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糖尿病引起神经功能病变,发病率高达90%,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最高,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1].本研究分别采用单纯肌内注射甲钴胺治疗与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比较并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3月该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依帕司他50 mg口服及甲钴胺500μg口服,均3次/d,对照组仅予以甲钴胺500μg口服3次/d,疗程共3月,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效控制血糖,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共12 w,在0、4、8、12 w时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在治疗的各个时间点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24 h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依帕司他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MDA、8-Ohd G下降,SOD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钴胺组相比,依帕司他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高于甲钴胺组(P0.05);依帕司他组MDA、8-Ohd G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SOD显著升高,与甲钴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有效缓解(DPN)的临床症状与甲钴胺相比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对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将DPN 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B组: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连续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及神经传导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其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组可以更加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及体征,更明显增加神经病变组织的传导速度,疗效显著。结论运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依帕司他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依帕司他组增加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监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采用甲钴胺治疗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神经,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持续高糖引起的退行性神经病变.其中,轴突萎缩、髓鞘脱失在临床上能够采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评估.在高糖环境中,未成熟的退行性神经元的异常激动导致自发性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这些典型临床表现极大地损害绝大多数病人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截肢.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RI)目前作为一种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手段受到了极大关注,并且发展出了许多药物[1].本研究通过观察电生理学指标以及症状疗效,与甲钴胺治疗做比较,研究依帕司他(唐林)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廖志强 《糖尿病新世界》2020,(7):190-191,196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患者128例,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4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依帕司他治疗,对比其观察指标: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还原性谷胱甘肽)水平、正中神经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SOD、GSH水平、正中神经MCV、SCV以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SOD、GSH、正中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FPG、2h PG、HbA1c,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的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60%~90%,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代谢,氧化应激异常,血管自身免疫以及神经体液生长因子缺乏有关。依帕司他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抑制细胞内山梨醇的积累,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我科在应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依帕司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每日1次肌注,共4周;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葛根素30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和92.5%,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62.5%。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MCV和SCV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较单用甲钴胺治疗,其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而言,采用依帕司他与硫辛酸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所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的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6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例数各为22例的硫酸锌治疗组、依帕司他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治疗21 d之后,为这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1 d的治疗之后,硫酸锌组和依帕司他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18%和72.72%,两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0.91%,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种不同的治疗手段之后,用单种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两个组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硫酸锌组为(45.12±2.56)m/s,而依帕司他治疗组为(45.21±2.78)m/s,联合治疗组为(52.48±5.24)m/s,前两组和最后一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采用依帕司他或者是硫酸锌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者联合进行使用的效果更为显著,如若能够在临床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列地尔(曼新妥)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曼新妥联合或依帕司他治疗曼新妥,其他两对照1组仅给予依帕司他治疗,3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曼新妥(47.6%)及依帕司他组(52.3%)(P<0.05),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曼新妥联合依帕司他可明显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给予依帕司他片与a一硫辛酸与,对照组2 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P<0.05)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16.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2]。我们以腺苷辅酶B12为对照,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我院就诊的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伴有下列改变:①肢体感觉及(或)运动神经障碍,如患肢麻木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肌电图异常。全部病例分为依帕司他片治疗组36例,维生素B12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试验,并在入选前2个月血糖控制稳定。两组糖尿病及神经病变病程、治疗前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临床多见的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武当山特区医院针灸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组(治疗组)30例和甲钴胺组(对照组)30例。分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效果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止痛效果、MCV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一次,连用4周。观察组给予甲钴胺1mg,静脉输注,同时应用疏血通6mL静脉输注,每日一次,连用4周。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各项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予以饮食、运动控制及配合降糖、降压、降脂治疗。对照组应用神经节苷酯,治疗组联合应用神经节苷酯和依帕司他,两者均治疗6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运动及传导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及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单县中心医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联合用药组(联合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治疗)、单独用药组(单独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肌电图指标、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神经反射评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N治疗中胰激肽原酶与依帕司他联合用药的效果较胰激肽原酶单独用药更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