合应用时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食管癌效能诊断中,普通内镜诊断癌前病变的符合率与N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卢戈氏碘染色及联合诊断的符合率%(P均<0.05),联合诊断时的符合率与卢戈氏碘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NBI诊断的符合率(P<0.05);不同模式诊断癌前病效能比较中,普通内镜诊断癌前病变的符合率显著低于NBI、卢戈氏碘染色及联合诊断的符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与NBI、卢戈氏碘染色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卢戈氏碘染色联合NBI可显著提高高龄食管癌前病变、早癌鉴别的诊断效能,减少漏诊、误诊,诊断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36-1137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上46例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的消化道微细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病变轮廓的清晰度。结果 NBI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为95.65%,高于常规检查的13.04%;NBI技术在显示黏膜血管形态的清晰度为86.96%,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NBI技术在显示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为73.91%,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