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制备了白色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体,采用ABC-ELISA法对系统性念珠菌病临床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92.9%,检测的最低敏感浓度约为15—15.6ng/ml,在对照组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均未测出芽管特异性抗原。作者认为此检测方法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的特异性及其应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致病非白念的念珠菌的孢子、菌丝及常见的酵母菌、细菌做抗原包被,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对单抗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用IIF方法检测。结果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不发生结合。13种非白念的念珠菌孢子和菌丝、新型隐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59例口腔念珠菌病真菌涂片IIF试验阳性的标本最终鉴定为白念珠菌(100%)。结论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检测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简称白念)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约占临床分离酵母的80%~90%.快速、正确地鉴定白念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方法是米粉吐温琼脂观察其厚壁孢子形成及血清芽管试验.现介绍一种液体培养基能快速检测白念的芽管形成,并与传统常规方法作了比较,显示此法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对白念珠菌芽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外葡萄糖含量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浓度。对经18h碳、氮饥饿试验的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芽管形成百分率、糖及氧的代谢状况、pH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最适宜白念珠菌产生芽管的葡萄糖浓度为1g/L,此时氧及糖的消耗代谢率最大,同时反映白念珠菌的芽管产生严格依赖于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观察该单抗对白念珠菌菌相转换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ATCC-90028标准株带芽管孢子做抗原,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将该单抗参与白念珠菌芽管血清诱导,对比其芽管诱导率与血清芽管诱导率。结果建立1株持续分泌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 cAb03.2C1-C2。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25 600;抗体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λ型;证实M cAb03.2C1-C2的靶位是位于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上分子量为156kD的抗原成分。间接免疫荧光(IIF)可见单抗能与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相不发生反应。单抗能明显降低芽管诱导诱导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 c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致病相-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为早期、快速地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前景。M cAb03.2C1-C2对菌相转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克隆天然抗体384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结合于白念珠菌的部位及成分。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方法将纯化的单克隆抗体3B4与白念珠菌共孵育,计数形成芽管的数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384与白念珠菌结合的部位;将白念珠菌用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分别处理后,观察3134对其的结合情况,初步确定其结合成分。结果相对于同型对照,抗体3134作用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显著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发现3134可以与白念珠菌的芽管相结合,而与酵母相的结合很弱;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处理后,3134对芽管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均不发生结合,提示抗体3134结合的成分是主要表达于菌丝相的一种糖蛋白。结论单克隆天然抗体3134可能通过与主要表达在芽管上的一种糖蛋白结合而抑制其芽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胎牛血清(FCS)、灭活人血清、RPMI1640培养基、DMEM培养基,在不同条件(孵育温度、孵育时长、pH值、起始菌浓度)下进行芽管的诱导培养,并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计算出芽率.结果:相同条件下,FCS比RPMI1640、DMEM培养基诱导出芽率高(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念珠菌起始菌体浓度为5×106 cfu/mL时,于FCS中37℃振荡孵育2 h,出芽率及芽管纯度最好;当菌体浓度超过5×106 cfu/mL时,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出芽率反而下降.结论:优化培养条件可获得较纯的芽管,结晶紫染色法可精确定量检测芽管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5种化合物对白含珠菌芽管,厚壁孢子及核酸代谢的影响。结果MgCl2和CsCL2对芽管形成有促进作用,而Na2SeO3、CdI2和 CuCl2则为抑制作用,与酮康唑相似。MgCl2促进厚壁孢子形成,但CsCL2,CuCl2,Na2SeO3和CdI2为抑制作用,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到MgCl2和CScl2促进核酸代谢而CuCl2,Na2SAeO3和CdI2则表面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白念珠菌相关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含珠菌体外粘附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交设计法,采用了正交表L8(41×24)研究了念珠菌对上皮细胞体外吸附的诸条件,包括4因素及2~4水平,分别比较各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吸附率。结果提示,促进吸附的最佳组合因素是:念珠菌菌相(E=34.26),孵育12小时(D=33.70),念珠菌与细胞间比率为1:200(C=34.88)以及孵育温度在37℃时(B=33.86)。以4种物质孵育后均可抑制菌对细胞的抑制率,其中尤以甘草甜素的作用为最强。由此也提示了器官表面(如口腔,肠道)常驻的真菌的数量对念珠菌病的发病极为重要,如能服用一些中药,如甘草甜素将是可能控制发生念珠菌病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分子特征,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并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对33株白念珠菌提取DNA,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目的基因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上传至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后将等位基因谱再次提交网站确认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同时与ABC(ATP-binding cassette)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3株临床白念珠菌通过MLST产生了33个STs,通过ABC分类为3型。结论 MLS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和菌群多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感染毛发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莉  林元珠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13-214,T002
用经黄的毛发穿孔试验方法和改良的各种液体培基,对不同年龄组人的毛发进行了白含珠菌的体外感染试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白含珠菌在接种后12-20周左右能将毛发感染,破坏现象在改良的猪血清米粉浸出液培养基上最明显,且年龄越小的人毛发越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抗白念珠菌感染特异性免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机体抗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观察过继免疫T淋巴细胞、抗体和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抵抗腹腔白念珠菌感染情况。结果 过继上述 3种免疫成分的小鼠的腹腔、脾脏和肾脏的白念珠菌菌落数均少于没有过继免疫的小鼠 (P <0 .0 5 ) ;过继免疫T淋巴细胞组的小鼠腹腔菌落数少于免疫抗体小鼠 (P <0 .0 5 ) ;过继免疫抗体 +吞噬细胞组的小鼠肾脏白念珠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单纯过继免疫吞噬细胞组的小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 7)。结论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参与机体抗白念珠菌免疫反应 ;在抗白念珠菌局部感染中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 ;体液免疫参与阻止白念珠菌血液播散。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16.
阴道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生长抑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乳酸杆菌检出阳性率、菌种分布及产H2O2能力的异同,初步探讨阴道内不同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生长抑制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并将鉴定到种的乳酸杆菌接种在H2O2鉴定培养基,观察是否产H2O2;挑选健康组嗜酸乳酸杆菌、干酪乳酸杆菌、唾液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用纸片法测其对白念珠菌抑菌圈直径。结果两组在乳酸杆菌阳性率及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乳酸杆菌产H2O2阳性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乳酸杆菌分别对白念珠菌生长抑制作用强弱不同,其中嗜酸乳酸杆菌抑制白念珠菌生长作用最明显。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阳性率及分布与健康者阴道内相似,但产H2O2乳酸杆菌减少;不同乳酸杆菌对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蜗牛酶对白念珠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3%蜗牛酶液及3%蜗牛酶、3%纤维素酶、1%溶菌酶配制的混合酶液,分别消化白念球菌。观察到温度以37℃消化破坏真菌最多。蜗牛酶液含菌量在10~5/ml以下,混合酶液含菌量在10~6/ml以下,37℃,经24小时可全部杀灭白念珠菌,具一定抗菌作用。两种酶液的消化比较观察,在6小时内混合酶液消化白念珠菌快,数量较多。菌量在10~7/ml,用蜗牛酶液,消化24小时后,将菌接种至沙氏培养基,37℃,24小时未见生长,48小时可见半透明细小菌落,72小时恢复正常乳酪状外观。其细胞壁再生不需特殊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凡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NCCLS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利凡诺时对白念珠菌的M I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检测利凡诺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分别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菌在利凡诺作用前后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利凡诺在体外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利凡诺具有明显抑制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能力;利凡诺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壁有缺陷。结论利凡诺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pH值对微量液基稀释法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颁布的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2,测定氟康唑(FLC)、伏立康唑(VOR)、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和米卡芬净(MCF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调整RPMI-1640液体培养基的pH值至4.5,测定FLC、VOR和ITC的MIC值。结果FLC的MIC值均>64μg/mL;VOR的MIC值,6株菌>16μg/mL,1株为2μg/mL,3株<1μg/mL;ITC的MIC值,7株≥1μg/mL,3株为0.25~0.5μg/mL;MCFG的MIC值为0.125~0.25μg/mL,AMB的MIC值为1~2μg/mL;使用pH值为4.5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不明显。结论10株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对MCFG均敏感,部分菌株对VOR和(或)ITC交叉耐药;部分耐FLC的白念珠菌对AMB的敏感度有所降低。降低RPMI-1640的pH值,可明显减少拖尾现象,但不影响药敏结果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白念珠菌对小鼠肠粘膜的粘附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同剂量白念珠菌(白念)经日攻击健康小鼠,其对肠粘膜的粘附量与菌量成正比;地塞米松、氨甲蝶呤、四环素等均可促进粘附并向内脏播散甚或致死,提示肠道携带白念是免疫低下宿主并系统感染的重要储存灶。几丁质可降低粘附,可考虑作为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