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肌痉挛又名面肌抽搐,是面神经支配肌肉的发作性阵挛性收缩,眼轮匝肌首先受累,继之向上唇扩展,最后波及全面部,此病常限 于一侧.了解病人面神经的状态,对诊断和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1980~1985年共检查36名患者,现将电检查面神经的方法和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2.
耳后肌(PAM)受茎乳孔外的面神经第一支支配。面肌的肌电图检查对面神经损害、面神经病变的预后及神经支配恢复过程可提供有用的资料。再者,这方面的神经电图和反射学的研究能完成面神经的神经生理学检查。根据这些观点,对由特殊神经支配的耳后肌进行肌电图的检查很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在完全性面神经麻痹后,耳后肌可以较早地恢复神经支配是有道理的,并且在面神经损伤部位,尤  相似文献   

3.
通过5具10侧成人尸体耳前区应用解剖学研究发现,面后静脉与面神经颞面干解剖关系恒定,以面后静脉为标志,解剖、分离并保护面神经,对颞下颌关节区及颧面部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峰  沈燕  戴艳萍  万海娃  苏庆军  郭宁 《武警医学》2002,13(10):625-62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 ,急性期的治疗大都采用口服、肌注或静滴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等。近年来 ,我们试用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 2 2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患者均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 ,发病在 3d以内 ,其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2~ 6 5岁 ,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突然起病 ;(2 ) 1侧面部表情肌全部或部分麻痹 ,可伴有 2 /3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疱疹等 ;(3)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病程长短不一,预后也难以确定,本文通过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检测,并对其中患者进行观察及追访,探讨ENoG对本病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测试对象 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96例,其中右侧54例,左侧42例。男性72例,女性24例。年龄19~60岁,平均42.2±16.8岁。所有患者无中耳炎,头面部外伤、肿瘤、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同时脑电图正常 ,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本病多发生于一侧 ,双侧者少见 ,以往认为女性多于男性 ,近几年统计表明 ,发病与性别无关 ,且好发于中年以后 ,有的继发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病因不明 ,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1] 认为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是由于面神经在出脑干区受到血管轻微持续的压迫导致髓鞘变薄 ,从而发生神经轴突间动作电流的短路。另外[2 ] 由于面神经根处纤维损伤变性 ,可引起面神经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058-105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疾病,因其典型症状为面部肌肉瘫痪,所以又称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突然,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歪斜”,它也属于广义“中风”的范畴。笔者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神经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 ,自 1930年Schmidt首次报道以来 ,至 1990年世界文献报道仅 2 5 0多例 ,国内外对它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通过对面神经瘤的解剖特点、病理行为、临床表现、CT诊断及鉴别方面的研究 ,以提高对面神经瘤诊断的认识。1 面神经的解剖[1,2 ]面神经分为 4段 ,即内听道段、颞内段、颅内段、颅外段。它由 2根组成 :一个是较大的运动根 ,另一个是较小的中间根。自小脑中角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 ,2根合成一干 ,穿内耳道底 (内听道段 )进入面神经管 (颞内段 ) ,由颈孔出颅 ,向前穿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处有膨大…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特点是一侧面部表情肌持续而同步的收缩。药物、针炙、射频等治疗收效甚微。面神经松解术也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多而受限。1979年Scott首次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斜视获成功后,该法日渐受神经科医师的关注。现将我们使用该方法的疗效作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CPR)图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面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正常人及 11例面瘫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 ,对 30例正常人 (6 0耳 )各段进行测量。结果  30例正常人均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 ,显示率10 0 % ,11例面瘫患者中 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 81.8%。CPR图像上测得面神经管解剖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P >0 .5 )。CPR图像能确定面瘫病因 ,面神经管受累部位、程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面肌痉挛患者的磁共振3D FIESTA-C及3D-TOF序列图像,观察症状侧及非症状侧的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32例症状侧面神经与周围血管表现为接触阳性共26侧,非症状侧表现为接触阳性7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FIESTA-C联合3D-TOF序列可清晰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进行颞骨内走行的面神经管解剖和X 线表现的对照研究。对2例尸体头颅和3例游离的颞骨标本用高辨力CT 检查。并将标本用切片机同于CT检查的平行层而做2毫米薄层多层切片。同样对17例周围性面神经瘫和21例临床不怀疑有面神管病变的病例进行薄层CT 检查。标准位置为冠状面,有17例辅加轴位,有6例另加斯氏位扫描检查。面神经起始部通常称为面神经管入口部(meatal for-amen),是面神经管较狭窄部分。在切片上其直径平均为0.68毫米(Fisch),由入口部起稍弯向前外走行为面神经管第1段或称迷路段。长为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腮腺肿瘤术前面神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所见作为标准,比较12例腮腺肿瘤利用4 cm显微线圈联合3D-PSIF-DWI及头颈线圈常规MRI,面神经腮腺段与肿瘤关系的情况显示率及与手术符合率.结果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面神经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颞面干分支、颈面干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3.3%、75%、41.7%、50%,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而头颈线圈常规MRI平扫均未见面神经腮腺段的显示,增强扫描25%显示面神经腮腺段主干,均未见分支显示.结论 显微线圈和3D-PSIF-DWI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腮腺段及主要分支与肿瘤的关系,可以用于腮腺肿瘤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叫贝尔麻痹、面瘫,是一种最常见的自发性的面神经瘫痪,表现为"歪嘴子".该病是由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茎乳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15.
激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2/3处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后遗症较多。笔者根据发病阶段、病变程度分别采用激光、针灸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明确诊断为面神经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配合针灸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8~6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病程1~10d。单纯针刺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7岁;左侧35例,右侧25例;病程1~9d。2.病情分类根据其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物理因子治疗不同时期面神经炎的最佳方法。方法  1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理疗组 (治疗组 ) 80例 ;针刺组 (对照组 ) 80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 3周测定强度———时间曲线 (I/t) ,以检查神经支配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 6 9例占 86 2 5 % ,显效 1 0例占 1 2 5 % ,好转 1例占 1 2 5 %。治愈率与对照组对比 ,P <0 0 0 1 ,有非常显著性。而且无任何副作用。结论 在面神经炎不同时期慎重选择理疗方法 ,早期针刺及电刺激无益而有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的3.0T 3D-TOF-MRA表现及病因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3D-TOF-MRA图像,观察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判明责任血管,并与术中所见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术中均找到责任血管:术前3D-TOF-MRA判明责任血管46例(95.8%),与术中所见相一致;2例(4.2%)责任血管来源不明;面神经受压位置在神经根出脑干处(REZ)44例(91.7%),在面神经中1/3段1例(2%),在外1/3段3例(6.3%);患侧与健侧均有血管压迫者31例,邻近血管的粗细和血管是否成袢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因素,对是否产生症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A发现有血管与面神经毗邻未必一定产生面肌痉挛的症状,只有将MRA所见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毗邻关系同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对显微外科血管解压术(MVD)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HR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83.3%),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14例),占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14例),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 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R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颞骨轴位HRCT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双斜位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面神经管重建.结果 71例患者为单侧胆脂瘤,9例为双侧胆脂瘤(共89耳).64耳发现面神经管骨质破坏,表现面神经管壁骨质模糊、缺损,以鼓室段最多见,占73.44%(47/64),Austin Ⅲ~Ⅳ度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的比例占87.5%(56/64),其中13耳为多节段破坏.手术发现39耳面神经管骨质缺损,破坏范围>5 mm占82.05%(32/39).结论 HR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诊断中耳胆脂瘤继发的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闭合性颅脑外伤中面神经最常受累,但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与外伤直接损伤面神经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不同,临床上常被误诊为Bell氏麻痹。我院自1977年以来发观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性别、年龄 5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均为男性,年龄22~56岁,平均42.2岁. 外伤特点 (1)受伤部位:左枕后、左耳后及左额部可见软组织损伤者各1例,右颞部及右面部有血肿者2例;(2)昏迷时间:5例患者外伤后均有昏迷,其中昏迷10~30min者3例,66min者2例;(3)脑脊液耳、鼻漏:鼓膜破裂、外耳道流出血性液者3例,鼻腔流血性液者2例;(4)头颅X线片:岩骨线形骨折1例,颞骨及顶骨纵行线形骨折1例,其他3例头颅正侧位片未见骨折,当时未摄颅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