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10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人中,9例系老年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血便等症状。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提示为PMC,其中4例患者粪便中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重症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陈童恩 《临床医学》2008,28(7):41-42
目的 探讨伪膜性肠炎(PMc)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ICU近2年来收治的14例PMC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不同程度伴有其他症状.肠镜检查有典型表现,经停用原抗生素,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及生态制剂培菲康,支持对症处理后13例治愈.l例死于深部真菌感染.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肠功能保护,警惕PMC的发生.一旦出现腹泻应尽早做内镜检查、粪厌氧菌培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7年来诊治的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内镜检查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2例;显微镜下全部病例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粪便细菌培养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调,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结果是12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阳性率7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大手术后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要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9例PMC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不同程度其他症状,肠镜检查均有典型表现。经口服万古霉素、甲硝唑及生态制剂金双岐,支持对症处理后,8例治愈,1例死于深部真菌感染。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肠功能保护,警惕PMC的发生。一旦出现腹泻应尽早考虑PMC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粪厌氧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伪膜性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期诊治的21例PM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并伴有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现象。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镜下显示病变主要累及远端结肠,大部分病人内镜下有较典型的改变。结论应用抗生素后若出现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结肠镜检查是一快速而可靠的诊断方法。停用原抗菌素、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例人毛滴虫感染致急性腹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腹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人毛滴虫感染,给予甲硝唑等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均检出人毛滴虫,经甲硝唑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消失,粪检未见人毛滴虫。结论人毛滴虫与阴道毛滴虫形态相似,应注意鉴别防止误诊。甲硝唑治疗人毛滴虫致腹泻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colitis,PMC)是肠道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引起PMC少见。本院1例患者因反复咳嗽应用抗生素(头孢类及喹诺酮类)半月余后出现腹泻,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炎症,临床诊断PMC,经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用培菲康调节肠通菌群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伪膜性肠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伪膜性肠炎(PMC)临床诊疗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干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9年6月49例P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的49例PMC经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抗梭状芽胞杆菌(CD),调整肠道菌群以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46例,死亡3例,均为年老体弱、误诊时间长的重症患者。结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引发PMC主要原因,而慢性消耗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后、年老体弱等为PMC危险因素,若出现腹泻首先考虑PMC可能。早期诊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肠镜检查和粪连续涂片查杆/球菌比例,是诊断PMC简便可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近8a我院收治的5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的相关资料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腹泻、便血及发热等。内镜所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55例(98%),病变范围4~30cm。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对伴有基础疾病,或存在某些诱因的老年病患者,突发的左腹疼痛伴腹泻、便血、发热等应想到本病,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尽快明确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下局部应用4%甲醛对放射性直肠炎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003-2006年该院收治的7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放射性直肠炎出血患者经过内镜直视下局部应用4%甲醛后,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个月和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局部应用4%甲醛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便血短期疗效肯定,价廉,可反复进行,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对24例(29眼)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半导体激光行鼻腔泪囊造孔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1例(26侧),占89.6%;好转2例(2侧),占6.8%;无效1例(1侧),占3.6%。总有效率96.4%。结论 应用半导体激光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不留面部瘢痕和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冯萍  张慧琳  周志强 《华西医学》1999,14(4):395-397
本文采用国产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 10例 ,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肠道菌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0例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中 ,经治疗后 ,8例有效 ,临床有效率 80 % (8/10 ) ,其中 7例真菌性肠炎 1例无效 ,1例进步 ,5例有效。菌群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后厌氧菌和需氧菌数量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7例真菌性肠炎经治疗 6例大便培养真菌消失 ,1例虽然未消除但量有所减少。在 10例病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以上说明 ,金双歧片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较好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8名肺癌患者并发HAP70例的治疗因素、临床分期、年龄及白细胞计数、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临床分期晚、化疗、白细胞降低是肺癌并发HAP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并发HAP的危险因素多,应加强预防,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出口、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时行内镜下电化学介入术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23例病人中,胃窦癌5例,胃窦癌术后复发伴吻合口狭窄6例,贲门癌术后复发伴幽门梗阻3例,结肠癌晚期伴胆管、十二指肠恶性梗阻2例,胰头癌浸润十二指肠3例,十二指肠癌4例。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行电化学介入术。结果电化学介入术一次置放电极成功17例,其中4例因病变处梗阻时间较长后才入院治疗,电极难以通过,先经内镜行微波烧灼,形成小通道后,在导丝引导下放电极。经治疗23例病人,梗阻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5例,稍有改善(MR)2例,病情无改善(NC)2例,总有效率(CR+PR)82.6%,未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行电化学介入术治疗胃出口和十二指肠恶性狭窄,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消化道癌经内镜诊治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43例消化道类癌均经内镜确诊,其中食管类癌2例,胃类癌8例,十二指肠球部类癌1例,结肠类癌32例。我们分别采用内下电灼切除26例,局部切除5例和根治手术10例。2例术中发现已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100%,差异无显著性;两者治疗时间、术中出血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6个月 ̄1a无1例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腔毛细血管瘤具有操作精确、微创、治疗时间短、无出血和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18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例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及颧部皮肤小切口对骨折进行固定.结果 18例患者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疤痕及面瘫症状,随访3~6个月,咬合关系和张口度均恢复正常,面部外形除1人局部稍肿胀外,其余恢复满意.结论 鼻内镜辅助下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基本达到“恢复功能并兼顾外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类少见的良性肿瘤,少部分病例可以发生恶变。迄今为止,有关该病恶变的临床报道甚少。本文旨在总结分析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变病例占我院同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22.6%(7/31)。7例肿瘤恶变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年龄45~70岁;男女比例为2:5;2例接受了鼻内镜肿瘤切除术,2例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1例面中部掀翻术,1例上颌骨次全切除术,1例颅面联合手术,其中手术后给予辅助放射治疗3例;除1例失随访,2例死亡肿瘤复发外,余4例患者均无瘤生存至今。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0%。【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患者应采取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