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液不液化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精液不液化症是指精液排出体外60min以上不能液化,见精液黏稠如胶冻状,甚至呈块状。精液不液化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Nilson报道,在不育症病人中,以精液不液化为唯一异常指标者占11.8%,上海仁济医院统计291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液化不全者占4.97%。故笔者收集了近年有关精液不液化症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液化汤为主治疗精液不液化1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化汤为主治疗精液不液化184例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江元成朱鹏英关键词精液不液化液化汤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精液不液化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临床观察证实,此类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和精囊等慢性炎性病变,治疗较为困难。近5年来,我们采用中...  相似文献   

3.
王冬娜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85-3086
精液排出体外30~60 min不液化或不完全液化即为精液液化不良[1]笔者对临床42例精液液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化精汤和单独应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精液液化指标,评估中药治疗精液液化不良的效果。1临床资料收集2001-09~2006-12门诊精液液化不良男性患者42例,年龄24~35岁,平均28.  相似文献   

4.
少腹逐瘀汤治疗精液不液化20例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271233)丁理靖关键词精液不液化少腹逐瘀汤精液不液化,是男子不育的常见原因,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精液不液化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例中,年龄2...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以来,我们收治精液不液化患者516例,其中286例单纯精液不液化的采用液化汤治疗,230例精液不液化伴有精液中每个高倍视野中含有白细胞10个以上者,采用液化汤加野菊花栓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1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为38岁,平均2  相似文献   

6.
潘宝国 《中医研究》1995,8(5):28-29
自拟液化汤治疗精液不液化26例上海201200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潘宝国主题词精液发生,障碍/中医药疗法,%液化汤/治疗应用精液不液化,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1992~1994年,用自拟液化汤治疗26例阴虚湿热血瘀型精液不液化症,现小结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瘀法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补肾活血化瘀法能明显缩短精液的液化时间和降低精液的粘稠度,提高精子活力,促进前列腺的分泌功能。结论:补肾活血法能有效改善精子质量,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8.
祛瘀化痰汤治疗精液不液化58例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71000)赵广安,张立华关键词:精液异常,不育症,祛瘀化痰汤自1989年9月至1995年6月,我院男性不育门诊共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男性不育患者566例,其中诊断为精液不液化者58例,居各类病...  相似文献   

9.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子不育症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新鲜的精液离体10~20分钟液化。若2小时以上不液化,影响精子在阴道中输送,称为:“精液不液化症。”兹将我科应用瘀痰同治法治疗31例精液不液化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液化汤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力、精子密度、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液化汤能明显缩短精液的液化时间和降低精液的粘稠度,提高精子活力,促进前列腺的分泌功能。结论:液化汤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精液不液化症药物。  相似文献   

11.
乌鸡白凤丸治疗精液不液化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瑞云 《新中医》1996,28(10):39-39
乌鸡白凤丸治疗精液不液化21例临床观察李瑞云主题词不育症,男性/中医药疗法,@精液不液化,@乌鸡白凤丸/治疗应用,补益药[剂]/治疗应用精液不液化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自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乌鸡白凤丸治疗精液不液化21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液化汤为主治疗精液不液化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武 《河南中医》1994,14(6):364-365
液化汤为主治疗精液不液化50例王奎武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257300)主题词液化汤/治疗应用,精液不液化/中医药疗法液化汤为山东中医学院附院科研方。自1990年以来以之治疗精液不液化50例,治愈率达88%,妊娠率54%,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患...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105例西医认为,射出的精液的液化物质,来源于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这些附属性腺的感染,可导致精液部分或完全不液化。按中医医理分析,精液不液化是由于阴虚火旺,热的精液,或痰湿气血瘀阻,或精寒凝滞筹,以致精液粘稠不化。治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二仙液化汤治疗肾虚型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6例精液不液化男性不育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虚型,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药组(治疗组,24例),运用中药汤剂二仙液化汤治疗,西药组(对照组,22例),根据精液常规检查测定服药前后1~3个月精液液化时间,根据精液不液化情况、症状评分及怀孕情况进行组间,组内分析。结果治疗组精液完全液达75.00%(18例),怀孕率升高,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精液完全液化为40.91%(9例),怀孕率低于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二仙液化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作用优于西药组,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标本兼治,在改善精液不液化的同时改善患者症状,可能机理是通过作用于性腺轴及雄性激素样作用调节前列腺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徐德伟 《四川中医》2009,27(4):68-69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活血化瘀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并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24例(64.86%),有效10例(27.00%),无效3例(8.14%),总有效率91.86%。结论:精液不液化症在中医辨证施治用药的基础上,始‘终贯穿活血化瘀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精液不液化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泌尿外科及男科门诊符合精液不液化标准的男性不育患者184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9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片配合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维生素C治疗,四周为一个周期。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精液常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液液化时间、精子质量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精液液化情况为:显效55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8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44.6%。治疗后精子质量,治疗组较治疗前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精液液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精子活率及精子活动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精液不液化,较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精液不液化症32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液不液化症,是指精液排出体外长时间不液化而言。因其可造成精子括动力低、精液质量差而影响生育。我们自1988年1月以来,在针灸不育门诊共收治精液不液化症32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32例患者,均为已婚未育,经检查排精后精液1小时以上不液化者,或伴有精液中脓细胞每高倍视野高于15个;或伴有前列腺炎者。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年龄30岁以下12  相似文献   

18.
在正常情况下,精液排出体外30分钟左右即自行液化,若1小时不液化则称为精液不液化症。由于现代医学实验室的化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精液不液化所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现日趋增多。据报道精液不液化约占男性不育患者的0.7~11.8%,而杭州吴氏的报道则更高,他在一组86例不育患者,精液不液化竟高达41%。近年来,各地在对精液不液化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治疗等研究上,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林建峰 《河北中医》1999,21(5):303-303
精液黏稠和不液化是男子不育症的常见原因。正常精液于射出后即发生凝固,于15~20min内液化,若在室温下30min内不液化称为精液不液化,若液化不全,精液黏度过高则称为精液黏稠。1994~1998年,笔者自拟水蛭液化汤治疗精液黏稠和不液化5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51例均为25~35岁已婚男性,夫妻同居2年以上,均为精液黏稠和不液化的不育症患者,女方各项检查均正常。1.2 辨证分型 精液黏稠和不液化从临床伴随症状可辨证分型为:1湿热蕴结型(24例),兼有阴囊潮湿等,苔腻脉滑;2肾虚血瘀型(22例),兼有盗汗、脱发、…  相似文献   

20.
精液不液化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因精液不液化而致男性不育的发生率为2.51%-42.65%m。我们从2002年2月至2005年2月运用前列栓经直肠给药对76例湿热兼瘀型精液不液化性不育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