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又分为6小组,分别于术后12h、1、3、5、7和14d取材。计算肝指数评价肝再生情况;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指数逐渐增加,但递增速度缓慢;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早期下降,而后升到一最高值后开始降低。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可以再生;(2)活化肝星状细胞术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规律性变化;(3)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术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残肝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肝再生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肝再生状态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影响。方法:分离孕3周SD大鼠胚胎肝细胞,将其移植入70%肝切除肝再生模型大鼠脾内,分别于移植后7 d和30 d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切除大鼠残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用图像分析法检测脾内移植胎肝细胞面积密度。结果:移植后7 d,肝切除鼠残肝细胞S和G2/M期细胞比例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脾内移植胎肝细胞面积密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 d后,各组间残肝细胞再生状态与移植胎肝细胞的面积密度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肝再生状态有利于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大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小叶结构的重建过程,并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部分肝切除组.采用Higgins和Anderson方法行大鼠70%肝切除,术中即刻称取切除肝叶的湿重.分别于术后12 h、24h、72 h、120 h、1周、2周处死大鼠,留取全部肝组织称湿重,统一留取肝右叶肝组织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再生肝肝小叶大小变化.结果: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12h可观察到肝小叶面积开始增大,120 h达高峰,从1周开始可见汇管区门静脉终末支的增大并与邻近中央静脉相联系,肝小叶结构逐步重建,2周时肝小叶面积接近正常,小叶数目增加.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未见上述动态变化.结论: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通过早期肝小叶面积增大,后期肝小叶数目增多而恢复.  相似文献   

4.
大鼠再生肝提取物对肝再生中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肝大部(67%)切除24小时后取残肝匀浆,经加热,酒精沉淀、透析等步骤制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正常大鼠和32%肝切术后的大鼠。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计算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鼠再生肝提取物可使32%肝切术后24-48小时再生肝细胞有丝分裂百分率明显增加,尤其在术后30小时可达对照组的3.9倍。结果表明,再生肝提取物中含有能够促进肝细胞增生的肝再生刺激因子(HSS),此因子对增殖前期(G_0/G_1早期)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 C-met 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PH).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 C-met 蛋白和α-SMA 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组织中 C-met 蛋白和α-SMA 的表达都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两者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C-met 蛋白和α-SMA 在纤维化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都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性变化,肝星状细胞活化可能是纤维化肝再生过程中 C-met 蛋白表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新生小牛肝及大鼠肝大部切除后的肝中用酒精反复沉淀和超滤方法提取肝生长刺激因子(HSS),利用32%肝部分切除后30小时的大鼠为检测模型研究HSS对大鼠再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牛和鼠HSS均可使再生肝细胞分裂指数提高2~3倍,提示HSS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分裂。牛HGS的剂量增加,其促肝细胞分裂的作用也随之增强。采用超滤法证明,HSS活性成分的分子量低于50KD。  相似文献   

7.
肝毒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毒清颗粒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6组 ,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大、中、小剂量组和乙肝宁阳性组 ,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 2个月始给予治疗药物。实验持续 3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作肝功检查及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肝毒清能降低AST ,升高TP、ALB ,与模型组比较 (P <0 .0 5 ) ;减轻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结论 :肝毒清对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中对肝细胞再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 smooth mu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0)肝70%切除后腹腔注射CCl4和生理盐水8周;实验组(n= 20)肝70%切除后腹腔注射CCl4和HGF 8周.术后8周取残肝行HE、Masson、α-SMA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HE显示,实验组肝再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Masson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显示胶原纤维、α-SMA的表达减少(P<0.05).电镜显示,实验组肝细胞有内大量脂滴,间质胶原纤维减少;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内脂滴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在肝纤维化进程中,HGF可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HSC活化,减少胶原纤维的形成和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 方法 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方法检测CK19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两组PCNA的表达量都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但实验组大鼠明显上升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表达高峰晚于对照组出现。 结论  (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能刺激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向胆管细胞的分化,而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原有细胞的代偿性增生。(2)术前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就出现了增殖修复,术后由于肝纤维化大鼠本身肝脏受到伤害,因此肝脏的有效再生细胞数低于正常肝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aspase-8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35只,10%水合氯醛麻醉后行70%肝大部切除;假手术组35只,正常对照组5只.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各自分为7个亚组,即手术完成后分别饲养大鼠3h、6h、24 h、3d、7d、11d、14d后处死,切取残肝,称重;正常组直接切取肝,称重后取材进行组织学处理,石蜡包埋,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不同时间点caspase-8的表达及分布.结果:caspase-8蛋白阳性产物呈棕黄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手术组caspase-8表达趋势为术后3h阳性细胞表达率开始上升,术后7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但14 d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后3hcaspase-8表达开始上升,到24 h时达峰值并开始下降,11d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早期细胞凋亡活性的升高可能为手术应激反应所致,后期持续增高的细胞凋亡则可能与肝再生终止和肝组织结构重塑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表明肝硬化个体在行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较健康肝脏缓慢的原因可能与其肝再生过程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延迟及活性降低有关,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发现的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ctivator inhibitor,HAI)能够间接地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激活,但是鲜有研究探索HAI的抑制因子在肝硬化肝脏行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目的:通过建立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来研究HAI的抑制因子1,2(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AI-1,HAI-2在硬化肝脏部分肝切除后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体积分数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对实验组进行70%肝脏切除术建立再生模型,对照组大鼠仅给予普通饲料饮水喂养并行70%肝脏切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麻醉处死大鼠并留取脾脏标本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脾源性HAI-1,HAI-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部分肝切除后HAI-1 mR NA的表达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肝硬化大鼠HAI-1mR 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过程中HAI-1 mR NA的表达持续高于健康大鼠,这可能导致了肝硬化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合成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肝细胞生长因子前体活化不足,最终引起肝再生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生物高通量检测方法分析114只2/3肝切除大鼠诱导的大鼠肝再生中circRNA的表达变化,用miRanda和TargetScan网站分析大鼠肝再生的靶微小RNA(miRNA)及其mRNA,用基因本体论(GO)和IPA软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生长激素的作用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长激素 (GH)是由脑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的一种单一肽链的蛋白质激素 ,它肯定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影响代谢。最近发现GH具有广泛生理作用。它影响几乎所有的组织类型和细胞 ,特别虽对肝细胞再生和影响心血管以及烧伤创面愈合有比较肯定的作用。本文就这三方面综述如下。1 生长激素对肝再生作用  据Untermann等报道垂体切除后的大鼠行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增长速度减慢 ,补充外源性GH后残肝增长速度恢复正常。Rabes等证明 ,垂体切除后的大鼠行部分肝切除 ,肝细胞DNA合成较未切除垂体鼠延迟 1 5h。Askaws等报…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李凤林  童蓓燕  顾云娣 《解剖学报》1999,30(3):282-283,I019
目的 研究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肝贮脂细胞并计量,以图像分析仪测灰度值。结果 正常肝小叶内贮脂细胞呈网架状分布,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数量递减,至第5d时为正常肝的1/3。结论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动态变化明显不同于肝中毒等损伤后的增殖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用大鼠肝部分切除后24小时的残余肝离体灌流,研究了四种因素对残余肝摄取氨基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肝部分切除后24小时,残余肝摄取氨基酸的量增加。肝脏摄取氨基酸能力的增强依赖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肝脏摄取氨基酸的量随肝切除量的增加而增多。2.胰岛素能促进残余肝摄取氨基酸,高血糖素无此作用,但高血糖素与胰岛素联合施用则使残余肝摄取氨基酸的能力进一步增强。3.大鼠再生肝提取液中含有某种能促进残余肝摄取氨基酸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后残存肝组织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肝在缺血再灌注前行缺血预处理(10min缺血后10min再灌注),再灌注期间行70%肝叶切除建立余肝再生模型.用affmetrix RAT GeneArray 1.0ST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大鼠再生肝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归类。结果再生肝组织有差异表达基因1103条,涉及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基因等,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的表达趋势有7种。结论缺血预处理后肝再生的过程是多基因调控的动态变化过程,用基因芯片有助于研究肝再生的机制,为促进肝再生提供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间点CK19及TGF-α的表达,了解其胆管再生情况。 方法 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肝部分切除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图像分析和数据统计。 结果 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 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TGF-α表达均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组上升速度明显较对照组缓慢; 实验组术后 0d、1d、3d的TGF-α表达高于对照组。 结论 (1) 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CK19呈现高表达,提示肝纤维化部分切除可以促进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 TGF-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卵圆细胞增殖及胆管再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GADD45α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114只大鼠随机分为19组,2/3肝切除9组,手术对照9组,正常对照1组,制作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然后用大鼠基因组芯片Rat Genome 230 2.0检测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的基因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检测结果。利用谱函数(Ep)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预示的生理活动改变,进而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汇总GADD45α调控肝再生的信号通路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GADD45α在PH后2~6h、24h和36~72h均表达上调,GADD45α通过NF-κB、p38PRAK、p53、STAT3-p21、STAT3-Bcl-2、STAT3-c Myc等6条途径参与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肝脏再生调控。谱函数分析发现,GADD45α调控的生理活动的变化情况基本与大鼠肝再生进程相符。结论 GADD45α在大鼠肝再生中可能通过上述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存活等生理活动,进而调节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肝干细胞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肝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真、假手术中基因表达差异性确定上述基因中的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5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4、10、21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242、3、46和2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153次、下调123次,分为6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肝再生中肝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活动加强,与某些基因表达状态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调控。方法:用雄性Wistar大鼠施行肝部分切除复制肝再生模型,肝部分切除后分别观察05、1、2、4和7d5个肝再生组以及5个相应的对照组,差速离心法分离肝线粒体并用氧电极极谱法测定其氧化磷酸化活性。结果: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其中肝部分切除后05d和4d为二个峰值,7d时降至对照组水平,早期RCR的升高主要是R3升高的所致,1d后RCR升高是R4下降所致。磷氧比值(P/O)的变化类似于RCR。结论: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偶联增强来适应肝再生的能量需求,这种增强机制很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