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的抗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症候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小卒中、腔隙性梗死和脑梗死。尽管它是可治之症,但卒中和小卒中发病后5年内仍然有20%-40%的患者复发,因此防治复发性卒中是今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缺血性卒中诊断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治疗手段却相对滞后。如何正确应用抗栓治疗这一措施是临床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友祥  黄平  夏建华 《山东医药》2004,44(10):40-41
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发病48小时内的缺血性中风患者5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西医对于治疗该病都加大了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就有关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病人160例,随机进入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80例,主要观察指标有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神经功能评估(NIHS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病人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及规范化治疗原则,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理及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2006年2月,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8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详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入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且每日发作≥2次,并于治疗前病程(24~48)h后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无异常病灶。共入选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2岁~70岁(57.2岁±9.6岁);其中颈内动脉系TIA15例(单瘫或偏瘫8例,肢体麻木或感觉减退5例,失语1例,单眼黑蒙1例),椎-基底动脉系TIA23例(眩晕18例,共济失调4例,倾倒发作1例);…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目前对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尽快统一认识,规范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策略。中华内科杂志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建议,以期给临床医生以明确的临床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抗高血压和抗栓治疗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脑血管疾病仍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在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但其在卒中及TIA人群中的二级预防作用却才被证实。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不少人有轻微的中风症状,而未能及时发现,因而未能寻求及时治疗。英国的研究人员采访了轻微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1000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流行病学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神经科医生越来越关注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回顾我们在血脂领域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困惑到清晰明了的心路历程,现在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降脂治疗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地认同。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有理由、也更有条件科学地遵循血脂调控的指南,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中风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CT和MRI检查的广泛应用,混合性中风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经CT或MRI检查证实9例混合性中风,约占住院患者236例中风患者的3.81%,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47~81岁,平均60.8岁;9例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5例病程在10年以上,4例病程在3~8年;有冠心病史6年,中风病史4例,TIA发作史1例,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2.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不积极防治,可能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阻止TIA的发作,正确评价和适时干预TIA,对预防永久性脑缺血有着重要意义。我院近两年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6年2月,美国卒中协会主办的国际卒中大会和当月出版的Stroke颁布了新的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二级预防指南[1,2]。新指南撰写委员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acco教授强调,与以前的指南[3,4]相比,新指南有了新的改进,它是一个以充分和完整证  相似文献   

14.
值得高度重视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传统定义的TIA所致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应在24h内完全消失,但随着临床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尤其是缺血性卒中起病早期溶栓治疗的应用,国内外有关TIA的时限和处理方面的争议日益增多,值得神经脑血管科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阐述了降纤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总结了临床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应用与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共性和临床启示进行了探讨。在二者的定义部分,指出了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定义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短暂性"该如何界定?在二者的共性部分,在对可逆性缺血性组织(即缺血半暗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临床上存在症状持续24 h甚至数天而不发生梗死的情形,据此引入了持久性缺血发作(或"缺血发作持续状态")的概念。在临床启示部分,对持久性缺血发作做了进一步阐述,同时对"短暂/持久性的判定、推断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建议把超过某一时间阈值时缺血性卒中风险在一定时期内明显增高作为"短暂性"阈值的判定依据,该时间阈值可能在5~20 min之间,超过该阈值即可诊断为持久性缺血发作。持久性缺血发作患者有可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而这也成为该时间阈值是否存在及合理的另一个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抗凝治疗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出院诊断为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的老年住院患者626例,应用CHA2DS2-VASc评分评估脑卒中危险,结合CHA2DS2-VASc评分调查各分层的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并按年龄分为非高龄组(65~74岁,n=316)和高龄组(≥75岁,n=310),比较两组的抗凝治疗情况。结果:62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CHA2DS2-VASc评分均>2分,平均(5.48±1.27)分,其中仅35.3%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51.6%使用抗血小板治疗,13.1%未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高龄组的患者抗凝比例明显小于非高龄组的患者(28.4%vs.42.1%,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住院患者抗凝治疗比例偏低,应使用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制定抗凝策略以提高抗凝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症见多端,死亡率极高,后遗症多,复发率高,宜未病先防,因此治疗中风先兆对中风发病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现总结近10年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进展研究,为预防中风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层下的他汀类药物达标剂量.方法 纳入2007年1-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02例患者,将起病<6个月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0~80 mg/d)分为常规、强化和常规剂量非达标3组.观察12周内LDL-C达标率、卒中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阿托伐他汀与LDL-C降幅的最效关系.结果 102例患者中,极高危患者达56%.常规和强化剂量达标组2~12周LDL-C达标率为77%~85%,显著高于常规剂量非达标组(10%~15%,P<0.001).3组99例随访12周内再发卒中/其他血管事件、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周阿托伐他汀10、20、40和80 mg/d的LDL-C降幅分别为32%~35%,46%~49%,51%~52%和印%~65%.结论 半数以上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需要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临床应采用危险分层下的他汀类药物达标剂量.国人阿托伐他汀与LDL-C降幅的量效关系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医生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型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