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pH值变化规律,并将其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伴有幽门螺杆菌分为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53例和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53例,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将治疗前后的胃液pH值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并加以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对照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差异不大,而观察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pH值变化明显较阴性患者大,可将其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蔡莉  王文富  陈菊平 《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目的探讨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一组(B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二组(C组),分别采用内镜对三组胃液pH值进行研究统计,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A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且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加重,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朱新发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30-1631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Hp根治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的77.59%(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Hp根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增生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7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摩罗丹滴丸9g,每天3次,疗程12周,对照组未行其它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9例,占90.7%;对照组总有效50例,占7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临床症状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11.4%,对照组为32.0%,差异显著(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抗HP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增生的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纯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朱雅卿  彭永锋 《当代医学》2016,(33):173-174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4例用左氧氟沙星新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根除率(97.7%)高于对照组(84.1%),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3例)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新三联疗法用于治疗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卫生所上级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三联疗法,观察组接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叶酸联合幽梦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群体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且均符合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采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设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血清PGI、G17进行比较,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叶酸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以及指标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大蒜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给予大蒜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4周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1.48%。结论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大蒜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叶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叶酸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8.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2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药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6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叶酸和维酶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定期监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据不同症状表现选择性给予莫沙比利、康复新液、磷酸铝凝胶、维酶素、叶酸综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评分以及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评分以及组织病理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定期监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表现选择性给予莫沙比利、康复新液、磷酸铝凝胶、维酶素、叶酸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目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新方法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采用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吗叮灵、胃复安、硫糖铝、叶酸以及参芪健胃冲剂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效。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应采取重视整体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改善胃动力、防止胆汁反流、保护胃粘膜等原则综合治疗,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sPG)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73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对其中49例H.pylori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片剂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在H.pylori感染病例中,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PGⅠ值相似,而PGⅡ值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PGⅠ/PGⅡ)萎缩性胃炎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者。经抗H.pylori治疗,87.75%的患者H.pylori被根除,H.pylori已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上升,PGⅡ值下降,PGR(PGⅠ/PGⅡ)上升,H.pylori未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PGⅡ值,PGR(PGⅠ/PGⅡ)无改变,H.pylori已根除的浅表性胃炎组,PGR(PGⅠ/PGⅡ)上升。[结论]H.pylori感染与sPG水平密切相关。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对H.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血清PGR(PGⅠ/PGⅡ)可作为H.pylori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前列腺素E2(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男性长期饮酒者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符合条件的男性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59例和单纯长期饮酒者52例进行内镜下胃黏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同时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及胃液EGF及PGE2浓度。结果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中胃黏膜轻度及中重度病变各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相对应病变各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均〈0.05或0.01)。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亚组患者血清EGF浓度(P=0.000)。长期饮酒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中胃黏膜轻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PGE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长期饮酒组中胃黏膜轻度肠化亚组患者血清PGE2浓度(P=0.021),其余各亚组之间血清PGE2浓度和各亚组患者之间胃液EGF浓度和胃液PGE2浓度对比,P均〉0.05。结论血清EGF和PGE2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男性长期饮酒者胃黏膜损伤中起一定作用,因此为预防长期饮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胃黏膜损伤加重,应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110例,非特异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或胃角处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同一部位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均>0.05),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标活检技术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胃尔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中药胃尔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1)临床研究 :选择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患者 ,服用胃尔康颗粒 ,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实验研究 :大鼠以酒精、去氧胆酸钠、氨水建立CAG模型后 ,随机分为胃尔康高剂量组、胃尔康低剂量组、叶酸组和模型组 ,观察胃粘膜炎症和萎缩情况。结果 :(1)胃尔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8 95% ,对萎缩总有效率68 42% ;肠腺化生总有效率78 95% ;6例异型增生患者在治疗后全部逆转。(2)胃尔康高剂量组、胃尔康低剂量组、叶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组之间大鼠胃粘膜炎症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胃粘膜萎缩程度较正常组严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胃尔康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叶酸组大鼠萎缩程度较模型组减轻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 01,P<0 05)。结论 :中药胃尔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并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萎缩程度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炎类型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o BX  Duan LP  Wang K  Xia ZW  Lin S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74-267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炎类型及食管酸暴露的影响,特别是 Hp 的定植密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进一步探讨 Hp 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具有典型反酸、烧心等症状的22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胃食管24h pH 监测。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糜烂诊断 RE 或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结合胃镜及病理,将胃炎分为4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组(CNAA 组,胃窦慢性非萎缩炎症为主,胃体部黏膜基本正常);慢性非萎缩胃炎组(CNAG 组,胃窦、体均有明显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组(CAA 组,慢性胃窦萎缩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 组,慢性胃窦、体部多灶性萎缩性炎症)。WS 染色诊断 Hp 感染状态,并根据 Hp 定植密度分为轻、中、重度感染。24h pH 监测以DeMeester 积分≥15为阳性诊断标准。结果 223例 GERD 患者中62例(27.8%)胃镜证实为 RE,余161例(72.2%)为 NERD。Hp 阳性者67例(30.0%),Hp 阳性及 Hp 阴性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RE发生率、pH 监测阳性率、DeMeester 积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例患者中 CNAA 45例(20.2%),CNAG 88例(39.5%),CAA 65例(29.2%),CAG 25例(11.2%)。Hp 阳性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胃窦、胃体部非萎缩性慢性炎症(56.7%),与 Hp 阴性组患者胃炎的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RE 组 CAG 所占比例低于 NERD 组(6.5%比13%);67例 Hp 阳性的 GERD 患者中,胃体部中重度感染组的24h pH 监测阳性率及胃内平均 pH 值与轻度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4%比73.5%和2.3±0.8比2.0±1.1,P<0.05)。结论 Hp 感染对胃炎的类型和部位有明显的影响;Hp 感染的部位和程度对胃内酸度及食管酸暴露的程度亦有显著影响;弥漫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对 RE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