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22例对照组给予两医基础治疗,28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疗程8周,观察中医症状、黄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TAB)、转氨酶等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改善中医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瘀胆型肝炎较单纯西医治疗好。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指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合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不退的黄疸、皮肤瘙痒,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由于本病病程长,黄疸顽固难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们采用理肝退黄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研究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为2010年8月-2012年12月湖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病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重叠感染者的TBil、ALT、GGT、AKP、PT的水平,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能使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肝内淤胆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朱洪坤 《肝脏》2013,(8):587-588
慢性淤胆型肝炎可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各种肝炎,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退黄效果不理想,且高胆红素血症可进一步引起肝细胞死亡,加重肝损伤,若高胆红素血症持续存在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说明病情较重,因此加速黄疸消退、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我科近几年收治的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淤胆型肝炎黄疸深、症状轻,虽然预后较好,但黄疸迁延不退,治疗难度较大。我们应用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联合肝经穴位脉冲波刺激疗法,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2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科 1992年以来,我们收治了急性淤胆型肝炎46例,血清总胆红素(SB)>171μmol/L,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6.
韩硬海  曹祥梦  刘卉 《山东医药》2006,46(32):21-21
1997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收治30例不典型淤胆型肝炎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不典型淤胆型肝炎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45±5)岁;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甲型肝炎3例,急性乙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12例,戊型肝炎7例,药物型肝炎6例。出现黄疸时间为7~30 d,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全身疲乏,无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情况。均有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ALT、A ST)不同程度升高,血脂、碱性磷酸酶(AKP)、转肽酶(-γGT)升高不明显。均予硫普罗宁或还原型谷胱甘肽、肝舒宁(葡萄糖醛酸内酯)、维生素C、茵…  相似文献   

7.
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52例患随机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转氨酶等指标及总有效率、综合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是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52例患者随机分为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3周。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转氨酶等指标及总有效率、综合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是治疗急性戊型淤胆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黄利胆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退黄利胆口服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具有明显的保肝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3年郑州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依据为: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如硷性磷酸酶、γ-转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方法常规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TBA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与ALT、ALB、CHE呈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伤的程度,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80年研制成功甘草甜素,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在降酶、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近年来,我们用大剂量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系我院住院病人,经临床、生化确诊为淤胆型肝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直接胆红素>40%,总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40%用维生素K_1治疗3~5天恢复到>40%者。 治疗组: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17~56岁,平均42岁,血清病毒学示甲型肝炎4例,慢性活动型乙肝49例,戊型肝炎7例;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淤胆型肝炎肝组织中肝炎病毒抗原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l16例老年人肝组织中肝炎病毒抗原表达并与其血清中该抗原水平的比较,同时对比不同年龄组淤胆型肝炎病原检出率。结果:肝内抗原表达显著高于其在血清中的表达(P<0.05),高龄组淤胆型肝炎比低龄组较难检出病原。结论:老年淤胆型肝炎需积极治疗,防止重症化。  相似文献   

14.
印健  王朝敏  张燕 《山东医药》2006,46(34):66-66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型法对102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HBV基因B型43例,C型52例.BC混合型3例。未分型4例;B型以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C型以肝炎肝硬化感染率最高;C型HBV感染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抗HBe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者。提示扬州地区存在HBV基因B、C及BC混合型,C型引起的肝脏损伤程度较重,B型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分别纳入联合组、UDCA组、SASP组,每组10例;联合组口服UDCA联合SASP治疗,UDCA组单独口服UDCA治疗,SASP组单独口服SASP治疗。评价指标为治疗12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的降低程度,以及1年后胆道镜下病变进展情况。[结果]30例中有29例完成全部治疗,联合组与UDC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SASP组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各项指标均较UDCA组、SASP组降低更明显(P0.05~0.01)。1年后各组患者病变进展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应用SASP与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一定的短期临床效果,且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5,(11)
目的探讨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78例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内科治疗,另外36例在一般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等指标,分析两组的症状缓解情况及预后、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花费等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均明显下降,总胆红素下降幅度为25.5%~44.1%,平均下降幅度为31.1%±8.6%;治疗组症状缓解快,平均住院日为14.2±6.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总花费为2.26±0.84万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红素、胆汁酸水平,降低平均住院日,而住院总花费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胆)系指慢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PA>40%,临床症状不重,可以有腹水之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系指慢性肝炎TBil>171μmol/L,PA<40%,经用维生素K_1治疗5~7天不能纠正者。此病按有无并发症分为早、中、晚三期。慢重肝又根据肝脏病理分为有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型与无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型,前者病情进展快,临床类似于亚重肝;后者病情进展缓慢,称  相似文献   

18.
423例60岁以上的老年病毒性肝炎,占同期住院肝炎病人的2.6%,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为43.5%,黄疸发生率92.9%,其中血清胆红素>10mg的高度黄疸占17.3%。肝功能特点:98%以上两浊度均不正常,73.1%的病人A/G<1.5,87%的病人γ-球蛋白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谷胺酰转肽酶绝大多数均不正常,免疫球蛋白IgG、IgM均明显升高16例肝活检,临床与病理诊断符  相似文献   

19.
重症淤胆型肝炎系指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之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疸)。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对部分病例疗效不理想,因而致使本病黄疸进行性加深或持久不退,逐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为加速黄疸消退,改善病人预后,历时20余年对此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5年来,作者分别用酚妥拉明、强的松治疗急性甲型淤胆型肝炎各25例,现就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50例急性甲型淤胆型肝炎符合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修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6-43岁。血清胆红素(STB)浓度均>170μmol/L,黄疸持续3周以上,伴有皮肤搔痒,同时抗HAV-IgM( ),乙肝标记物(-),B超检查可排除肝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