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1年以上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状况。方法 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137例长期血透患者血清中的抗-HCV和HCVRNA,并且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计算其变动率。结果 透析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137例患者中仅抗-HCV阳性8例,仅HCV-RNA阳性13例,抗-HCV与HCVRNA同时阳性者24例,感染率34.3%。且透析时间小于2年的,HCV感染率为15%,透析时间大于2年以上的其感染率增至37.6%。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的感染应引起重视,透析的年限越长,被HCV感染的机率就越大。酶学指证的变动率不能作为长期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HBV与HCV的融合与联合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比融合重组质粒CSpcDNA3.1单独注射,与SpcDNA3.1 CpcDNA3.1联合注射的免疫效果。方法 大量提取质粒后免疫小鼠,剂量为每次150μg,按0、2和4wk,共免疫3次。免疫后第1、3、5和7wk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和抗HCV抗体;用LDH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CTL的杀伤功能。结果 无论从抗HBs和抗HCV抗体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应答强度,还是CTL水平,CSpcDNA3.1融合重组质粒都优于CpcD-NA3.1 SpcDNA3.1联合基因的免疫。结论 融合DNA疫苗,有望成为慢性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的制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20例HBV和126例HCV无症状感染者进行血清CG含量测定,旨在探讨其对肝损伤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HBV与HCV融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S区基因)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基因(C区基因)的嵌合真核表达载体,观察preS1和preS2基因对HBV表面抗原及HCV核心抗原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分别扩增HBV S区基因和HCV C区基因。将S区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酶切鉴定后,大量提取质粒并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抗HBs和抗HCV抗体。结果 成功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后酶切鉴定结果正确,序列分析与文献报告相一致。免疫后检测到抗HBs和抗HCV抗体。preS1与preS2基因对构建的融合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HBs抗体的产生低于只含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reS1基因对抗HCV抗体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reS2无影响。结论 不同长度的HBV S区基因可影响抗HBs和抗HCV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CV/HBV复合抗原PCX/S免疫原性。方法 将已证实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合成的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V的S抗原基因融合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CXS。大量提取质粒并免疫小鼠,用ELISA的方法检测抗-HBs和抗-HCVAb;~3H-TdR渗入法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免疫小鼠特异性CTLs杀伤作用。结果 免疫后均能检测到抗-HBsAb和抗-HCVAb,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但后者OD_(450nm)平均值低于抗-HBsAb的OD_(450nm)。免疫小鼠诱发针对PCX或S抗原的CTL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结论 复合型PCX/S抗原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为HCV/HBV双价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83名静脉注射(静注)吸毒者、103例肝病患者和355名献血员(其中有110名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免疫学检测、HCV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283名静注吸毒者、103例肝病患者和355名献血员的抗-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2%(275/283)、11.7%(12/103)和4.6%(11/240)。这三组人群的HCV血清学基因型I  相似文献   

7.
尹文  薛小平  李洁  吕欣  付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11):764-765,771
目的 :观察基因疫苗SpcDNA3.1、CpcDNA3.1及融合基因疫苗CSpcDNA3.1诱导BALB c小鼠 (H 2 d)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和HCc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 (H 2 d)接种动物后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3种重组质粒SpcDNA3.1、CpcDNA3 1和CSpcDNA3 1分别肌注免疫小鼠 ,3w后背部皮下接种质粒CSpcDNA3 1转染的P815细胞 ,观察小鼠成瘤和存活时间。LDH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融合质粒CSpcDNA3 1可显著抑制肿瘤出现和生长 ,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生存率提高 ,CSpcDNA3 1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对转染的P815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融合基因疫苗CSpcDNA3 1免疫的小鼠能诱发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HBV和HCV重叠感染急性期患者仅IFN-γ水平升高(P<0.01),慢性期患者仅IL-6水平升高(P<0.01);而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及IFN-γ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的水平与ALT、TBil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发病和转归与IL-6及IFN-γ分泌的异常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表明,在HBV感染的患者中,约有10%以上的患者重叠HCV感染.重叠感染者的病情不论从肝脏组织学损伤还是临床表现上都较单纯感染者为重,且易发展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TNF-α及IFN-γ水平,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免疫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HCV感染的细胞免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HCV感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免疫机制被认为起重要作用。本文就HC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HCV和HBV重叠感染具有明确HCV感染途径的患者总133例;利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不同HCV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生化学等指标。结果 133例患者中,78例患者因静脉吸毒感染HCV( 1DU),55例因输血感染HCV(PTCH)。IDU重叠感染患者与PTCH重叠感染患者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HBV和HCV感染病史较短和肝硬化比率低(P<0.05);但是IDU重叠感染患者体内ALT(t=4.760,P=0.000)、AST(t =3.798,P=0.000)和TBil(t =4.274,P=0.000)水平比PTCH重叠感染患者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率不同(X^2= 18.706,P=0.000)。结论 输血后感染HCV患者和静脉吸毒感染HCV患者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血后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较晚、肝硬化较多和肝损伤较轻特点;而静脉吸毒感染丙肝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和肝损伤较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4种感染性疾病均可从感染的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儿。为有效预防上述四种感染性疾病的垂直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院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来本院做围产期保健的3155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16.
HCV核心蛋白与HBV X蛋白协同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HCV核心蛋白与HBV X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作用。方法:构建表达HCV核心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core和表达HBV X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X;转染HepG2细胞,从转录和翻译水平鉴定病毒基因的瞬时表达;与报告质粒pSV-lacZ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表达活性,酶的活性反映了表达的肝炎病毒蛋白对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增强子功能的影响。结果:构建成HCV核心蛋白及HBV X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core、pcDNA3.1(-)X;在HepG2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单独共转染试验中pcDNA3.1(-)core、pcDNA3.1(-)X组的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的4.9、3.5倍,两种质粒共同转染时酶的表达是对照的9倍;表达质粒对β-半乳糖苷酶表达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epG2细胞中表达的HCV核心蛋白和HBV X蛋白均具有反式激活SV40早期启动子/增强子的功能,并且两种蛋白的反式激活功能具有协同特性。本试验有助于解释HCV、HBV感染,尤其是共同感染的致病/癌机制。  相似文献   

17.
HCV感染半数以上会出现不正常肝活检,包括肝硬化,肝组织学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有许多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由CD4,CD8细胞组成,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清除感染病毒外,也是慢性HCV感染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胞因子产物可通过CD4和CD8细胞在抑制病毒复制和引起肝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文中将对HCV感染所至才肝损伤机制作较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流行及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流行特征,按照HBeAg状态以及HBV DNA、HCV RNA水平分组分析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9%(128/6604),主要见于伴静脉吸毒史的男性中年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重叠感染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和终末期肝病发生率均无差异.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阴性患者(P <0.001),而HCV RNA水平阳性率低于阴性患者(P =0.007).HBV DNA阳性患者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阴性组升高(58.1%比37.9%,P=0.027),而HCV RNA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发生率相似(43.6%比49.2%,P=0.540).结论 广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较低,HBV DNA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81例静脉药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HCV感染和常见的血源传播病毒的感染指标。结果静脉药瘾者中抗HCV阳性261人(68.5%),感染率与当地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吸毒史长短、共用注射器者和重叠HIV/HBV感染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主要因素是HIV感染、吸毒史和共用注射器。结论静脉药瘾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吸毒史长、共用注射器和伴发HIV/HBV感染时,使机体易感性增高,静脉药瘾者是丙型肝炎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藏族农牧民梅毒螺旋体(TP)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传染病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8年3月至12月在朗县人民医院就诊和健康检查的藏族农牧民外周静脉血清,进行TP和HBV血清学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追踪调查TP阳性患者基线资料。结果2440例藏族农牧民的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34%,15~49岁组阳性率最高,其中婚前孕前筛查和孕产妇占总阳性人数接近50%,并发现新生儿和儿童感染病例。梅毒阳性患者基线资料调查中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集中于15~49岁组的已婚人群,主要居住于偏远农牧区,以农民感染为主,文化程度偏低。人群HBsAg携带率为7.54%,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以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为主。HBsAb阳性率为20.70%,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71.43%的人群乙肝五项全部阴性。结论藏族农牧民TP和HBV感染率较高,人群乙肝免疫水平低,易感人群数量大,应加强人群传染性疾病预防接种干预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